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是开展心理教育的直接媒介,体现了教师的育人理念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教师认为学生听从、配合课堂安排是理所当然的,以致较少有教师会向学生的积极课堂行为表达谢意。然而,心理课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它以“活动、体验和分享”为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融入、相互支持。心理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表达谢意,蕴含了多元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例如积极倾听、建立关系、反馈、支持、示范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当前心理活动课存在“重个人经验,轻科学设计”“重全面普及,轻深度交流”“重活动,轻思考和沉淀”“重知识领悟,轻学以致用”等忽略课堂实效性的问题。基于多年的课堂经验积累,提出了提升心理课实效性的建议:课前重视发展需要,课内重视思考和沉淀,课外重视理论实践,课后重视评价反馈。
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 个体会受到“ 重要他人”的影响。在这些“重要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那就是“偶像”。所谓“偶像”,就是那些“受到人们追捧、喜爱、欣赏的人物或形象”。偶像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偶像”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影响是双向的,可能给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他们带来巨大精神鼓舞,也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 岁的青少年人格
为了帮助班主任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为学校打造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心理专业素养的班主任工作队伍,浙江省宁波市洪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了“慧·润·观·析·滋”五支持模式:“慧心智学”培训支持、“润心典案”研讨支持、“观心知课”课程支持、“析心循范”制度支持、“滋心赋能”援助支持。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帮助班主任以发展性视角解决班级面临的问题,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 2022 年秋季学期起施行的新课标提出,教育应聚焦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这就使得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语言须作出相应调整。基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探索小学各学科的教师教学评价语言,为小学各学科教师科学实施教育评价提供参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理想抱负、定位职业发展的关键期。成长型思维是契合时代应运而生的一股崭新的教育思潮。基于自我认识、生涯探索、生涯规划和生涯管理四大领域,创造性地构建基于成长型思维提升的初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培养初中生的成长型思维进而提高其未来规划能力,以期为初中生 涯教育实践进展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证依据。
为助力全市学生健康成长,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系统谋划、精心孵化,历时九个月建设完成了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并正式投入运行。作为浙江省内首个县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聚焦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围绕人、活动、环境等要素探索学生成长指导的“三元共生”模式,充分发挥市教研室教育智库功能,为全市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学法指导、升学指导、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指导和公益服务,帮助学生
心理主题班会是教师运用团体辅导方法,以学生的心理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班会课。心理教师在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课时,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好地融入班会课程中,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之道,把握懵懂的青春情谊,并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要求对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治未病”的教育理念下,以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深度整合,从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策略的深度整合、评价方式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学科整合的具体方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路径提供借鉴。
心理活动课中,因教师预设不足、活动规则设置考虑不周全,或学生自身参与度不高等原因,会出现学生“落单”的现象,即团体活动中,学生“游离”在活动外的现象。这显然会影响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反馈、设置特权、巧设角色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归活动,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