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与“负面情绪”和谐相处——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情绪调适心理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5-08-04 01:08:03

与 “负面情绪”和谐相处——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情绪调适心理课中的应用荣咏鑫(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郑州450000)关键词:负...

智解学习拖延——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主题心理课

发表时间2025-06-27 15:52:32

摘要:从帮助学生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以元认知计划、监控、调节策略为依托,设计自我觉察、自我化解 、自我管理、自我反馈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克服学习拖延,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Oh!幸福像花儿一样——高中生幸福感提升指南

发表时间2025-06-11 18:43:51

Oh!幸福像花儿一样——高中生幸福感提升指南

Go go go,会玩之旅出发咯 ——四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5-06-10 16:39:29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和215专项行动,本课根据南京大学出版社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十三课《快乐的课外生活》改编,引导四年级学生选择参与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本课以课外生活游戏世界为课程大情境,创新引入AI豆包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利用时间柱这一教学工具,可视化地助力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带领学生与同为玩家的四年级学生小玩一起探索“玩”的奥秘。

《打破学习的自我设限》——高一开发学习潜能心理活动课

发表时间2025-09-02 17:35:16

本活动设计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高中年级主要内容要求,以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成长型思维理论为指导,从“我做不到”、“我暂时做不到”和“我能做到”三个主要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同学们觉察并打破学习中的自我设限现象。重点通过“我的高光时刻”任务设计,引导同学们学会从自身经历资源中寻找到打破自我设限的技巧和品质,建立个性化策略库,将个性化策略迁移到当下学习困境,形成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有效突破当前自我设限行为,激发成长潜力。

为挫折写诗 ——小学高年级挫折教育主题心理课

发表时间2025-03-31 09:51:26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虽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对事物的看法仍存在主观性、片面性,遇到挫折往往只看到其消极影响,容易变得灰心、颓丧或选择逃避忽视,而不懂得如何分析问题并巧妙应对。本课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会正视挫折,通过“3I”策略引导学生调动自我资源来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成就更优秀自我。

关于“我”的评论区——初中生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8 17:31:39

本文是一堂八年级自我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通过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学会从他人角度认识自己,学会正确面对来自他人的评价。一方面了解他人的评价可以帮助八年级学跳出主观视角,多维度认识自己。另一方面有助于八年级学生在“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从而塑造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韧性。

“和谐星”奇遇记 ——小学高年级语言暴力应对团体活动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8 18:03:50

本课以校园中出现暴力语言的真实问题为契机,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和谐星”的情境,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通过身体雕塑体验“心语技术”(让说出的话能被看得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良言所带来的美好和力量,以及恶语所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通过“良言转化器”将恶语转化为良言,学会如何正向、友善、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在遭遇恶语时,能够积极勇敢地应对。

走进兴趣岛 —高中生兴趣探索生涯规划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9 11:43:25

本课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自我认知和选科选考的需要。以兴趣探索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兴趣的特点、层次及发展路径,激发家国情怀,助力生涯规划。课程首先创设“兴趣岛”情境,设计主题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兴趣的特点,理解兴趣的层次。然后,通过苏翊鸣的生涯故事、绘制我的兴趣树,探索个体不同层次兴趣的发展路径。最后,带领学生通过志趣幻游感受志趣带来的意义感。

错误是大脑的成长勋章 ——我的大脑会“长皱纹”!

发表时间2025-08-26 13:40:34

本教案采用Masten的韧性动态系统理论(2014),设计“情绪释放-认知重构-行为强化”三阶段干预模型。通过揉纸动作释放负面情绪(情绪调节),神经元绘画重构错误认知(认知重塑),错误升级卡建立持续强化机制(行为巩固)。   本课的几个特色有:第一,具象化思维:用揉纸团比喻犯错过程,用皱纹线条象征神经元连接,大脑神经元的变化可视化,降低小学生理解难度。第二,多感官参与:揉纸(触觉)、画线(视觉)、口号(听觉)、游戏(动觉)联动强化记忆。第三,情感与认知并重:在释放负面情绪的基础上,赋予错误积极意义,促进

生命的旅程 ——小学高年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4 10:18:33

本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飞机失事”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同时,结合叙事疗法中的技术,帮助学生重新发现生命中那些温暖而有力的瞬间,促使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而在深刻理解生命特性的基础上,学会珍惜、热爱生命,并积极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态度。

人际有界限,关系更美好

发表时间2025-03-11 14:00:42

在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与感受力非常敏感的阶段,让他们明晰个人界限,放下心中顾虑和担忧,积极认知和守护“个人界限”是很有必要的。本节课热身阶段借助课前采访引导同学们思考,直入主题;转换阶段通过“界限探秘”的实验,让学生觉察界限在人际交往中的必要性;工作阶段通过教育戏剧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解决案例情境中存在的困难,掌握应对“触犯界限”的有效方法;结束阶段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

《尊重差异,坚持自我——守护我们的边界》

发表时间2025-03-27 18:09:19

本活动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修订)》中关于高中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为背景,以VAR技能为方法策略,通过整体设计引导高中生具体讨论如何维护人际边界同时不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际边界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性,建立互相尊重的意识,掌握维护人际边界的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做温暖而智慧的旁观者——小学高年级应对校园欺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03 21:21:24

近年来,我国政府密集出台和修订校园欺凌相关法规,彰显了防治欺凌的紧迫性和坚定决心。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是核心相关者,其中旁观者的作用尤为关键。然而,许多学生并未意识到,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助长欺凌,也不清楚如何积极干预以遏制欺凌现象。相比欺凌者和受欺凌者,旁观者的行为更易通过教育引导改变,从而发挥积极作用。本课基于芬兰Kiva项目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小学实际情况,旨在帮助学生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学习在欺凌发生时如何合理干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引导他们从被动旁观者转变为温暖而智慧的干预者

当“内卷”来临时,自我关怀予我力量。——高二年级心理辅导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5-14 17:04:24

当“内卷”来临时,自我关怀予我力量。(后半句有下横线)(⬅像这样) 【活动...

寻找我的自信套娃

发表时间2025-03-14 08:25:16

本堂课通过认识自信套娃活动,引出自信主题。师生共同探讨心灵故事《赵飞的故事》,学生自主探究出赵飞提升自信的关键,即自我接纳,包括欣赏优势、悦纳不足和发现潜力三个方面。之后学生通过寻找我的自信套娃活动,让学生探索四个代表乔哈里窗自我的套娃,从这四个套娃上看到多面的自己和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从欣赏优势、悦纳不足和发现潜力三个方面做到接纳自我,从而提升自信。

“偷感人”逆袭副本 ——高中生人际自信心理活动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2-18 18:23:57

题目:“偷感人”逆袭副本——高中生人际自信心理活动课设计作者:胡琰健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路62号邮编:523005学校:东莞市...

“钝”牌?盾牌! ——初中生以“钝感力”应对胡思乱想的活动课设计

发表时间2025-02-18 18:05:09

本节活动旨在帮助初中生通过“钝感力”来应对胡思乱想。通过教育戏剧、绘画表达等方式,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胡思乱想带来的消极想法,感受其带来的影响。活动借助“卡皮巴拉”松弛淡定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钝感力”的智慧,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和心态。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实物进行演剧观剧评剧,以探索法宝(小木鱼、过滤网、放大镜、小旗子)的功能为主线,发掘应对胡思乱想内耗心态的力量,尝试以“接纳、选择、积极、目标”策略,最终通过合成“钝牌”来强化心理力量。

修复爱的联结 ——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亲子冲突

发表时间2025-02-18 15:09:22

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亲子冲突陈宣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一、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藏在创口贴里的“求救信”——小学非自杀性自伤信号识别与互助心理课

发表时间2025-03-20 16:10:50

本课程以“创口贴”为隐喻,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互动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识别身边同伴的求助信号,掌握基础危机干预技巧,同时增强班级归属感,传递“互助即治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