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评论区——初中生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8 17:31:39
本文是一堂八年级自我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通过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学会从他人角度认识自己,学会正确面对来自他人的评价。一方面了解他人的评价可以帮助八年级学跳出主观视角,多维度认识自己。另一方面有助于八年级学生在“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从而塑造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韧性。
发表时间2025-03-18 18:03:50
本课以校园中出现暴力语言的真实问题为契机,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和谐星”的情境,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通过身体雕塑体验“心语技术”(让说出的话能被看得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良言所带来的美好和力量,以及恶语所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通过“良言转化器”将恶语转化为良言,学会如何正向、友善、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在遭遇恶语时,能够积极勇敢地应对。
发表时间2025-03-19 11:43:25
本课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自我认知和选科选考的需要。以兴趣探索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兴趣的特点、层次及发展路径,激发家国情怀,助力生涯规划。课程首先创设“兴趣岛”情境,设计主题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兴趣的特点,理解兴趣的层次。然后,通过苏翊鸣的生涯故事、绘制我的兴趣树,探索个体不同层次兴趣的发展路径。最后,带领学生通过志趣幻游感受志趣带来的意义感。
发表时间2025-03-14 10:18:33
本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飞机失事”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同时,结合叙事疗法中的技术,帮助学生重新发现生命中那些温暖而有力的瞬间,促使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而在深刻理解生命特性的基础上,学会珍惜、热爱生命,并积极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态度。
发表时间2025-03-11 14:00:42
在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与感受力非常敏感的阶段,让他们明晰个人界限,放下心中顾虑和担忧,积极认知和守护“个人界限”是很有必要的。本节课热身阶段借助课前采访引导同学们思考,直入主题;转换阶段通过“界限探秘”的实验,让学生觉察界限在人际交往中的必要性;工作阶段通过教育戏剧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解决案例情境中存在的困难,掌握应对“触犯界限”的有效方法;结束阶段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
发表时间2025-03-27 18:09:19
本活动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修订)》中关于高中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为背景,以VAR技能为方法策略,通过整体设计引导高中生具体讨论如何维护人际边界同时不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际边界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性,建立互相尊重的意识,掌握维护人际边界的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发表时间2025-03-03 21:21:24
近年来,我国政府密集出台和修订校园欺凌相关法规,彰显了防治欺凌的紧迫性和坚定决心。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是核心相关者,其中旁观者的作用尤为关键。然而,许多学生并未意识到,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助长欺凌,也不清楚如何积极干预以遏制欺凌现象。相比欺凌者和受欺凌者,旁观者的行为更易通过教育引导改变,从而发挥积极作用。本课基于芬兰Kiva项目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小学实际情况,旨在帮助学生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学习在欺凌发生时如何合理干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引导他们从被动旁观者转变为温暖而智慧的干预者
发表时间2025-03-14 08:25:16
本堂课通过认识自信套娃活动,引出自信主题。师生共同探讨心灵故事《赵飞的故事》,学生自主探究出赵飞提升自信的关键,即自我接纳,包括欣赏优势、悦纳不足和发现潜力三个方面。之后学生通过寻找我的自信套娃活动,让学生探索四个代表乔哈里窗自我的套娃,从这四个套娃上看到多面的自己和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从欣赏优势、悦纳不足和发现潜力三个方面做到接纳自我,从而提升自信。
发表时间2025-02-18 18:23:57
题目:“偷感人”逆袭副本——高中生人际自信心理活动课设计作者:胡琰健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路62号邮编:523005学校:东莞市...
“钝”牌?盾牌! ——初中生以“钝感力”应对胡思乱想的活动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2-18 18:05:09
本节活动旨在帮助初中生通过“钝感力”来应对胡思乱想。通过教育戏剧、绘画表达等方式,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胡思乱想带来的消极想法,感受其带来的影响。活动借助“卡皮巴拉”松弛淡定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钝感力”的智慧,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和心态。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实物进行演剧观剧评剧,以探索法宝(小木鱼、过滤网、放大镜、小旗子)的功能为主线,发掘应对胡思乱想内耗心态的力量,尝试以“接纳、选择、积极、目标”策略,最终通过合成“钝牌”来强化心理力量。
发表时间2025-02-18 15:09:22
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亲子冲突陈宣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一、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藏在创口贴里的“求救信”——小学非自杀性自伤信号识别与互助心理课
发表时间2025-03-20 16:10:50
本课程以“创口贴”为隐喻,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互动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识别身边同伴的求助信号,掌握基础危机干预技巧,同时增强班级归属感,传递“互助即治愈”的理念。
发表时间2025-02-10 21:44:11
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下册内容,以“勇敢与逞强”为题,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逞强,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将教学内容完全置于电影拍摄情境中,通过“勇气圈”热身活动、角色扮演(小勇和小逞)、剧本讨论与创演、分享勇敢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真正的勇敢,学会量力而行、智慧应对危险。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发表时间2025-02-07 12:42:11
本教学设计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和教练技术为依托,借助Blob Tree这一创新载体,为学生提供了新颖且有效的家庭关系探索视角,让学生既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又是家庭系统的观察员,在独特体验中深入理解家庭系统的复杂性与关联性。
发表时间2025-01-16 19:45:46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也指出,青少年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个体需要整合自我的各个方面,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高一年级学生仍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较初中生有了一定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自我认知水平不够成熟的他们也容易因为只看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否定自己,或者因为不恰当的自我期待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困扰,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本课将“我”隐喻为西红柿,通过正念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感知西红柿到感知自我,体会自己作为生命个体
发表时间2024-12-31 09:56:01
初中生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然而,由于他们正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多重变化,在面对自身的缺点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引发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认知偏差。新课程背景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亟需采取一种让充分参与者表达、互动参与度高、积极情感体验多的教育模式。因此,本课探索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初中认识自我主题课程,帮助个体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发表时间2024-12-17 14:54:40
本节课以《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作为导入漫画,将生命的意义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生命中的需求,发现、体验和创造生命中的美好。
发表时间2025-06-09 17:17:07
飞跃无错星球——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星际探险潘少萍(广东省佛山市金沙小学,佛山 528226)[作者简介]潘少萍(1991-),女,广东潮州,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