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

发表时间2014-01-20 10:34:14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是一套能够帮助心理工作者更快取得效果的心理辅导技巧,是简快疗法的一种,是一个工具箱,方法实用、操作简单快捷、容易掌握,同时它也是一套积极向上的信念体系,其核心精神、有效性、发展性、系统性均符合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现状,对实现学校

青少年MBTI人格特征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04 17:23:04

时间管理倾向是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是Katherine Briggs与Isabel Myers共同开发出的一种人格类型评估工具。本研究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和MBTI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一种从人格类型理解个人时间管理倾向、自

心理弹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3-10-14 07:54:10

本研究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以往学者对心理弹性的研究,总结了其发展形成过程及其研究进展。以心理弹性代表性模型构建的发展,来纵观30多年来心理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次,介绍了多种心理弹性的测量量表,如运用较广泛的Connor和Davidson的量表(CD-RISC)、权威性较高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青少年的研究述评

发表时间2013-09-23 22:29:0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自孟万金教授提出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里程碑。本文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青少年的研究入手,在归纳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研究的对象范围;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独立开设和完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论

发表时间2013-07-16 23:43:17

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做了梳理与总结。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视角正在从单纯的否定走向客观。质性研究、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到应用,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也取得了一些突破,研究领域也逐渐的细化和拓展。但目前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仍然存

论灾后收养儿童依恋关系的重建

发表时间2013-06-18 22:45:52

近年来全球灾难不断,灾后收养儿童成为心理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收养家庭的依恋关系的重建问题更具有长期发展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依恋关系的理论以及研究现状,主要是西方收养家庭依恋关系的研究成果,以期对灾后收养儿童的依恋关系重建提供借鉴。

诚信领导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人际氛围的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13-04-26 17:24:47

对收集到的330个中小学教师样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诚信领导对教师的工作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β=0.573,p<0.001);诚信领导对人际氛围具有显著的影响(β=0.600,p<0.001);在对人际氛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际氛

阅读参与理论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5-09-17 16:49:38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面临着情感空缺常态化、成长认知消极化、社会支持碎片化等典型困境。阅读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改善这一群体心理状态提供了有效切入点。本文基于“阅读参与理论”,从行为、情感、认知及社交四个维度系统剖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困境的根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既面临情感支持和阅读资源的双重匮乏,更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支持体系不完善的制约。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四维整合支持策略,以阶梯化阅读和全域场景强化行为习惯,以亲子共读与情感文本填补情感

中学生冷酷无情特质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25-08-07 16:58:42

本研究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网络欺负量表对11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基本心理需求在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欺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冷酷无情特质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求与冷酷无情特质、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基本心理需求可以调节中学生冷酷无情特质与网络欺负的关系,冷酷无情特质与基本心理需求的交互项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欺负,在高基本心理需求水平下,冷酷无情特质能显著降低中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削弱冷酷无情特质对中学生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情感忽视和心理灵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5-08-15 17:04:57

为考察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及情感忽视和心理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情感忽视量表、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贵州省60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亲/母亲低头行为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2)父亲/母亲低头行为均通过情感忽视和心理灵活性对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产生影响,其中父亲的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情感忽视独立中介作用、心理灵活性独立中介作用和情感忽视-心理灵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母亲的中介作用包含两条路径:情感忽视独立中介作用,以及情感忽视

青少年校园欺凌风险与身心症状:一项条件过程分析

发表时间2025-06-10 16:31:04

目的:探讨校园欺凌风险通过校园欺凌受害、亲子亲和、心理韧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2022年度数据集的5664名香港青少年样本数据进行条件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身心症状与校园欺凌风险、校园欺凌受害成显著正相关,与亲子亲和、心理韧性成显著负相关;校园欺凌受害在校园欺凌风险对身心症状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亲子亲和显著负向调节校园欺凌风险对身心症状的正向影响,相较于亲子亲和较低的青少年,校园欺凌风险对亲子亲和更高的青少年身心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弱。结论:校

基于岗位胜任力导向的高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学科教育师范生培养视角

发表时间2025-05-29 14:18:06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日益凸显。然而,目前高校面向学科教育师范生开设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目标模糊、内容割裂、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支撑其未来在中小学岗位上识别与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文献综述、理论探析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优化路径。文章在课程生态理论与教师跨界能力理论的支撑下,重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与教学方法,聚焦师范生在教学、班级管理与教育沟通中的心理支持能力培养,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行为转化并重的课

规训与惩罚:校园欺凌形成逻辑与治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5-05-14 19:20:44

校园欺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只有了解其背后形成逻辑,才能“对症下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学校中充满各种“规训”思想和行为,在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的“规训”作用下,校园欺凌应运而生。只有回归教育本质,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监督伦理、允许个性绽放、创建平等校园才能有效治理校园欺凌。

累积生态风险对儿童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5-04-21 22:36:58

摘 要:在当代教育研究中,学生学业成就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学业成就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探索了累积生态风险对儿童学业成就的显著破坏性影响,指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支持与情感关系、学校教学质量、师生关系、社区与宏观风险因素等均是影响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挖掘能够成为学业成就的保护因素,减轻累积生态风险的负面影响。

初中生感知学校及家庭氛围对抗逆力的影响:自我关怀的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5-03-24 09:05:24

为探究初中生感知学校及家庭氛围对其抗逆力的影响,以及自我关怀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抗逆力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学校氛围感知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对珠海市123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生对学校及家庭氛围的积极感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抗逆力;(2)自我关怀在初中生感知学校及家庭氛围与抗逆力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能有效地促进个体自我关怀的发展,进而提升个体的抗逆力水平。

家庭教育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现状、机制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5-05-24 20:55:43

当前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呈现出内在认知与外在评价不一致、内在能力与外在投入不均衡、内心渴望与外部时间不协调的现状。因为家庭教育具有情感联结是核心力量、情感教育以实践为本、情感互动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能够通过深度的情感联结,构筑稳固的安全堡垒;选择的家庭生活,达成情感的实践教育;动态的交互系统,塑造健康的情感模式而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应优化评价机制,回归育人主旨;强化家教指导,促进平衡发展;整合多方力量,推进协同育人,使家庭教育成为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助力。

小学学困生学业困境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初探:基于成就取向模型

发表时间2025-05-05 17:15:13

小学学困生学业困境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初探:基于成就取向模型苗丽 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平原中路55号 4760...

消极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表时间2025-02-21 09:52:26

为考察消极教养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控制感和社会公正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控制感量表、社会公正感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广东省内3所高中的122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消极教养方式对学习倦怠存在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2)控制感在消极教养方式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3)“消极教养方式→控制感→学习倦怠”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会受到社会公正感的调节。

近二十年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可视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5-02-19 21:20:06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近二十年(2005-2024年)收录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运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在发展趋势上,多学科融合、实践应用导向和评价体系构建将成为未来重要方向,未来需要结合数智资源,充分链接教联体资源,突出课程实践性,强化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高中生学业压力影响学业成绩的研究:内化问题和共同冗思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5-05-06 09:45:49

目的:考察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探讨内化问题和青少年与母亲间共同冗思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来自常州的33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及其PROCESS宏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内化问题在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青少年与母亲间共同冗思调节学业压力-内化问题-学业成绩的后半路径。结论:高中生学业压力影响学业成绩,以内化问题为中介,并和青少年与母亲间共同冗思共同作用于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