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9-27 15:06:43
孩子们在家里需要家长“放手”,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体验成长的喜悦,在一次次挫折中逐渐变得坚强;在学校则需要老师“放手”,让孩子们在互相督促中养成自律的习惯,在亲自实践中学会管理自己,管理他人。
发表时间2020-09-16 17:25:30
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一个冷静的“终结者”——当学生人云亦云时,立即按下“暂停键”,促使学生说出另类答案;一个正确的“导航者”——引领学生从一些错误的“从众”或“反从众”心理中走出来,拥有更健康的心理。
发表时间2020-08-30 20:18:04
沟通不良的家庭中,孩子如果没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愤怒一旦产生,却找不到出口,他们就会发展出其他的方式。孩子会用一种委婉的不被察觉的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发表时间2020-07-30 17:57:34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似乎都是,哭是不对的,哭代表害怕、担心、痛苦、难受、软弱……除了喜极而泣,哭泣似乎都是和负面情绪、负面词汇捆绑在一起,哭泣是不够自信,是懦弱。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否认自己的情绪、觉察不到自己的情绪……慢慢地,我们都练出了一身本领,喜怒不形于色。而事实上,哭是表达和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在哭泣时,体内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要比平时多很多。它能让我们发泄痛苦,恢复平静;哭泣是释放了所有激烈情绪的“安全阀”。遇到孩子哭泣时,作为家长们,要赋予孩子哭泣的权利,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陪
发表时间2020-07-28 08:37:42
孩子们那如花般的小脸,天籁般的童音和无邪的眼睛那么纯真,那么迷人,那么期待我们的微笑、赞扬和拥抱,但等来的或许是一脸的冷漠、虚伪的“夸奖”,甚至是让他们“无地自容”的嘲讽……
发表时间2020-07-15 09:28:02
在接心理热线的过程中,发现家长们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烦恼时,家长也是处在无助和迷茫之中。我们在做心理工作时面向的主体多数时间是学生,但是每次在热线或者咨询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和家长、家庭教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帮助家长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关怀的过程,就是让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环境更加美好、温暖的过程。
发表时间2020-07-11 13:36:10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逐渐和父母分离的过程。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当孩子还没有辨别的能力时,需要父母加以指导,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要学会逐渐地将人生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交还给他自己,因为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06-12 09:46:46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秉持着职业的敏感性。我们要擅于觉察学生的异常表情,擅于从学生的异常行为中发现“危机个案”的蛛丝马迹,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
发表时间2020-06-01 22:51:37
复课之初,学生可能面临不良情绪、适应困难、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干扰。学校和教师应当从不同方面开展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发表时间2020-05-03 09:49:45
当挫折事件发生时,如何恰当地进行归因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恰当的内归因能够促使个体为改善局面而努力。而一味地进行外归因往往于事无补。
发表时间2020-04-08 11:00:31
幸福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确幸。可能是妈妈煲的一碗爱心鸡汤,可能是在角落里找到的旧时心爱小物件,可能是同学偶尔的一声赞赏。当然也可能是经历失败和挫折之后的自我安慰和释然。用心发现,回顾美好,让我们的积极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快乐就这么简单。
发表时间2020-03-22 13:20:32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专注于学生的故事,不要带着主观臆断,不要匆忙评判,而要用更多的开放性的问题,放慢我们谈话的节奏,让他把他的故事充分地展开。共情式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打通师生沟通的屏障,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战疫”共成长 ——居家隔离期间的亲子教育
发表时间2020-02-26 10:34:48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无情的病毒阻断了学生们归校求学的脚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如何利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温馨时光,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与陪伴,引导孩子懂得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学会生命自护以及自觉学习,是家长们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02-04 22:47:11
你把孩子当孩子了吗?”是教师审视自己日常行为的一个标准。面对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阅历有限,更需要我们“别把孩子当做孩子”,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让他们能够充分去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请把孩子当做孩子”,顺其成长的规律,让他们自然地成长,给孩子每一个年龄段应该有的东西。
发表时间2020-02-04 16:38:25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改变了我们熟悉的过年方式,有关疫情的信息随时随地都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介扑面而来。这些信息中,大多充满了正向能量,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抗击疫情,同时也不乏负面信息的侵袭。信息的产生,会让不同的孩子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本文主要探讨面对新冠来袭,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合理应对。
发表时间2020-01-17 20:42:00
一个班主任向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虽然接受了老师的观点,但并没有在行为上产生调整。这,可以说是一个个例,但其实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情况。本文即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