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5-25 10:18:51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便是当仁不让地批评教育,但当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时,教师如果硬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学生即使表面服从,心里也并不服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阐明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该如何适可而止、以退为进,用足够的耐心等待,用足够的爱心去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理智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愉快地改正错误行为。
发表时间2016-03-15 15:49:52
家长无所不包的“替代成长”,让孩子生活内容单一。当生子缺乏生活历练,当生活中唯一内容只剩下学习的时候,学习就变成最痛苦的事了。
发表时间2016-03-10 05:21:44
成人,请稍稍停住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说辞和教育仪式,从僵硬的俯视感中“脱身而出”,不让孩子们有被施舍的感觉。我们需要经常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看看自己与孩子的距离,看看与孩子之间那张决定“施舍”的桌子究竟有多远。
发表时间2016-02-17 17:12:24
沉静下来做研究,让“教”与“研”历经实践的磨砺而不断生发出活力。细“教”慢“研”,才会有心去脚踏实地地走,去慢慢地浸润,也才会有时间去仰望星空,用有含金量的成果去浇铸我们的教育。匆忙的研究只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发表时间2016-01-07 08:05:35
一个不被母亲接纳的、不敢与之反抗的,并且将母亲态度内化成为自我评价的孩子,与被母亲无条件接纳和积极关注的孩子,生活的态度相差太多了。所以,不论是作为自己母亲的孩子,还是作为自己孩子的母亲,都应该要学习尝试觉察受到自己母亲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察
发表时间2016-01-01 07:22:36
能够慢下来的人,才能看得清不完美后面蕴藏着的无限生机与希望;能够慢下来的人,才是心中装着小火盆的人,而悲悯、理解和宽容就是那火盆里的炭,生生不息地输送着对尘世的热情。如此,一颗颗心才不至于僵硬,世界也不至于坠落到冰点。
发表时间2015-11-02 09:08:43
面对孩子们的“沟沟壑壑”,面对孩子们的“忽左忽右”,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唤醒和启发。在其中,应该确认什么、警惕什么、肯定什么、避免什么,应引起教师高度的敏感和警觉。抑制“右岸”,使其不至于太硬、太大;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左岸”,使其不至于太软、太
发表时间2015-10-29 06:12:16
成人,请稍稍停住自己本以为深刻和宏大的教育说辞和教育仪式,从“身外之物”中醒悟过来,从僵硬的俗套中摆脱,从人云亦云中转化,从大家的习见和惯常中“脱身而出”,倡导自然而然的无痕教育,让孩子心中“不设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个词语的蹦出,每个
发表时间2015-09-26 04:45:10
好的教育,不应该刻意去剔除那些“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教育的大火之中,如果缺少那些绵绵不绝的“木柴”的加入,教育将流于空洞。当那种非要考名校,非一百分不满意的观念随时要将孩子们扑倒和吞噬之时,且让我们停下来,做一根无关紧要的“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
发表时间2015-09-18 19:51:39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朱永新教育小语》)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必须拥有发现的眼
发表时间2015-08-12 08:58:02
“悟”由一个“竖心”和一个“吾”字组成,字面意思就是我的心体会到了就“开悟”了。人一旦开悟,事情就好解决了。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中悟到破裂的关系需要修复,孩子才会主动的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所有的强制和劝说都是徒劳无益的。
发表时间2015-08-07 10:17:01
:“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是的,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才能专一而执著,才会为孩子们的成长百折不挠,鞠躬尽瘁。
发表时间2015-07-24 10:03:16
孩子们不能被“惯常和习见”的铁栅所囚禁,不能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所囚禁,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心的自我唤醒和扩展,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发表时间2015-07-01 07:06:45
好的教育是温和的、不易觉察的,是轻轻地叩响,是无意间“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教育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在一个毫不设防的的时刻,孩子们的心灵被自己曾轻视、漠视过的日常事物所打动。
发表时间2015-06-09 12:50:10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什么样的教育才可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呢?印度哲学家奥修的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就是最好的阐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只有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才不会感受到“硌脚”的痛苦,才会愉快地接受
发表时间2015-04-30 05:41:11
如何做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做一个货真价实的自己,对此,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思考:那些是需要扬弃的,那些是需要特别甄别的,那些是需要一直坚守的,那些是需要提倡放开的
发表时间2015-04-15 09:59:09
恰到好处的提醒,就像火在冬天的燃烧,狗在一个诡秘之夜的吠声,让人从混沌中醒过来,让人在黑暗中撬开一条缝隙,让更多的幽光射进来;适时适宜的提醒,激活了我们体内沉睡的细胞,使我们得以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那些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花朵、光阴、漩涡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