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05-19 09:56:51
在学校心理危机的“三预”工作中,患病服药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心理干预需要重视。面对因学校教育机制不完善、医疗系统资源紧缺、家庭支持系统作用薄弱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等因素给服药学生带来的心理困境,可以通过“双导师制”、家校合力、医校合作、“三阶段”全程跟进等应对策略得以有效解决。
发表时间2023-04-23 11:13:42
文章以一次《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为例,具体分析了教师寻找恰当的“互动”模式,合理使用“道具”,善于用“言语”调动家长多元思维,科学设计“活动”帮助家长更深地体验亲子沟通技巧,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发表时间2023-04-19 11:27:47
抑郁症孩子的世界我们普通人很难走进去,也很难理解。但是作为班主任,在缺乏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像心理医生那样更系统的认知他们时,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他,鼓励他,给孩子一条路,让他自己走。
发表时间2023-07-05 14:46:08
摘要:“双减”落地,《家庭教育促进法》推进,身处如此重大的教育改革中,焉有无关者,更无旁观者。“双减”之下,家校何忧?家校协同,我们何为?我们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课程实施、活动开展等进行“双减”背景下依托家校协同推进生命教育的探新与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共育,我们大有可为: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明确生命成长路径;升级家校共育方式,构筑生命成长阶梯;创新共育师资建设,协同生命精彩绽放。这些新实践也启示我们:分工明确、双向匹配、兼顾差异、共同成长等因素可提升共育实效,促使生命各美其美。
发表时间2023-03-28 11:02:47
沟通本是学生随时书写心事的笔记本。在沟通本的使用过程中,笔者用过精心设计引导语,精细分析文章内容、精心陪伴有需求的学生、精准选择教育内容,探索出有效的沟通本设计及使用方法,助力小学生内心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3-03-30 14:16:06
幸福感是小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良好的幸福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和生活满意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本文通过“故事本”帮助学生发现过往生活中的美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幸福往事,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发表时间2023-07-13 12:07:24
该文从近期出现的胡鑫宇事件谈起,将事件带来的启示思考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心理危机的概念、原因以及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文章侧重干预路径探究,从危机事件前的预防、危机事件中的解决和危机事件后校园心理安全的重建,以此来达到对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的目的。
发表时间2023-03-15 09:33:31
在我国,被诊断为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以抑郁情绪为主的学生数量明显上升。探索给予这部分学生支持的有效模式,使得他们能够重返校园,融入班集体正常学习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入手对抑郁症儿童提供多元支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构建隔离抑郁情绪传染性的班级环境,避免儿童“因病获益”,让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3-03-10 12:03:04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立足多年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优化心育课程、拓宽咨询渠道、创新日常活动、助力生涯发展、延申家庭教育五个方面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搭建家校共育生态圈 培育学生阳光心态 ——以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家校课程建设为例
发表时间2023-03-02 19:13:3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尤其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形成合力,提供成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我校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升级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至今,一直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来自自己、同伴、学校和家庭的坚实支持系统,给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我中心从家校课程着手,搭建家校共育生态圈,目前形成了学生心育课程和家长心育课程一体化,以及家长线上和线下课程一体化,疫情后还开发出家校线上共读共学营、亲子正念品鉴营这样新的家长课程类型,并于2020年3月出版了《青春成长路》学生心理读本和《青春期
发表时间2023-02-28 12:07:53
高中生的情绪发展是处于人生中的疾风骤雨阶段,该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较多负面情绪,而情绪管理是高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心理咨询研究中发现,每年由情绪问题升级为情绪障碍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家庭、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多元文化多方面影响所致。而在高中心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开发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活动,通过课程引导、活动导向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体验。让学生带着看见生活的眼睛,与自我对话的能力在生活中自然成长,从而协助学生正确管理负面情绪。
发表时间2023-02-16 11:02:41
摘要:心理韧性即面对困难,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关注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微信公众平台是混合式教学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笔者开始尝试开通微信公众号平台(小树线上课堂)进行心理韧性相关主题的实践。以关注需求、主题式、预防性为构建原则,将心理教学、在线辅导及作业展示作为建构内容,微信公众号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拓宽了教学的场所、辅导的形式及作业展示的形式。
发表时间2023-02-15 19:58:24
特殊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多、出现频率高、激烈程度大。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干预,一方面,在学生层面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其行为模式,分析成长经历,梳理重塑行为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在家长层面需要教师由衷地尊重和真诚地感化,通过共情、共研、共识、共育、共勉建立起教师和家长的统一战线,助力特殊学生的转化提升。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3-02-13 21:45:0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依托“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评估”的项目,通过定期评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构建纵横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措施,尝试建立“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区域内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发表时间2023-02-07 08:57:05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由“小话痨”逐渐变成“沉默者”。家庭作为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往往处于无知甚至无视的状态。学校有责任对家长开展心理关怀,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积极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心育系统功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2-12-27 23:58:42
近年来,儿童性虐待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遭受性虐待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综合国内外有关儿童性虐待的研究发现, 目前对儿童性虐待的定义并不统一,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还不健全。本文通过回顾儿童性虐待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儿童性虐待的定义、儿童性虐待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梳理出儿童性虐待的心理干预大体分为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三种治疗方式。通过分析儿童性虐待的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唤起人们对儿童性虐待的重视,为儿童性虐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慧·润·观·析·滋”五支持模式提升班主任核心心育工作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2-12-16 16:22:26
为了更好地转变班主任的心育工作理念、丰富班主任心育专业知识、提升班主任心育工作水平,为学校打造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心理专业素养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宁波市洪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取了“慧·润·观·析·滋”五支持心育服务模式,“慧心智学”培训支持、“润心典案”研讨支持、“观心知课”课程支持、“析心循范”制度支持、“滋心赋能”援助支持,帮助班主任以发展性视角解决班级将面临的问题,不断提升班主任心育工作素养。
发表时间2022-12-08 15:28: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