发表时间2013-02-27 12:51:46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巧妙导入,创设认知冲突;打破常规,增强教学魅力;运用机智,提高教学艺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13-01-31 14:50:3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情感参与、情感交流的有效渗透能够大大增强高中政治学科魄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师必须以历史为鉴,关注人生,树立人文情怀;社会为镜,重视实践,增强公民意识;课堂为台,注重参与,培育积极
发表时间2013-01-25 21:58:19
身为独生子、或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呆在亲身父母身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的心灵“旅途”是孤独的,是在黑暗中独行,教育工作者应给予爱和尊重,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讲究策略,微笑待人,攻陷“瓦伦达心态”撕开问题孩子的“假面具”; 张弛有度,谨防“超限效应”,
发表时间2013-01-23 12:37:02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对生命的漠视,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难以承受之痛。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杀者自身性格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和作为生命教育主阵地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协同构建的新模式——心理预警•教
发表时间2013-01-17 15:25:57
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创新提出了“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这是一个集观察——预警——干预于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管理、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
发表时间2013-01-17 13:55:01
本文从近年频发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入手,着重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因素,并指出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16 15:28:15
班级管理事务纷繁复杂,而班主任每天陷入这些“琐事”之中,就渐渐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耐心。尤其是一些年轻班主任,在面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时,总想快速而简单地解决,但往往适得其反,不是留下了问题再次出现的隐患,就是当场爆发了与学生更严重的冲突。而导致这些不良后
发表时间2013-01-10 13:01:00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卑心理和自傲心理的冲突、追求独立和过分依赖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是职校生自我意识存在的困扰。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信心训练、自我认识训
发表时间2013-01-06 15:18:39
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欣赏要立足音乐本身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要借助音乐想象促进学生感悟。音乐表演活动可以宣泄学生的不良情绪,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音乐喜闻乐见,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发表时间2013-01-06 09:29:45
给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关爱。孩子就会对老师多一点信任,对学校多一点热爱,与同学多一点友爱。 家长也会对老师多一份感激,对孩子的进步多一份喜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一份希望……教师在工作中就会多一份甘甜,多一份欣
发表时间2012-12-05 21:24:46
父母离异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除了要做细致的个别工作外,更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孩子产生归属感;心理疏导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
发表时间2025-08-06 15:47:33
本文结合一线实践,探索小学心理教师利用课间十分钟在教室内开展“在场倾听”的具体做法与育人价值。通过固定时间、地点、姿态建立稳定的心理支持场域,以开放、非评判的姿态接纳学生的情绪与分享,既能降低学生求助门槛,又能及时捕捉心理动态、强化师生信任。实践表明,这种“生活化心育”模式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及性,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实操参考。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学适应力的培养 ——以新学期开学调适心理游园活动为例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5-08-17 19:40:10
新学期开学学生面临学习节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易出现“开学综合征”,传统开学心理调适存在局限。本文以新学期心理游园活动为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展开新学期心理调适的开学适应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心理游园活动基于体验式教学,通过搭建趣味情景、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激发积极情绪、塑造积极自我、构建积极关系三个维度设计系列游戏。活动过程中设置自评和师评机制,活动成效显著,学生开学初期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增强。
发表时间2025-05-30 14:31: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的理念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愈发受到重视。因此,打造一个以儿童本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迫在眉睫,通过管理革新、环境重塑、师资赋能等多途径,构建系统化且充满关爱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精细化、多样化、常态化推进常规工作、心育课程、亮点工程,确保每项措施都贴近儿童实际需求、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家校社合作,形成多维度协同机制,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支持的心理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秉持儿童友好的原则,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儿童心灵,助
发表时间2025-05-30 09:30:3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应用于各领域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心理健康筛查数据的分析技术仍以统计学方法为主,忽略了数据的不确定性,与动态、复杂的心理“软”特性不符,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识别不够精准。运用心理软计算方法,回归心理软测量本质,将心理软建模、软识别、软评估与心理数据分析相融合,提升心理健康筛查效能。
部门联动护“心”康 ——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5-04-30 09:33:15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单位相互联动和配合。探索建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正是教育生态理论的一种实践。东莞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初见成效,积极探索并构建有效的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上下联动‘护心’、部门联动‘防心’、家校联动‘育心’、院校联动‘助心’、热线联动‘解心’”的“五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联体”育人模式,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从“工具人”到“职业人”的能力跃迁 ——就业导向下中职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5-04-23 13:51:05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职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对其职业发展有着关键作用。深入剖析了就业导向下中职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当前中职生在这两方面的实际状况,从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活动、改革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培养策略,旨在提升中职生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发表时间2025-03-12 19:43:52
在当代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虚拟偶像作为新兴的偶像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初中生群体中迅速蔓延。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1050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偶像崇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初中生偶像崇拜的发展现状,聚焦虚拟偶像在初中生群体中的地位与影响,为探讨初中生偶像崇拜心理现象及引导策略提供心理学线索。
发表时间2025-03-10 18:59:35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成人化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日益凸显的问题,这种现象给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温尼科特的虚假自体理论从个体早期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早期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尝试借鉴该理论剖析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借此为儿童成人化现象的预防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