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0-30 16:36:34
摘要:以认知的空虚孤独、情感的淡漠迟钝、行动的无动力无目标为标识的“空心病”正在摧毁青年一代的奋斗精神。从自我认知、社会支持以及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其心理机制,提出以树立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联结他人增加心理资源总量,规划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等应对措施,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脱“空心病”的困扰。
发表时间2024-09-09 20:07:54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自伤、自杀事件频发,实施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尤为迫切。通过文献回顾法,本文评估了国内近年来针对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的危机干预研究现状,并探讨不同策略的应用效果。未来,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协同合作的干预模式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方面或许会表现出更好的成效,具体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家庭支持网络的构建及医疗机构的专业治疗。
发表时间2024-08-26 15:51:10
中小学生抑郁问题凸显,给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学校抑郁预防工作应聚焦促发儿童抑郁的心理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增加保护因素作用,减弱风险因素影响。为此,学校应制定学生抑郁防治的校园政策,形成抑郁预防的共同观念;构建健全的学生抑郁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普遍性预防、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性防控3个水平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全体教师抑郁预防的能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联动的抑郁防治机制,共筑有效的心理支持环境。
发表时间2024-10-25 16:13:31
青少年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学业、人际、亲子关系等各方面上都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问题,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对孩子心理与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干预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从定义、测量工具、受影响的其他变量、影响因素、以及干预这几方面入手,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讨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探讨父母情感温暖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发表时间2024-08-08 09:57:40
随着我国多胎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多胎家庭中,长子女和其他子女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心理挑战。然而,当前的心理辅导形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多胎家庭中青少年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家校医社协同联动体系的心理辅导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旨在为多胎家庭中的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多胎家庭中的青少年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
发表时间2024-09-22 22:14:47
经历赋能心育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一种教学主张。主要倡导“从学生的个体经历入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书本知识、生活世界、经验世界的相互协同与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心理赋能机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实现心灵的成长,培养健全人格,成为积极适应、主动发展的时代新人”。本文着重从内涵意蕴与建构基础、本质探求与基本原则、整体架构与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来阐述经历赋能心育的教学主张及其实践建构。
发表时间2024-07-12 23:09:47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正在展现巨大潜力。为了赋能教师心理健康疏导育人能力,进一步筑牢学生心理健康的“免疫墙”,研究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使用AIGC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促进教师心理辅导技能提升、培育班级朋辈阳光引航员、赋能学生心理问题诊断、助力多样化心理辅导路径生成、定制学生心理建设专属资源、构建心灵对话伙伴等。
发表时间2024-07-09 23:54:56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系列影响,青少年短视频成瘾趋势明显。基于观察学习理论,发现青少年短视频成瘾导致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习得受到动机、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及动机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社会学习阻碍、社交技能阻滞、价值观偏差问题。矫正短视频成瘾的影响,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需要注重在四个过程中指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观察学习目标、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鼓励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重视自我强化作用等。
欺凌受害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感知学校氛围与父母低头行为的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24-07-12 15:10:24
探讨欺凌受害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感知学校氛围和父母低头行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横断设计,使用Olweus欺凌受害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感知校园氛围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对70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发表时间2024-08-12 10:49:33
目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韩国、日本作为亚洲地区与我国相邻的两个国家,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防范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工作。本文将从立法保护、技术防范、网络素养教育等多个角度,较为全面详细地梳理两个国家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防范的策略建议。
发表时间2024-06-25 10:29:09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抑制控制在焦虑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作用,以及体力活动在焦虑与抑制控制之间的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两所高中共160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包括体力活动、焦虑、抑制控制与网络成瘾自我报告调查,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中介调节检验。 结果: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发现焦虑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也可通过抑制控制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而体力活动可显著削弱焦虑对青少年抑制控制的预测作用。 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焦虑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心理机制问题,并补
发表时间2024-06-18 17:55:35
当前心理筛查工作已然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它旨在早期发现学生可能的心理障碍、情绪问题及其他心理困扰。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心理筛查却面临着漏查误查率高、引发舆论风险、使老师情感耗竭等问题。针对这些困境,本文从提升心理筛查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精准度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两方面入手,提出诸多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4-06-14 01:21:19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给学校的生命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可以推动生命教育内涵更新、促进生命教育场景拓展、助力生命教育方式转变、赋能生命教育评价升级,但由于技术的双面性,学校生命教育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数据隐私问题侵犯人类的生命安全感;数字生命混淆伦理边界,引发道德挑战;技术泛滥导致路径依赖,降低思维能力;AI空间生命行为虚拟化,造成情感疏离。基于智能时代生命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可以从创建“现实性”与“仿真性”融合式生命教育课程、创设具身化生命教育体验式学习情境、创建“C-E-S-A”生命教
发表时间2024-05-20 12:11:44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校园心理健康建设越来越被强调与重视,本文基于全国多省县乡学校实地调研,从供给-需求视角出发指出当前县乡学校校园心理健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境。研究发现,在当校园心理健康建设路径基础上,县乡学校应确立“找回集体”这一建设路径,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校园心理健康建设回应日益严峻的县乡学生社会化成长问题,切实实现校园心理健康建设以预防为主的目标,达致供需适配的理想状态。
发表时间2024-05-25 20:26:25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给学校的生命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可以推动生命教育内涵更新、促进生命教育场景拓展、助力生命教育方式转变、赋能生命教育评价升级,但由于技术的双面性,学校生命教育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数据隐私问题侵犯人类的生命安全感;数字生命混淆伦理边界,引发道德挑战;技术泛滥导致路径依赖,降低思维能力;AI空间生命行为虚拟化,造成情感疏离。基于智能时代生命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可以从创建“现实性”与“仿真性”融合式生命教育课程、创设具身化生命教育体验式学习情境、创建“C-E-S-A”生命教
发表时间2024-06-12 16:54:33
创造力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体系中的热点,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尚未明确具体的教育措施。具身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焦点,可为创造力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因此,本文分析并梳理了创造力教育现状以及具身认知对创造力的影响,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散步、姿势和温度的控制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未来可将具身认知融入创造力研究领域,为发展创造力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信息。
父母拒绝与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的关系:积极品质的补偿、中介和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24-10-25 12:06:36
考察父母拒绝与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的关系,以及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积极品质问卷、学习投入问卷对33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和学业认知投入;(2)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认知投入;(3)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4)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培养积极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认知投入和减缓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负
中学生感知家长情感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竞争动力和失败恐惧的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4-04-10 19:09:42
随着中学生由于情绪问题而产生的恶性事件的增多,关注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8年PISA官网发布的中国四地学生的调查数据,系统探究中学生感知的家长情感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及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学生感知家长情感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竞争动力和失败恐惧在中学生感知的家长情感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发表时间2024-04-09 09:18:20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促进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各有其优势与局限,家校共育深入交融的过程也是各类矛盾涌现与解决的过程。当前,阻碍家校合作朝纵深化发展的矛盾枷锁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各自角色认知存在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各自作用发挥存在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家校共育的理论认识存在矛盾。为进一步松懈家校共育长久以来所存在的发展枷锁,同时也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创设良好教育生态,针对家校共育过程中所涌现的各类矛盾提出以下应对路径:家校双方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