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7-29 15:24:15
摘要: 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也是如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放下对学生已有的想法和评判,认真充分的倾听学生的
发表时间2022-06-16 10:56:31
本研究结合工作实践与经验,总结了学校心理危机预警转介的一般流程:收集基本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危机上报启动预警程序,四方会谈进行预警转介,诊断治疗、结果反馈及后续跟进。并归纳了预警转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难点,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四个突破策略:1.建立并不断完善危机预警转介机制和标准化操作流程;2.注重发展和预防,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危机干预技能培训;3.预警转介时以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为第一目标,与家长沟通温柔、专业而坚定;4.敦促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借助法律和社会支持力量。
发表时间2022-04-19 21:55:18
当前,各地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断重视和规范,而家校合作是这项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存在着较多的沟通问题,影响了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学校在危机干预前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危机事件中应建立一致的干预目标,采取合作的沟通态度,并为家长在行动上提供具体的支持,而在危机干预后期应做到持续的追踪与反馈,以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促进心理危机的化解,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发表时间2022-03-19 22:20:41
电子及网络游戏,在社会中历经了新鲜、抵制和包容三个阶段后,逐渐摆脱了负面标签,舆论开始关注网络游戏的正面价值。其形象也逐渐从“电子海洛因”趋于“第九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游戏重要受众的青少年群体,仍存在一定的游戏依赖现象,甚至荒疏课业。本文基于电子游戏的特性,从电子游戏的凸显成就感、社交轻松心理及更易入门等不同层面对游戏高于学习“优先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网络游戏多元效应的正面价值,提出了清单机制量化学习、协商式社交及信息交互式学习等优化策略与科学导向,以期发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习的积极影响
发表时间2022-02-22 17:52:08
人不仅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家庭只是满足了他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却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归属感,他就会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与美好,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父母再剥夺孩子唯一的精神寄托,这个孩子可能会彻底崩溃,甚至萌生自杀的念头。
发表时间2021-11-04 16:30:38
摘要:校园霸凌是关乎校园安全问题中的重点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环境相对单纯的农村高中,也不可避免的发生过一些校园霸凌事件。校园霸凌不仅对被霸凌者的身心健康有所影响,也影响霸凌者、协助者及旁观者的身心健康;这其中体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也体现了社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化和新启示 ——基于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的初步分析
发表时间2021-07-07 10:00:29
对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的分析,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育人化、课程化、融合化、多元化、区域化等新变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宏观、中观、微观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和价值。
发表时间2021-04-22 09:23:43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但心理危机下的家校合作却常常面临来自家长的拒绝、否认甚至指责等多种困扰。非暴力沟通模式可有效帮助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具体策略包括(1)认真观察,避免评论;(2)耐心倾听,充分共情;(3)互相理解,通力配合;(4)提出请求;正面沟通。
发表时间2021-01-22 15:30:30
家校沟通是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探讨了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结合案例从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出发,提出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家校沟通技巧。
发表时间2021-01-22 09:59:06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在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小学校面对此类问题时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指导、校内外各方的职责也不明晰、家校社联动机制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加强规范引领、增加专兼职教师数量、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干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最后提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在预防,要通过筑牢生命的心理防线来实现对生命的呵护和关爱。
发表时间2020-12-27 18:19:26
频繁的出现的校园心理危机极端事件让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因此,在应对心理危机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唱独角戏,而应重视家校合作,将家庭力量整合到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工作中。本文分
中小学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与困难思考(2021年4期)
发表时间2020-11-15 14:55:45
中小学生自残自杀等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已经危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如何正确应对和有效防范学生自残自杀,已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难题。现以成都市某小学一起自杀自残危机干预为例,对中小学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实践经验作了一些梳理和反思,同时也就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做了探究和思考。
发表时间2020-08-26 14:08:18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为基础,阐述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总结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重点论述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行为、认知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趋势预测和思考。
欢迎加入灭霸者联盟,少年的你————对抗校园霸凌主题活动背景、创意、纪实和反思
发表时间2020-07-15 18:33:51
作为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活动是一项常规工作,它不同于心理健康课,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它面向的是全校的师生,主要解决的是发展性的问题,是日常困扰学生的问题,是营造一种气氛,是树立一种榜样,是形成一种力量。它不仅考验心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心理老
发表时间2020-03-30 13:39:44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12345”心理防护策略,即培养一套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个体自主防护潜能;开展两项朋辈互助行动,发挥群体共同抗疫力量;建立三份动态心理档案,把握防疫期间心理状态;健全四级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达成五条家校育人共识,提升积极应对疫情能力。以期能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助力学生做好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发表时间2020-03-30 10:59:07
身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时代,以预防为主、危机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公共危机教育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场所,公共危机教育的关键对象直指广大的学生群体,一线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可通过价值澄清、价值引导、生涯构建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公共危机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
发表时间2020-02-22 07:25:16
高中生面临较为严重的性安全问题,开展全面性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网络直播课、开展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全面性教育,提升学生对性别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性别平等意识,尊重多元表达,反对歧视不公,让每位学生都能尊重他人,悦纳自己,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表时间2019-12-15 19:56:31
依托数字家校新平台,促进家校合作深度携手,助力孩子美好成长。这既是符合新时代的需求,也是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通过机制建设、运行制度设计、行为践行的家校导师帮扶制、幸福成长工作坊活动和数字家长学校网络学习等三级分层式活动,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委员会和家校导师的引领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家校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升了家长的家校合作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更是达成了家校合作的渗透一体性、互动生成性和文化创生性。
发表时间2019-11-04 12:38:19
家庭和学校作为个体成长的两大摇篮,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家校合作,能够让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服务。而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他们身心的缺陷,以及情绪障碍或其他问题行为,给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培智学校开展深入有效的家校合作显得尤为必要。研究者以宁波市一所培智学校为个案,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培智学校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并从家校合作的途径、学校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06 11:43:42
为深入高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作提供依据,故实施本调查了解中山市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初中学生生活感受调查》,对中山市各级各类初中学校1623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0.34%的初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明显的比男生差,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恐惧倾向等因子上的心理健康表现都不如七八年级,但总体而言,三个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幸福感与MHT所有因子间都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调查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