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0-25 07:19:24
当家长群大力倡导“保持争议”时,就可能多发现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当我们允许100个人发出100个不同的声音时,众口一词,千人一腔的教育生态就会得到改变。而之后,家校和谐了,教育和谐了,国家和谐了,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时间2018-10-15 09:05:31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于将今天的失败归结于原生家庭的不成功,认为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不美好造成的,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虽然心理上得到了慰藉,但行为上却造成了束缚,结果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原谅我们的原生家庭,放下执念,这样才可以破茧成蝶。
发表时间2018-10-13 10:03:56
在心理课上,心理老师根据活动主旨的需要设置了一个情境,以期加深学生对ABC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这位老师设置的情境和活动主旨是不匹配的。由此,笔者建议心理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情境设置与活动主旨匹配度的论证,以促进心理课活动主旨的达成。
发表时间2018-10-09 07:11:30
如果规则是自己制定的,遵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而不是遵守成人的“命令”去机械执行的过程,那么由“他律”变成“自律”就有可能变得轻松,而一旦“自律”的意识成为学生心田最深的划痕,那种跟校规处处较劲的现象必将大大减少。
发表时间2018-09-17 06:28:40
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从孩子的“不完备”出发,应该减少“成人动作”,注重“儿童样子”,携手合作,加强教育应有的整合力量,以此共同耕耘出“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的教育田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需要教育机智 ——记一次生成性的心理
发表时间2018-09-10 16:29:5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课程的独特性呈现出轻松自由的氛围,但这种氛围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催生出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控的因素,为任课教师增加许多的难度。中小学心理教师更需要教育机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灵活地生成课程,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安排。
发表时间2018-09-03 09:54:07
在这个父母和老师集体焦虑的年代,我们不乏成功教育,我们总是赞扬孩子的成功,习惯为孩子的赢而鼓掌,我们忘了其实我们也可以放慢脚步,静待花开;忘了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成功的指引,也要教会孩子如何走出失败;我们不能只是急功近利,我们要俯下身子,研究怎样帮孩子们走出内心的阴霾。
发表时间2018-06-11 05:30:32
当孩子给自己的抽屉上把锁时,当孩子们在自己的书房上挂上“请勿打扰”时,当孩子们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划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之时,我们不是去用力过度,不是去横加指责、窥探和干涉,而是将心比心,从孩子的立场考虑,
发表时间2018-06-04 14:53:21
很久以前,我也是如此的想法,仿佛“值周”就是优等生们的特权,并且这项权利也只能交给他们。但自己从班主任、语文老师的岗位退下来,摇身一变成了心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看法渐渐发生了改变,其实每个特殊学生的背后,都一段令人心疼的故事。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由于成长中的一些错误引导,会让他失去原本的美丽色彩,每天都会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这样的学生会特别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关注,如果连我们都不能给予他理解与接纳,帮助他“蜕变”,那么他将痛苦一生。因此,在本次值周之际,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班里所谓的
发表时间2018-05-27 08:35:48
远离潜规则,一开始或许真的很难,但坚持下去,教育公平的曙光就会一点一滴地显现出来,而最终照亮某些“被人遗忘的角落”,更重要的是,“除去尘埃与遮蔽”,照亮这个角落中“曾被人放弃”的更多的学生。而一旦照亮,师生必将有所不同。
发表时间2018-05-23 13:30:05
赠人玫瑰固然是件美事,但我们同样也要注意,玫瑰娇美,深刺人心,如果学生被尖刺扎伤扎痛了,他还能欣赏到玫瑰的美丽么?他还会感恩赠予玫瑰的人么?
发表时间2018-04-23 08:34:49
从儿童视角出发,对儿童天性有更多的体察,才会找到进入孩子心灵秘境的方法;从儿童视角出发,才能找到更为细腻、温润、灵活的方法,才能找到“深耕细作”式的沟通方式;从儿童视角出发,才能“再次发现儿童”(卢梭语),才能触摸到培育核心素养的内核。
以正向的视角开展初中生珍爱生命的教育——观摩一节初中心理课有
发表时间2018-04-23 08:23:12
笔者在观摩一节初中心理课时,注意到教者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则几乎是围绕死亡教育开展的。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对初中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最好是以积极的、正向的视角,进行相应的课程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发表时间2018-04-22 15:32:01
对于紧张的四十分钟课堂,紧跟它的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是一样珍贵的。对于所谓主科的的语数英,夹杂在它前后的音体美是一样有意义的。对于孩子成长中的光明大道,斜插于它四周的羊肠小道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发表时间2018-03-16 15:52:38
“直升机式父母”和“割草机式父母”倾向于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帮孩子规划好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前排除。看似为孩子铺好了路,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有挫折也容易被击倒。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他们能把自己的小生活安排妥当,你们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
发表时间2018-02-01 09:23:20
有这样一句名言:“越努力,越幸运”,真的是越努力就会越幸运吗?努力与幸运之间有关系吗?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努力与幸运之间的关系。按照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与幸运之间可能真的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把“越努力越幸运”看成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结果就不同了。想让自己 “越努力越幸运”,拥有积极的心态,关键是打破“自我设限”。坚信“越努力,越幸运”,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像向日葵般始终积极向上地工作和生活。在漫长的努力过程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不需要刻意追求成功,它也会悄悄地来到你身边!
发表时间2018-01-14 09:33:26
孩子回到家时,最希望的是父母开门迎接孩子,然而,本文中的主人公,一个读高中的男生,却在一次考试后,由于成绩下降,被父亲关在门外,这让他伤透了心。家,是每个人的心灵港湾。希望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家门常打开。
发表时间2018-01-11 07:01:36
考察或者评价孩子们的成长,除了家长和学校都翘首企盼的那张“一考定终生”的成绩单之外,还应该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其中,以多重尺度重新打量和审视孩子们的成长轨道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