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05-05 12:06:28
摘要: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工具,以画为媒,表达情感,消解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绘画疗法解析过程中存在诸如基础理论不济、评判消极化、解析的主观性较强以及固化思维方式等问题局限了绘画疗法的发展。依从尊重个体积极因素的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究积极心理学与绘画疗法在赋能性、综合性方面的契合点,实现绘画疗法的路径优化。
发表时间2023-05-01 16:50:53
新冠肺炎疫情对家庭而言是一次重大危机事件,在此期间,由于父母面临着平衡工作、家务、子女照顾带来的挑战,导致子女不可避免要承担家庭照顾责任和父母角色,即家庭中发生亲职化现象。亲职化(Parentification)是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角色逆转,由子女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和角色。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给儿童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关于亲职化缘何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尚缺乏系统论述。本文从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亲职化为何对儿童产生相互矛盾的影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亲职化儿童身心获
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表现、危害、成因及对策——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3-08-28 15:54:22
中小学班主任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不易经常保持积极良好的工作状态。本研究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出发,在论述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的基础上,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发表时间2023-05-04 11:03:15
心理应激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有一系列消极作用,严重影响着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消极心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文章简述了自我关怀的概念和作用、阐释了自我关怀对心理应激的影响机制,以及介绍了基于自我关怀的干预方法。未来研究可以围绕干预方式和自我关怀如何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以及自我关怀对象的普适性进行深入探索。
发表时间2023-04-04 16:47:03
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教养方式问卷、逆境商量表和MHT量表,对佛山市3所学校的1000名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逆商和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并采用mplus7.0对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逆商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母亲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在父亲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发表时间2023-04-03 22:59:01
为了探讨中学生自闭特质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了心理弹性在其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A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LSSAS)对2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自闭特质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在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提示,可以通过心理弹性训练提升高自闭特质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发表时间2023-03-31 10:51:55
心理微主题班会是指教学时长约25-30分钟,依托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聚焦学生心理发展和班主任班级管理需求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为解决班主任在心理主题班会课“怎么做”和“做什么”问题,本研究探索中小学心理微主题班会融合课程实施模式,构建“三二三”中小学心理微主题班会融合课程实施模式,解决心理教师师资不足,学校难以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难题,推动学校心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发表时间2023-03-24 17:03:44
摘要:为探讨青少年的儿童心理虐待、自我分化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96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个变量间的两两相关性显著,自我分化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孤独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发表时间2023-03-23 09:04:34
题目:一种新型家庭暴力——青少年对父母暴力及其影响作者及单位:李宝芬 李宇彤(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承德 067000) 摘要:青少年对父母暴力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暴力行为具有普遍性,相比身体暴力,言语暴力和心理暴力发生率更高。这一暴力行为无论是对受虐父母还是实暴的子女来讲,具有多方面潜在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受虐父母感到羞耻、自责、无助和绝望,通常会伴随睡眠问题以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身体症状。虐待父母的子女表现出攻击性、冲动性、缺乏同理心、
发表时间2023-03-14 15:36:53
校园欺凌,从规章出台到行动落地的几点思考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思硕摘要:近几年,围绕校园欺凌,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
发表时间2023-02-28 16:27:31
非自杀性自伤(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拟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局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减少并预防由受欺负事件带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发表时间2023-02-18 16:05:00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中小学管理的难点。校园欺凌的盛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治理协同性不够、内在契合度不高等问题。文章以协同教育视角为切入点,发现当前小学校园欺凌存在权责边界不明、教育理念偏移、协同互动分离等问题,提出发挥家庭协同支点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作用以及发挥社会协同统筹作用的问题之策,以促进小学校园欺凌的优化治理。
发表时间2023-01-11 18:58:30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82名中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了他们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以及抑郁情绪的现状并深入探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中职生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中职生抑郁的检出率为32%;(2)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OBE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构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2-12-25 21:14:21
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解决社会新问题新需求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回应社会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成果,持续迭代升级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新路径,促进学生专业高效发展,为健康中国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输出人才。
发表时间2022-12-24 17:59:01
高中生抑郁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要点与策略分析作者:周卉单位: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邮编:518000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阶段抑郁心...
发表时间2023-03-10 14:50:23
采用《儿童欺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70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探究核心自我评价、父母教养方式与受欺负行为的具体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受欺负程度以及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在朋友数量、学习成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受欺负程度在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2)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受欺负行为;(3)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对初中生受欺负行为的预测作用中,核心自我评价起部分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2-12-05 15:32:47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发生率高,影响面广,最为常见的是情绪和行为问题。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情绪行为整体良好,但各维度仍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处于边缘或异常水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情绪行为方面无显著差异;完整家庭从困难和长处两方面都好于非完整家庭;贫困家庭情绪和行为报告出更多问题,亲社会行为较弱。建议:全面做好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同时,对于特殊群体,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予以重点关注,给与及时地必要的专业辅导、干预、治疗以及人文的关怀和疏导;家校社协同推进异常水平个体的干预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跟踪服务。
发表时间2023-03-06 09:45:35
表达性艺术治疗因其具有“少指导重体验”、“非言语投射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在青少年中推广。然而,纵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当前关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群体。现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内涵与起源、媒介与研究取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研究前景四个角度出发,为这一疗法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发表时间2022-12-02 13:13:08
题目:随班就读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苗小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88) 课题信息:本文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