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9-29 16:32:41
七年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能成长正处于敏感期,他们会更关注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磨合和冲突。面对冲突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道歉是化解冲突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是冲突的过错方时,良好的道歉行为可以化解一部分的冲突。因此,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道歉技巧对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旁观泡泡变形记 ——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
发表时间2024-09-02 18:19:03
校园欺凌是学生间一种力量不均衡的特殊攻击性行为,具有蓄意且重复发生的特点。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后,更易发生人际冲突,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高。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往往因没有直接“参与”事件而被忽视。然而,作为欺凌事件中一种重要的隐性力量,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欺凌行为的继续或终止。本课程创新性地引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让学生利用非言语工具,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出来。在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待校园欺凌,不应该有事不关己的淡漠态度,旁观者有责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采用恰当的方式帮助被欺凌者。
发表时间2024-07-05 11:44:59
本课以“你说我猜”游戏引出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导入主题;其次,学生通过亮红绿灯的方式,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给人不同感受,既增添了趣味性,学生又有了体验感,同时以心理剧的方式呈现同学间沟通失败的案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你信息”表达的危害,为接下来学习“我信息”表达奠定基础;接着,利用希沃小游戏,情景表演突破重难点即“我信息”表达的技巧;最后以拍手掌小游戏总结升华主题,游戏中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引发学生再次明白恰当表达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发表时间2024-06-19 11:03:42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本节课选取“认识自我”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设计,面向八年级学生。 人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自我评价和自我形象的塑造等。初中阶段是性别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较为刻板,认为男生、女生的特点是单一的,两极的[1]。如此一来,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就约束了他们的行为模式,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性别角色期待而烦恼,如个别学生被贴上“女汉子”“娘娘腔
发表时间2024-06-14 16:53:02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教师发现很多高中生的心理困扰源自于一次学业、人际或生活中的失败经历,对失败的不合理认知,触发了他们过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节课以参观失败博物馆为主线展开,聚焦学生失败时的消极情绪和认知,通过觉察情绪、转化认知、探寻失败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失败观。
发表时间2024-06-05 14:18:29
本主题聚焦于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属于认识和完善自我模块,也是“自我管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外延精神。本节课以“理想自我”为切入点,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故事为基调,创设“理想我设计大赛”情境,学生通过“意绘理想我”项目任务,初步探索理想自我的具体内容,并尝试挖掘理想自我中蕴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的,通过“丈量理想我”项目任务,学生看见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并通过短焦评量问句,尝试探索5%的积极行动,从而形成合理的个人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不断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为成为理想的自己而做出努力。
发表时间2024-07-09 14:03:08
边界感,让关系更舒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高铁中学 王小玲 17775206568【活动理念】高中阶段,同伴交往追求价值观相似、彼此提供情感支持...
发表时间2024-06-02 18:05:19
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有助于推动其自我的认知、发展和建构,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有效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同伴交往的理解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根据罗伯特·赛尔曼的观点采择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能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整合,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想法。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建立积极的同伴友谊。
发表时间2024-05-22 10:22:11
活动理念 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小学生更倾向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略其他事件所带来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导致越来越多学生出现...
发表时间2024-05-10 16:35:44
研究表明,小学生助人行为在群体中并不普遍,电视、报纸、网络上报道的儿童不懂助人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儿童助人行为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课以亲社会行为中的助人行为作为抓手,引导学生了解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重要性,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帮助被欺凌者,从而干预欺凌现象。
发表时间2024-05-08 10:59:35
在面对繁琐简单的学习与生活,初中学生偶尔会有陷入“无意义”感,“没意思”、“不好玩”、“好的吧”、“不知道”、“躺平”……成为口头禅,学生们容易陷入有压力却学习无动力等状态。所以,生活不能允诺所有的快乐,但却给予我们发现意义的机会对于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
发表时间2024-08-27 14:25:02
中考临近,初三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次团辅活动以“治愈”为切入点,结合内部积极心理体验四部曲理论,通过趣味游戏、教育戏剧等形式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调节备考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希望学生能通过团辅活动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和支持、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在课堂中提升自我接纳和情绪管理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中考。
发表时间2024-05-13 09:10:18
本课以挫折超越力为主题,借用“新枝桠”这一隐喻,拓宽学生对挫折的认知,让他们看到挫折带来的成长,从而接纳挫折,将挫折看成是发展个性的资源。学生在温暖包容的氛围中勇敢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聆听身心反应、探索责任边界,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下学会分析和辩驳挫折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时间,然后找回掌控当前局面的行动方案并果断行动,最终获得挫折后的成长,这就是运用LEAD工具提升挫折超越力。
画解“拒绝”,学会说不 ——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应用于小学人际交往心理课
发表时间2024-04-22 16:48:00
画解“拒绝”,学会说不——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应用于小学人际交往心理课 刘婷(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常州213000) 关键词:表达性...
发表时间2024-04-19 09:42:15
本课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心理学书籍《情绪急救》、《哀伤疗愈》、《情绪创可贴》三本书中的心理学相关理论,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部分片段为媒材,以认识伤口、面对伤口、抚慰伤口、尝试接纳伤口为主线进行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丧失”与“哀伤”,引导学生去帮助小文的伤口,再到代入自身去思考如何应对心理伤口,从而习得在日后的生活中面对伤口抚慰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发表时间2024-04-17 22:44:04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诸多休闲观念冲突与碰撞,例如部分学生秉承休闲与学习对立,部分学生荒废闲暇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休闲的意义,指导学生了解自己休闲方式的偏好,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休闲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着眼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尝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元素,将角色扮演、量尺技术等融入教学活动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休闲方式,培养科学的休闲理念,接纳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有意识地发展个人健康的休闲方式。
发表时间2024-04-07 14:52:22
哭泣的角落 ——小学防校园欺凌心理课设计 陈文佳 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活动理念】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
发表时间2024-03-20 16:24:22
高一学生在高中入学后会面临学习难度增大、学业竞争更大、学业压力更大的困难。高一学生如果在周测或月考时成绩经常表现不佳,屡屡受挫,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在学业上受挫,没有信心去面对学业。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受挫后,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理,帮助学生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对高中学业。本节课基于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接纳理念,采用绘画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受挫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高中的学业。
发表时间2024-09-19 11:34:16
“被批评”是小学中学段常见的挫折来源,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和应对“被批评”,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利他行为为宗旨,通过设置机器人小新被批评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复被批评的感受,总结分享应对批评的有效经验,鼓励学生辩证看待批评的合理性,以帮助学生理解批评的常见性,学习应对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辩证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