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2-13 22:45:01
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传统生涯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计单一化、实施主体分散化、过程管理静态化的困境,本文基于系统思维视角,提出“整体性、协同性、动态性”三层重构逻辑,并从 “全域渗透、多元共治、生涯应变”的视角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破解生涯教育“形式化”困境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参照,促进生涯教育从“工具型”向“赋能型”转变,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
发表时间2025-01-08 15:18:07
叙事疗法是通过对个体故事的重构,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人生经验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在初中生涯规划中,叙事疗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生活、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故事进行重新建构与重塑,使学生在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发表时间2024-11-22 13:18:28
随着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生涯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涯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带来了数据驱动、虚拟体验和在线平台等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转型与适应性、数据隐私与安全、教育资源分配与高效整合等挑战。为此,本文从国家战略规划、学校教育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学习自主四个维度,系统地提出了推进数字化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4-11-21 17:19:35
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生涯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分别梳理了如何根据生涯建构理论中的职业人格,生涯适应力,生命主题这三部分内容进行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同时基于生涯建构理论视角,在课程设计上也强调要让高中生多多认识真实的职业世界,增加与环境的互动,方能建构自我,创造理想生涯。
发表时间2024-10-30 14:03:10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科目选择自由度大幅提高,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商业实践社团这一创新性生涯教育平台,探讨了其在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实践影响。研究通过与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 JA)的合作,设计并实施了包含公司成立、运营与成果展示、产品展销会等环节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商业思维、团队合作、人际
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浅论心理教师在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发表时间2024-10-16 13:25:26
在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心理老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所以不同学校的心理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那么,心理教师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到底可以扮演哪些角色,哪些是“规定动作角色”,哪些是“自选动作角色”,这些角色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亦可以作为心理教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规划时厘清思路、拓宽路径的参考。
发表时间2024-12-04 23:17:39
疫情后,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学校继续偏重学科分数提升的策略,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新高考要求高中更加重视生涯规划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存在课时不够、师资不足等问题,阻碍生涯教育深入的推进。本文探讨学校在生涯规划的导向下,德育和心育如何共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未来规划,最终构建出“生涯养人,德育塑人,活动育人”的徳心共育实践模式。该模式强调生涯为中心,通过知行并进的“我心远航”心理系列主题班会和“五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和提升个人终生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
发表时间2024-10-08 15:31:35
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以促进生涯发展为目标,涵盖整个生命全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够满足新高考改革选科选考的需要,而且具有全面育人、促进高中生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出发、从行为发生的规律出发,构建起“知情意行”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涵盖“认知课程”体系、“情感课程”体系、“意志课程”体系、“行为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和职业认知、激发学生对工作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激发学生生涯规划的行为,促进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成长、切实提
发表时间2024-10-25 12:00:11
中小学生涯研学是研学实践和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计划性、体验性、融合性、差异性和协同性五大特性。中小学生涯研学可以强化学生生涯意识,深化自我认知,拓展外部探索,引导生涯决策,并强化生涯管理能力。做好中小学生涯研学需要创设多元研学路径,做好结构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重视融合应用,并做好效果达成与评估。
指向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究————几例课堂实录的反思
发表时间2024-09-23 09:57:27
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积极应对生涯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的能力。本文认为指向生涯适应力的“4C”课堂目标有助于提升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涯关注目标,唤醒规划意识;生涯控制目标,强化主体角色;生涯好奇目标,探寻目标方向;生涯自信目标,提升自我效能。
发表时间2024-07-17 19:58:38
人生大富翁活动是生涯规划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本活动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通过“头脑风暴”确定项目任务,提供资源、操作、情境、过程等支架,激发高阶思维,实施新路径,并由知识性、表现性、成果性等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进程,促进学生心理生长点,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真正的人生大赢家。
人工智能与初中生涯教育融合应用的探析:理念变革、赋能途径与挑战应对
发表时间2024-06-12 17:05:00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人工智能与初中生涯教育融合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中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精彩人生奠基,是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拥抱时代变革的需要。文章从变革生涯教育的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生涯教育智慧云平台、积极应对融合应用中的挑战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与初中生涯教育融合应用进行了探析。
发表时间2024-06-03 15:58:23
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不断深入,我校在多年的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策略,逐步探索出了“上中下游全链式”教学策略,即课前“上游”:测评预学、课堂“中游”:体验教学、课后“下游”:拓展延学。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空维度开展的一体化全链式的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的生涯成长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中生涯规划课教学实践研究 ——以“我的未来职业”教学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4-04-14 21:26:44
为探索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以“我的未来职业”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给高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
发表时间2024-04-07 22:46:01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考试录取和高校招生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目前,我国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家校社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生涯共育目标偏离、分工偏差、共育成效偏低。为纾解协同育人困境,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构建“三位一体”生涯教育模型,确立了家校社的合作边界,理顺了家校社的内外协同关系;基于爱普斯坦的实践机制,提出“三位一体”生涯教育模型的运行与实践的多元化路径,促进家校社深度育人。
发表时间2024-03-28 10:53:45
拟招聘是开展生涯辅导的有效形式,将情景体验式教学融入模拟招聘,是一次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职业,自我探索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尝试。活动邀请职场精英回归校园,打造真实招聘情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模拟招聘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岗位要求以及职业现状,在活动中探索自我、发展自我,深化对社会和职业认识,唤起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向往,从而激发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的内驱力。
发表时间2024-03-21 19:27:11
[摘要]与生涯教育融合是学科教学的应然使命。基于学科内容的融合、基于学科自我概念的融合、基于学科价值认同的融合是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的三个层次。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的三条路径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科自我概念、对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二者融合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4-03-14 14:32:24
职业探索,是生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职业世界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职业世界,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本文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生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画中感悟,画外成长——将生涯教育融入曼陀罗绘画心理社团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4-01-18 10:31:55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重要阵地。曼陀罗绘画具有体验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初高中生均可参与。将曼陀罗绘画社团活动与生涯规划教学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合理设计职业生涯,在画中感悟,在画外成长。
(请尽快补充网站个人信息)基于文化认同的小学生涯规划能力培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4-01-17 14:59:24
小学是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生涯教育与文化紧密相关,个人对自我、社会和职业的认识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认同是个体对于特定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是个体自觉投入并归属于某一文化群体的程度,文化认同与自我认知相关,能为个体提供群体内支持,帮助个体构建积极心态,这都是生涯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小学生涯教育应基于文化认同,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生涯认知;建构认同感,提升生涯发展动力;培养文化心理资本,助力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