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12-02 13:13:08
题目:随班就读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苗小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88) 课题信息:本文系中...
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的现状及思考 ——以宁波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3-09-07 22:28:02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全社会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从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进一步推动医教协同的工作机制及途径,建立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准支持系统迫在眉睫。笔者通过研究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的特点,结合宁波市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情况及开展现状,深入探索中小学心理健教育医教结合的模式,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2-11-18 22:43:37
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该群体消极情绪更加凸显、行为问题更易出现、社会适应更加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滞后、微环境系统的破坏和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匮乏。当前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主要有破碎修补模式和积极提升模式两种。未来,从基础研究来看应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纵向研究、生理机制探讨和跨文化研究。从应用研究来看应加强顶层设计、微环境系统的重塑和修补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2-11-15 14:36:11
本文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青少年自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冲突,更好地共情处于严重心理冲突的青少年,为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从个体发展的核心任务展开,分析内在心理冲突的形成外部条件,而后分析了心理冲突产生对自我身体攻击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最终自杀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
发表时间2022-11-11 15:48:38
关爱流动儿童,让流动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能否获得实现。学业表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梳理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相关文献,总结了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据此提出了提升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五条教育对策: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大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情绪,引导流动儿童树立恰当的成就目标,增强流动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
发表时间2022-11-09 09:57:50
笔者在中职一线工作多年,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度过中职学习生涯,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对提升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进行实践探索,提出“成功经验树信心”、“榜样示范具体化”、“言语关怀正归因”、“积极关注唤情感”四步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升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发表时间2022-11-04 11:02:04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心理测评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在具体工作的测验选择环节,也还存在测验的量程不合适、测验的参照过时、测验作答真实性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学校心理测评中的不足,提出规范测评工具的选择流程、开发本土化信息化测评工具、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开展等建议,以期为学校心理测评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