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 D 休学在家一年,不愿意和周围人维持正常社交,靠游戏和视频网站来打发自己的日常生活。她时常情绪激动,声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而面对家人痛哭,想要摆脱现在不正常的生活。小 D 呈现出青少年“茧居”一族的生活现状,厌学拒学、抗拒人际交往,作息昼夜颠倒。小 D 的父母也陷入巨大的自责和压力之中。为发挥家庭的作用,让“茧居”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和社会,教师借助家长学校平台的家长沙龙活动,帮助“茧
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屡屡发生,而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具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观念功利、家庭养育功能不全、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认知存在偏差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在识别和预防心理危机方面,家长要有未雨绸缪的防护意识,学会识别孩子的应激源、应激反应及求助信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加强危机应对教育等。当孩子遭遇心理危机时,家长要加强陪伴
养育后代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也是一项充满压力的任务,部分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会出现倦怠。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压力和长期育儿压力所引发的一种情感耗竭状态,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抚养畏缩、不负责任,以及父母自身情感和身体的耗竭等负面影响。养育倦怠普遍存在,如何使父母们走出倦怠状态,正视育儿问题,减轻育儿压力,需要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及父母自身的努力。
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期待从辅导中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即让学生快点“好起来”。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联结对形成良好的工作同盟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回到辅导者的身份——具有同理心,真诚、积极关注学生,看到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感受,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慢慢做辅导,这样反而效果更好。
在识别和评估中学生心理危机状态时,及时的家校沟通可以实现家校信息共享,以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调动家庭资源,从而找到有效预防心理危机发生的途径。因此,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从学校层面和家长层面分析了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校沟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打破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家校沟通困境的对策,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家校沟通应对技巧,以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筑起保障学生心理安全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后悔不已。那是在午后的历史课堂,我正讲得酣畅淋漓,猛然发现坐在中间第三排座位的女生正在打瞌睡,头一点一抬,看样子困得已经不能自控了。于是我停下讲课,让她站起来读第二段课文。如我所料,她站起来,茫然不知所措,慌乱中竟找不到第二段课文在哪里。趁这个机会,我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接下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劈头盖脸把那个女生批评了足足两分钟。那个女孩
一天晚上,下班后我听了一个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家讲座。专家呼吁家长做六十分的父母,初次听来,不可思议,但回味之后,感觉颇有道理。做六十分父母,而不是满分父母,为什么?留下四十分,也就等于给孩子留下了成长的空间。平时在心理辅导室里曾接待了大量的个案,这些个案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父母渴望自己能够成为满分的父母,一手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为什么很多父母这么做?一是他们对孩子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
高中生在高考选科过程中,需要权衡多方面影响因素。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厘清个人兴趣、专业选择、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高考选科中,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能快速明确学生职业兴趣倾向,再结合日常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判,进而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选科建议指导报表,可以帮助班主任在选科指导、生涯规划、职业推荐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走心”的有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应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措施,从通过情境激发沉浸、依托活动促进沉浸、借助语言助推沉浸、利用情感引领沉浸等方面,探讨了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学科,语文教材选文尤其注重积极性与引导性,传播正能量,这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通过大量实例表明,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显性和隐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大力开发语文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成为心理教师和语文教师携手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