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12-25 17:12:32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分清人际边界,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既不要拿别人的爱来绑架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爱去绑架别人。
发表时间2019-11-29 08:04:49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说在我们的思维里,是不是也经常人为设置了这样的按钮,让我们在原定时间截止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个档位,获得计划外的时间继续做完原定的事情,这是一种变通,但更像一种妥协、一种失守。
发表时间2019-11-20 10:10:03
笔者在小学工作中发现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孩子都会有出现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失控的现象,表现任性、无礼、缺少敬畏。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班主任老师和家长觉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越来越失控,面对孩子的失控行为都是不敢管教,随着孩子的行为越发夸张,亲子矛盾也越发扩大。
发表时间2019-10-25 20:54:55
家长该如何放下焦虑,陪伴孩子呢?我开始了阅读赵昱鲲老师的家庭教育专著---《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以下分享几点我的感悟:
发表时间2019-10-14 08:44:16
作为新手教师,曾一度误以为接纳仅仅是保持中立,对学生的言行和观点都不加以评价。结果造成对学生不当言行的放纵,也给自己的心理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过反思,感悟到真正的接纳是看到对方原本的样子,但不代表完全同意对方的言行观点,更不代表放纵不管。身为教师
发表时间2019-09-30 12:53:04
杯子满了,就无法再装进水。即便是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也无法将“水”装进傲慢自负的佛学造诣者心中。同样道理,在平时工作中如果我们教师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就必须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去虚心学习和求教,而不是骄傲自满,整天沉醉于以往的成绩,墨守以往的教学经验。
发表时间2019-07-12 10:45:28
俗话说:懒娘勤快孩。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能量,老师适时地“懒”一“懒”,让出更多的空间给孩子做主,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也许就是我们倡导的“主体性”吧!
发表时间2019-06-14 16:39:56
鼓励和表扬,是教师常用的激励学生的手段,两者常被混为一谈,但两者的操作方法和产生的效果却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介绍有效鼓励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19-04-02 23:16:47
摘要:通过对三位咨询案例的对比反思,发现每个人身上都会拥有一些他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却一直被自己忽视着,这种心理状态压抑着自我潜能的充分实现,影响着自己的情绪、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充分的自我成长。
发表时间2018-12-24 16:30:20
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由于不会共情,在孩子出现困扰需要帮助时,家长不能成为孩子的求助对象,站在制高点上的教育,是指责,是说教,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的支持和理解。于是,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
发表时间2018-11-11 09:30:02
公平教育,视角转换不可或缺。当深度贫穷地区的师生都意识到:“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阻碍你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越是贫穷,越要努力。而且,出现负面状况不要归罪于贫穷——这两个字背的锅,已经太多了”……之时,那么,公平教育的曙光就已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