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2-22 16:01:14

本文针对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现象,从青少年发展特性、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网络发展弊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开展心理咨询,培养青少年抗挫能力,加强亲子沟通等应对策略。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21 14:32:52

基于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理论研究,结合高中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的实践经验,对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中有关实施过程、主题、表演、效果评价等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中学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注意事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学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模式,在指导中学开启生涯梦想,践行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价值。

精课堂观察,实团辅实效

发表时间2017-02-08 16:09:06

课堂观察是一种专业性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诊断教学的临床技术,更是架设于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桥梁。笔者借鉴课堂观察技术,开发课堂观察工具实施深度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心理活动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基于数据和信息评价活动课质量,实现教师通力合作研究。

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4 12:15:31

目的 高年级小学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及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旨在调查流动儿童和城镇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探索合适的干预方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不同生源地的1048名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两所学校的57名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高年级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年级及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家庭因素对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7 19:35:22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选取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为研究被试,考察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父母学历较低,教育方式受限;母亲角色突出,父亲角色缺失;注重物质投入,缺乏精神关怀;教育期望较高,教育投入较低。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水平。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儿童气质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17-01-15 17:20:07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 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β=1.46,p<0.01)。儿童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

对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12-26 14:26:57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对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内涵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心理健康为发展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而个体核心素养的发展反过来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适应社会,以实现人的高级需求,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的统领下,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导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要把握真实的情境,鼓励并注重激发学生真实的心理感受,将整堂课视为

中、小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课需求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21 20:33:50

本文以六、七年级处于中、小衔接期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从心理健康课设置的必要性、喜爱度、所需主题、教学形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衔接期学生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必要,也较喜爱心理健康课,同时六、七年级对于心理健康课所需的主题依次为:情绪管理、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学习压力管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六、七年级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学习压力管理、挫折与应对主题上的需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20 16:41:06

为了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本研究采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湛江市144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4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2)学龄前女童心理健康发展总体状况比男孩好;3-4

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之思考

发表时间2016-12-14 15:38:2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把人格健全发展作为课程建设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在这一轮深化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受到充分的重视。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正确

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10 20:37:05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中使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C21),在对我校初高中学生施测后,收回有效问卷184份,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

团体辅导改善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羞怯症状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07 14:23:55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小学生,羞怯

从观察学习视角看动画中不良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11-22 00:37:42

摘 要 :儿童早期的心理行为是通过对外界的观察模仿而习得的,许多动画片在创作时,没有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片中存在暴力、伪科学等一系列的不良因素,这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塑造造成负面影响。文章结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的相关理论就动画片中的不良因素对儿童认知和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由公开课中的一

发表时间2016-11-05 18:03:18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黑谎、白谎行为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04 16:12:54

本研究以445名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报告问卷法,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黑谎和白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权威型负向预测黑谎行为,纵容型正向预测黑谎行为,专制型正向预测两种说谎行为。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发表时间2016-10-20 18:04:01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既要遵循校园心理剧的特点和剧本创作的基本要求,又应根据剧本题材及内容运用一定的技术增强舞台表演效果,以充分达到心理辅导和育人的目的。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10-18 00:03:26

本研究对实验组开设了生涯指导课程,对其生涯适应力进行了前后测量,结果发现,生涯指导课程对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目前的生涯指导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需要增加课外的实践和对家长生涯辅导意识的培养。

试论现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目标的适切性

发表时间2016-10-11 16:17:03

本文从如何设置基本规范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重点探讨现行湖北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的关系,以及对湖北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切性的量评评估调研后,认识到课程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的设置为什么要难

小学数优生与数困生应用题表征策略使用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04 03:09:37

以348名小学4-6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现场实验、书面分析和事后访谈等方法,对小学4-6年级学生应用题解决过程中表征策略的使用特点、年级差异、数优生和数困生差异等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三个年级学生使用结构表征策略频次均较低,而且表现出年级间策略使用特点上非常显著的差异。(2)五年级报告的表征策略最多,其次是六年级,四年级最少。(3)数优生的表征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1 16:09:58

本研究以甘肃省部分地区的流动儿童为被试,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主要体现在自信水平、情绪不稳定等方面,更进一步的研究对比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在性别、年级等变量上显示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显著,同时发现,民办学校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明显。结合调查分析,最后对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