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3-24 12:58:48
初中阶段有一部分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对学业不感兴趣,经常打架斗殴,虚度光阴,不信任朋友,回避父母,对生活、人际和未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人生活样式的根源是个体的最早记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学生的行为建构了错误的生
发表时间2020-02-23 22:04:35
突然袭来的疫情让今年这个春节很不一样,疫情期间,大家基本上都选择少出门,少聚集,这导致了一些敏感情绪(恐惧、焦虑等)的出现,本文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做一些事情降低不可控感,增强可控感。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发表时间2020-02-09 15:58:46
多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引导他们看见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在自己的脑海里,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在他们的脑海里,多贴上几个正面标签。今天我们在孩子心头播下的那些裹挟阳光的种子,将会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01-14 11:15:20
教育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孩子能否被教育好,直接决定了他们家庭的未来,而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即如何让孩子愿意接受教育,以期对教师和家长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发表时间2020-01-02 11:31:22
通过对大量来访学生的接触,发现对学生而言最具治愈作用的,不是某门高深的心理咨询技术,也不是五花八门的咨询工具,而是最基本的倾听。当一名心理老师真正做到了倾听,真正听懂了孩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及背后的需求渴望与期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有可能给到
发表时间2019-12-24 09:53:05
一个一年级男孩,做出各种令老师们头疼的行为,如果善于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每个“捣蛋”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早就受了“伤”,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想到每个问题行为都有它发生的原因。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看待一个学生,全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发表时间2019-12-10 08:46:54
在很多人眼中,体育老师的标签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致总会出现类似于“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类让体育老师躺枪的段子。作为一名新时代体育教师,我表示不服,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体育老师“四肢很发达,头脑不简单”。
发表时间2019-11-21 14:39:16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可能,作为教师和家长,不应该执着于批评孩子犯的错误本身,不断地去否定孩子,这样就成了孩子的“差评师”。更应该做的是如何正性的去引导孩子,告诉他犯错之后该如何去改正,怎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发表时间2019-11-21 13:11:01
在初高衔接时期,学生往往产生对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生活节奏等诸多不适应。A同学从小成绩优异,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同学学习的榜样。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家长更是寄予厚望。然而A同学的内心却被“优等生”标签所束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令她变得不自信,父母的高期待与缺乏理解令其无处避险。通过与孩子、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加强相互理解,形成教育同盟,为学生保驾护航。
发表时间2019-10-27 13:25:00
希望通过探讨什么才是爱情?如何开始一段感情?表白被拒后该如何处理?如何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爱情不在了,该如何分手?分手后该如何调整?这些问题来给青少年恋爱增能赋权。
发表时间2019-08-31 23:05:45
当学生极不情愿参与时,如何扭转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给了我很多启示——信任和敞开可以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学生给与我们的挑战也就是对教育需求的呼唤,理解和爱是教育生根发芽的必备营养。
发表时间2019-08-13 14:43:55
目前,原生家庭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很多人将心理问题的成因归结为原生家庭,似乎就找到了最终答案。本文试着从一个来访者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原生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更不能决定个体的未来。分析原生家庭的意义在于觉察内心的冲突,打破以往的循环,实现心灵的突破和成长。
发表时间2019-07-08 18:15:51
人格教育中性别角色教育对于青少年个性发展、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及促进青少年人格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能使学生的发展不再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注重吸收异性优势特质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