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通过审核)温柔地接住,轻轻地助推

发表时间2021-09-26 08:28:11

以客体关系心理学的理念为基础,结合一个真实的咨询个案来阐述心理老师如何营造一个抱持性的空间,温柔地接住学生的情绪、情感、感受与想法,而后轻轻地助推学生的积极成长。

分离的准备

发表时间2021-09-23 13:15:29

本文通过两个生活中的场景故事,展现亲子交流中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理解他人并管理自我的能力,为孩子与父母分离、独立远行做准备。 青春期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可能是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生命里,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个人意愿和父母意

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发表时间2021-09-17 11:09:14

面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心打开,展示自己的好奇。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引导孩子打开自己的心扉,不要让自己的说教成为压倒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青春期安全感

发表时间2021-08-02 15:13:03

“安全感”字面意思是安全无虞的感觉,是一种稳定、安全的内在心理需求。青春期安全感表现为心理需要的被满足:被看见、被肯定、被信任、被尊重、被需要、被理解……当我们在谈论安全感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众多关系中最重要的。父母可以做的: 1.有效帮助(以学业为例) 2.求同存异(交流空间是沟通的安全感) 3.就事论事 4.信任欣赏 5.赋予责任 “青春期安全感”看似一个宏大的短语,其实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的点滴:平常生活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信

界限感,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发表时间2021-07-08 09:19:10

成长对于个体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一个人慢慢走向独立的阶段。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常见的“逆反”现象,如对于自己的空间及边界特别的在意和关心。 作为家长要接受孩子长大的这个事实,及时捕捉到孩子们发出长大的声音或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孩子的界限。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稳步上高三

发表时间2021-07-06 14:50:38

孩子上高三后,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思想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烦躁可能会成为困扰孩子情绪的主要问题。有些孩子为提高成绩往往急于求成,当付出努力却看不到成绩的起色,常常觉得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以及排位的不满意,都容易促使其怀疑理想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这让他们惊恐不安,情绪一落千丈,由希望转为失望,容易否定自己,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丰满的理想遭遇骨干的现实时,需要家长静下心来,给予孩子适时、合理的引导。

(选入2022年1期)父母们,你的梦想≠孩子的梦想

发表时间2021-07-02 10:45:52

父母们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兴趣,看见孩子的天赋。孩子对事物的持久的兴趣,往往最终会引领他们走向成功。有时候,如果父母用力过度,外在推力过于强大,伤害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反而会使得孩子没有做事情的动力。

鼓励,而非奖励

发表时间2021-07-02 07:57:25

将目标与物质奖励挂钩就让学习带上了功利性。过多地使用这些外在的刺激与奖励,从长远而言,必将伤害孩子的内驱力与学习的动力。为此,我们要本着“鼓励,而非奖励”的原则来制定学习目标。

教育就是点燃一把火

发表时间2021-05-10 17:04:58

著名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意思是将水注满桶里,它只是一桶水,还可能是一桶死水。而点燃一把火,火燃烧掉最初给它的燃料后,又可以燃烧其他东西,形成燎原之势。

我不是一个坏孩子,我只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

发表时间2021-05-07 22:40:36

本文以一位原本优秀但却在学习中遭受挫折的男生出发,讨论了当前教育制度下“分数至上”观念对学生造成的心理损伤,因为成绩“差”而出现自我贬低、自暴自弃等行为。同时简单阐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要点在于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不断看到自己的缺点。让父母和教师改变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成绩不好不代表差劲”是当前教育中非常迫切的一个任务。

理性“鸡娃”

发表时间2021-05-06 17:07:15

“鸡娃”需要理性、科学、智慧,具体来说包容而不是强制,理智而不焦虑,引导而不是干预。如此,才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不批评 无教育

发表时间2021-04-30 14:03:40

教育当讲分寸,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可取。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该多表扬、多鼓励,但不能没有批评。不批评,无教育!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1-04-28 19:26:30

在小学校园平日的工作当中发现孩子抑郁现象越来越低年龄化,不禁探究其中的根源。发现部分抑郁的孩子根源是家庭因素,一些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父母暴力,还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脾气暴躁,对家人或孩子经常发火,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行为习惯有着极不良的影响,从而导

走心的教育,从链接开始

发表时间2021-04-28 12:06:58

走心的教育,需要从链接开始。当我们能够共情他的情绪,承接住他的情绪,对方才有可能向我们展示更多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更多的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教育才能成功。

(选入卷首)把小水滴放到大海里去

发表时间2021-04-27 14:02:56

个别班主任设置“特殊座位”,不是放在讲台前,就是撂倒教室后排一角。这种有意孤立、打压孩子的行为,有对孩子侮辱和歧视之嫌。

未知生 可论死——怎样和青春期孩子谈论自杀事件

发表时间2021-04-02 14:53:32

未知生焉知死,孩子还没搞清楚活着的道理,又怎么可能理解死的问题,这也许是很多父母避免与孩子谈论死亡的担忧。仿佛不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孩子的世界就不存在“死”这个词;仿佛一旦和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孩子就可能被引上邪路。 其实父母的忌讳更多是源于自身对未

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别人

发表时间2021-03-24 10:20:35

在亲密关系中,你是否总是感觉焦虑、疲惫?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的不平衡?不快乐?精神分析理论会告诉你:只有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别人。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发表时间2021-03-22 09:07:56

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往往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莫让愤怒堵住留给孩子的后路

发表时间2021-03-16 10:01:49

怎样和孩子有话说

发表时间2021-03-03 16:34:09

家庭“说话”功能强大,说话的习惯需要时间养成。 首先父母要有意识地创造说话机会,让话题五花八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说话的内容和要求各有不同,但开放、真实、真诚是相同的要求。 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表达。不同年龄阶段尊重的具体含义不同。 最后,父母要谨慎自己的表达。不能做什么,建议做什么。 父母既要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孩子的世界,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要以平等的姿态分享自己的世界,让孩子学会理解父母。父母与孩子的世界有交集,父母与孩子的心灵有共通,家庭里的“说话”内容五花八门,氛围轻松平

12240条记录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