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超级飞侠”的顺利降落——叙事疗 法在流动儿童转学适应辅导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3-10-08 14:32:03
大湾区流动儿童小飞(化名),敏感要强,转学后由于无法适应新环境,学习和人际受阻,自我效能感低下,萌发不想上学念头。针对以上情况,辅导者采用叙事疗法,通过外化技术、丰富支线故事、见证,帮助该生舒缓内心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察觉当前行为模式与心理困扰之间的联系,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来访学生的改变意愿,并寻找正向行为替代适应不良行为,进一步认识和接纳自我,健康快乐适应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4-03-19 09:25:56
一名高中生将外婆的意外去世归因到自己身上,从而造成一系列身心反应,前来学校心理辅导室求助。通过倾听与共情、改变不合理认知、运用空椅技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方法帮助来访学生重新看待与外婆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外婆、与自己和解,珍惜当下。最终来访学生能够放下过往,缓解了恐惧焦虑情绪,重新赋能前行。
隔代抚养青少年祖辈去世后的家庭关系重建 ——高中生的丧亲辅导
发表时间2023-10-05 16:32:31
一位隔代抚养的高中女生在爷爷去世之后又面临奶奶重病,引发了复杂的哀伤情绪,本案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研发的PM+辅导技术,通过压力管理、问题管理、积极行动、重建社会支持四个步骤进行丧亲辅导,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指出隔代抚养青少年祖辈去世后建立新的家庭关系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应对建议。
《涅槃重生—— 一例“医教结合”背景下的中学生抑郁症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3-09-29 15:56:51
内向的初二男生云涛(化名)长期照顾卧病在床、性情不定的父亲,家庭变故、学业断续导致其成绩下降、陷入抑郁情绪,对自我消极否定并产生自伤行为。咨询师通过我市“医教结合”项目下的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绿色通道”,求助市精神专科医院儿少科专家。通过主任医师诊疗予药和咨询师心理咨询双管齐下,联合班主任及云涛亲属的力量调整其家校环境,增强支持系统,最终云涛被拉出抑郁的泥潭,重启人生“心”旅程。
发表时间2024-03-01 13:12:31
一名高二年级女生因童年早期经历汶川地震与亲人离世,十年之间仍会出现怕黑、感觉房屋晃动、思维插入、闪回、惊恐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针对这种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案,心理老师提供共情、抱持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释放内心的情绪,并采用稳定化技术及资源取向,稳定情绪,挖掘来访者内在、外在资源,让来访者看到希望,激活内在力量。
在生与死的边缘,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例中学生危机干预个案的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3-09-13 17:58:33
一名诊断为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初二男生,认为自己生命没有意义而多次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在辅导中,心理教师通过治疗师导向沙盘技术和短期焦点问句,帮助学生宣泄情绪,看到内心深处的期待和渴望;通过家校联动进行危机干预,修复亲子关系,完善并扩大其人际支持系统,并帮助其探寻生涯的方向,发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意义。
发表时间2024-03-01 13:11:23
一名高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半年后,仍不能适应当前班级环境,产生了焦虑和厌学情绪。经过交流得知,其诱发因素为升学后在班级内成绩排名的大幅下降,源头核心在于“我必须要别人做得更好,这样我才能受到别人的喜爱和关注”这一非理性思维。心理老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一方面利用身体技术缓解她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利用认知技术纠正她的核心信念。经过五次咨询,该同学已经能妥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认识到了核心信念存在的偏差及其产生原因。同时她表示,继续留在这个班级内会很难解决这一偏差会,她选择去低一层次的班级,给自己合适的环境缓冲,
发表时间2023-11-09 10:59:51
小南是一名初二学生,因沉迷手机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父子两人因此冲突频发,求助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先与学生共情,理解接纳学生的“不良”行为;然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刻度化询问”技术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看到在这段糟糕的亲子关系中,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接着运用空椅子技术、面质技术等帮助他们尝试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不当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最后基于心理学中的冰山模型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内心的真正需求,并且找到既能满足他们内心需求又能被父母接受的其他方式方法,辅导取得了
我该如何面对痛苦的成长经历—— 一例紧急事件应激晤谈辅导记录
发表时间2023-08-07 13:00:14
个案中的小谷因语文课堂小测有两句古诗默写不出来,心情烦躁,课后在课室用拳头捶墙壁被同学们看到,觉得丢脸,觉得自己很没用,并且想到自己痛苦的成长经历,觉得活得没有意义,于是发生了冲动性自我伤害行为,幸好语文老师及时将其拦截住。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心理老师运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对小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晤谈过程依次按照导入期、事实期、感受期、反应期、症状期、辅导期以及再入期六个阶段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爸爸别走”到“爸爸再见” —— 一年级分离焦虑症个案辅导
发表时间2023-07-25 13:54:58
一名小学新入学女生,因在家备受关注,家长宠溺,导致无法适应小学生活,产生分离焦虑。本文从建立温暖的咨询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沙盘游戏、绘画艺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绘本阅读治疗、行为矫正治疗等方法,在把好“方向盘”的基础上,用好“加速器”,画好“同心圆”,使其获得安全感,融入新集体,适应小学生活。
发表时间2023-11-09 11:02:13
一名初三男生,初三网课期间出现矛盾纠结的心理状况,行动乏力,希望自己优秀,但上课拖拉、作业不完成,想要追赶却没行动,想要运动却不能走出家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冲突让他倍感痛苦。心理辅导老师采用小物件排列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认识到以前的限制性信念,行动力逐步提升,运动及学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发表时间2023-07-06 16:29:32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是一套应对心理危机的工作范式,它包括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和得到承诺。在学生高考前夕目睹高坠死亡者后,心理教师将此法运用在面临危机事件的学生身上,有效缓解了学生焦虑、害怕的情绪,稳定了复习备考的节奏,从而在高考中正常发挥。
发表时间2024-03-12 13:17:22
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女生面临学业压力,出现了成绩下滑的情况,因成绩难以回升,产生了自杀意念。心理教师首先进行危机评估,排除危机情况后,在后续的辅导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概念化,然后引出其认知(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寻找歪曲认知后采用自动思维的影响问题、证据问题和去灾难化问题改善其歪曲认知,缓解负面情绪。六次辅导后,解除了该学生危机情况,缓解了学业困扰。
帮助学生走出第一视角,寻找化解冲突的钥匙 ——一例化解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3-06-20 12:28:42
两名高三学生陷入人际漩涡,对自己的情绪、生活、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心理老师通过内容反应、情感反应、解释、具体化、面质以及焦点治疗中的评量问句和结果问句等咨询技巧,帮助两位同学走出第一视角,寻找化解冲突的钥匙。
发表时间2023-06-06 21:15:56
一名高中女生常在家中偷偷哭泣,她担心自己因结巴被同学嘲笑疏远,跟家长提出转学。心理老师走近学生内心,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探索来访者特殊生活事件中的例外经验和应对策略,培养来访者的希望感、激发其内部力量。同时,心理老师与来访者一同寻找有可能改变的未来,帮助其消除阻碍,自我赋能。咨询辅导结束后,学生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情绪状态好转,自信心和社交主动性得到提升。
发表时间2024-03-05 15:06:41
摘要:二年级男生经常与班级同学发生冲突,由班主任转介接受辅导。心理教师在咨询过程发现根源的问题在于家庭,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技术重塑来访者的家庭系统,引导来访者及其父母发现家庭中的不良互动模式,追溯各自原生家庭的历史,重塑家庭互动模式并达到新动态平衡,解决由于家庭关系紧张引发的学生人际冲突问题,探讨萨提亚模式在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3-05-25 09:31:39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1〕。本案例以某小学三年级“小霸王”A同学,在班级中经常出现:因为与同学之间言语不和、对同学做法有意见、和同学观点不一致等情景下发生打架、摔桌子等肢体攻击行为,为原型开展心理辅导。通过:识别情绪,觉察行为动机;榜样示范,强化合理信念;自我接纳,重建同学关系;家庭干预,营造和谐氛围,四个步骤在两个月辅导后“小霸王”A同学肢体攻击行为终于得到逐步矫正。
发表时间2023-05-06 10:10:23
以一例焦虑抑郁初一学生为辅导对象,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个案焦虑、抑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维持的机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识别、评估和调整闯入性思维,觉察、放松以及预防复发的干预方案。采用SAS、SDS自评作为基线,干预11次后评估,结果显示,来访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降低至临界值以下,每天花在处理情绪和闯入性思维的时间明显减少,躯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睡眠明显好转,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摆脱不良人际关系的苦恼—— 一则由人际关系引发的焦虑情绪案例辅导
发表时间2023-05-05 18:08:20
初三女孩小星由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引发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以及自责倾向,并且,长期对负性生活经验的反刍让小星不再尝试改变糟糕的事件,任由负面情绪进一步发展。心理教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接纳承诺疗法帮助小星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包容自身的负面情绪,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经过辅导,小星目前已能够很好处理负面情绪,主动尝试改善亲子关系,积极融入到集体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