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被接纳的情绪是一股力量

发表时间2020-01-08 10:11:27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被接纳的情绪,会赋予孩子力量。

请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发表时间2019-12-30 13:25:45

面对高考,教师和家长们会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而这种叠加的,过度的焦虑阻碍了孩子的学业进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要用你的爱去绑架别人

发表时间2019-12-25 17:12:32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分清人际边界,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既不要拿别人的爱来绑架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爱去绑架别人。

时间按钮

发表时间2019-11-29 08:04:49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说在我们的思维里,是不是也经常人为设置了这样的按钮,让我们在原定时间截止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个档位,获得计划外的时间继续做完原定的事情,这是一种变通,但更像一种妥协、一种失守。

抓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发表时间2019-11-20 10:10:03

笔者在小学工作中发现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孩子都会有出现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失控的现象,表现任性、无礼、缺少敬畏。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班主任老师和家长觉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越来越失控,面对孩子的失控行为都是不敢管教,随着孩子的行为越发夸张,亲子矛盾也越发扩大。

请“看见”你的孩子

发表时间2019-11-10 11:48:09

只有“看见”孩子的需求,“看见”孩子的情绪,放下自己的评判,家长才能与孩子间有爱的流动与链接。

别做“符号”妈妈

发表时间2019-11-07 08:58:37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带,如果你没有能力自己带孩子,那就请不要计划要孩子,生了不养,是极大的失职。

学习自主教养,守护孩子心灵

发表时间2019-10-25 20:54:55

家长该如何放下焦虑,陪伴孩子呢?我开始了阅读赵昱鲲老师的家庭教育专著---《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以下分享几点我的感悟:

接纳的力量

发表时间2019-10-14 08:44:16

作为新手教师,曾一度误以为接纳仅仅是保持中立,对学生的言行和观点都不加以评价。结果造成对学生不当言行的放纵,也给自己的心理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过反思,感悟到真正的接纳是看到对方原本的样子,但不代表完全同意对方的言行观点,更不代表放纵不管。身为教师

最美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

发表时间2019-10-12 16:32:34

最美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

专业成长当须秉持“空杯心”

发表时间2019-09-30 12:53:04

杯子满了,就无法再装进水。即便是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也无法将“水”装进傲慢自负的佛学造诣者心中。同样道理,在平时工作中如果我们教师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就必须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去虚心学习和求教,而不是骄傲自满,整天沉醉于以往的成绩,墨守以往的教学经验。

教育之“慢”艺术

发表时间2019-09-17 13:28:41

教育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事情,教育需要慢工出细活。

做不到角色融合时就接纳现实

发表时间2019-09-06 15:43:33

身为心理工作者,同时又身为母亲,不必强求将两个角色融合,接纳自身的局限和孩子的成长渴望,会更好一些。

做个“懒”老师

发表时间2019-07-12 10:45:28

俗话说:懒娘勤快孩。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能量,老师适时地“懒”一“懒”,让出更多的空间给孩子做主,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也许就是我们倡导的“主体性”吧!

不要什么都“从娃娃抓起”

发表时间2019-06-24 21:24:47

教育,不要什么都从娃娃抓起

鼓励有方,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19-06-14 16:39:56

鼓励和表扬,是教师常用的激励学生的手段,两者常被混为一谈,但两者的操作方法和产生的效果却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介绍有效鼓励的几点做法。

那些你想成为的别人,其实也想成为你。

发表时间2019-04-02 23:16:47

摘要:通过对三位咨询案例的对比反思,发现每个人身上都会拥有一些他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却一直被自己忽视着,这种心理状态压抑着自我潜能的充分实现,影响着自己的情绪、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充分的自我成长。

心为起点 地远天长

发表时间2019-01-06 17:09:13

以手影游戏作比方,强调人的成长要从正确的观念开始。

美妙的家庭教育境界---有心而无痕

发表时间2018-12-24 16:30:20

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由于不会共情,在孩子出现困扰需要帮助时,家长不能成为孩子的求助对象,站在制高点上的教育,是指责,是说教,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的支持和理解。于是,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

公平教育:儿童视角不可或缺

发表时间2018-11-11 09:30:02

公平教育,视角转换不可或缺。当深度贫穷地区的师生都意识到:“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阻碍你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越是贫穷,越要努力。而且,出现负面状况不要归罪于贫穷——这两个字背的锅,已经太多了”……之时,那么,公平教育的曙光就已渐渐显现。

12240条记录首页上页34567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