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攻心为上 ——心理效应在构建积极的地理课堂心理氛围
发表时间2019-10-20 22:42:24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言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适时地运用心理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10-11 15:25:17
计算出错不仅仅因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足,也受到学习效能感、学习价感、学习自由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结合分层次评价策略提高学习效能感,创造应用环境加强学习价值感,适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并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心理教育为助力改善小学生数学计算出错率。
发表时间2019-07-24 17:26:55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情绪情感表达,自我意识培养,异性交往引导等,心理学知识教学目标不是心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育应融入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如在情绪调控方面,
巧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谈话技术实现高效课堂管理:以小学语文课
发表时间2019-04-22 18:07:35
笔者担任小学四年级(3)语文教师的时候,课堂上面出现很多问题:课堂纪律很差,学习习惯很差,学习动力不足……这一些问题导致课堂管理出现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学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思维方法——将解决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并且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
发表时间2019-03-18 14:36:53
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规划与当下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意志力。生涯教育的内容涉及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管理等方面。本文旨在就如何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进行生
发表时间2019-02-12 20:08:51
学校应对初中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初中生物教育应以生命观点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初中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并懂得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掌握生命发展的规律。
为孩子撑起自由平等的天空 ——一名心理老师的性别教育实践之路
发表时间2018-12-03 23:21:19
学校在全面性教育开展中起核心作用。而性人权和性别平等,是指导学校性教育最为积极有效的理论。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对全面性教育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笔者尝试通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教育实践,旨在为孩子的成长撑起自由平等的天空。
发表时间2018-05-02 14:20:06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全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心理,是每一个教育者要面对的课题。作者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寻找良策,把行知精神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且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在教育实践中,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9 16:42:25
本文从流畅心理理论入手,阐述了流畅心理状态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流畅心理状态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针对如何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流畅心理状态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共同构建学习目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发表时间2018-04-08 09:09:41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能只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任务。化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也蕴含着大量心理学的逻辑。我们广大老师都应在各个学科中将知识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8-02-28 23:06:27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一问题已严肃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通过挫折教育的现状分析进一步说明在小学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面对挫折不害怕、面对挫折不逃避、战胜挫折有乐趣、战胜挫折有信心和战胜挫折有方法5个方面来阐述教学中如何渗透挫折教育的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失败的经历,感受挫折,从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发表时间2018-02-26 17:21:14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上学生心理出现了困境:即时统计功能让学生“当众出丑”,即时统计功能让学生“左顾右盼”,微课的使用让学生“顾左右而言他”,网络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无所适从”等。对此我们采用的应对策略是:教师参与下的技术改进,教师“个性化学习”指导意识的强化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发表时间2018-01-18 22:57:41
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意图表明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育的一个极佳途径。文章分析了英语学科教学与心育融合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心理学理论,通过丰富的实例阐述了以英语绘本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发表时间2017-08-23 23:30:48
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效率和压力、人际沟通、承受失败和挺对挫折能力、情绪表现、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或困扰。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风险案例,通过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产生风险的节点,对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方式等三大类型风险进行管理,试图解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风险,从而预防和规避教学失误,建设一个既能奠定文化基础,又能进行自主发展,还有社会参与能力的英语课程教育生态。
发表时间2017-07-11 10:50:22
知识中心、“好生”中心、自我中心是课堂教学中“共情”缺席的主要原因,教师必须换位思考、找准和声,必须腾空自己,放慢脚步用心陪伴,必须从多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与学生准确“共情”。
发表时间2017-06-07 17:20:40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品质不高,抽象思维发展也不成熟,枯燥的教学方式肯定不能吸引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甚至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所以,适时合理地引进和创设教学小游戏来辅助数学学习,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统感训练中发现,如果将相关技术运用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统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感统训练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感统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施策略,从而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发表时间2017-03-16 17:14:24
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题外话在提升学生注意力从而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扩宽知识面等方面的效用进行探析,结合案例就如何提升有意注意、转换无意注意等方面在课堂上的运用进行阐述,并对如何讲好题外话,对教师提出了做“四有”教师的要求。
发表时间2017-02-05 19:03:39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与不自信的儿童相比,那些高自我效能感的儿童相信自己能掌握功课和调整自己的学习,他们更有可能努力学习,并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信心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并着重阐述如何通过“知、情、意”三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
发表时间2016-12-26 08:08:20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写话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日常听课和自身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重点探讨目前小学低年级写话存在的现状,阐述引导学生采用“元认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