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浅析绘画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艺术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介的一种非言语性心理治疗,通过艺术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帮助患者从内外环境中找到和谐关系、稳定和调节情感、消除负性情绪,以获得人格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而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形式。它是以绘画作为治疗师和患者的中介物来进行治疗的。其治疗目的是病人通过绘画,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和冲突具体呈现出来,被意识所觉察,从而能够获得曾经被他们否认的能量和领悟,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绘画治疗始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在这百年的历史中,它还在不断的被研究者发展和完善,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用在国外临床心理学中。本文主要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绘画治疗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绘画作品的分析问题 在绘画治疗中治疗师除了要观察患者绘画过程,倾听患者对绘画作品的语言表达外,还要分析患者的最终绘画作品。然而,一般治疗师对绘画作品的解读还停留在绘画投射测验上。绘画投射测验强调的图像所表达的意义。研究者 主要观察儿童画了什么,并运用儿童绘画作品中的某些元素来分析儿童,如人物的大小、房子的细节、作品的色彩等等[2]。例如,绘画治疗中,患者画很小的人,瘦小的双脚难以支撑上身,整个人被放在画纸下方的边缘,这种画面布局被解释为儿童有不满足感或不安全感[3]。这种解释其实很难站住脚的。这样的绘画方法可能是患者绘画的一种习惯,也可能是患者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所表现出的拘束感。因此,可以看出绘画投射测验对绘画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曾有研究者就批判了绘画投射测验忽略了文化、性别、社会阶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真正的绘画治疗是有别于绘画投射测验的。首先,绘画治疗师不仅对患者的绘画作品感兴趣,而且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其次,绘画治疗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综合,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我们不能按照一个个独立的特征将其分割,必须尊重患者作品中表达的意义。因此在绘画治疗中治疗师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应在尊重患者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基础上,认真倾听患者对绘画的讲述,最后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磋商一幅图画的象征意义。 另外,治疗师在分析患者作品时也时常出现对患者作品误解的问题。例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描述过一个大人对孩子图画误解的例子,故事讲述者画了一幅大蟒吞食大象的图画,他拿给大人看并问大人是否害怕,大人对他说,那是一个帽子,怎么会害怕。他又增加了一些细节,用透视法表现出大蟒肚子里吃进去的东西,大人还是不明白他的作品,最后他决定不再画了,因为他一再被误解。这个故事讲的是大人对孩子画的误解,其实这在治疗师看患者绘画作品时也时常出现。他们凭自己的经验或直接去解释患者作品,而不理解患者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因此在解读绘画作品时治疗师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和解释患者作品,而是要尝试倾听患者作品的意义。 绘画作品是治疗师与患者沟通的桥梁。绘画作品所展现的内容可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随意的涂鸦或写实。看似一副简单的作品,其实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体,它是一种独特的个人表达。比如患者对绘画的认知、对绘画的态度,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受到的教育,患者生活的家庭环境以及周围的大环境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在患者的绘画内容上。因此在绘画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对患者绘画动机、绘画过程和绘画作品的影响。 二、关于绘画作品的保密与公开问题 保密指对治疗对象信息进行保护,避免将其泄露给治疗双方之外的人。保密原则是任何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都有所公知的原则。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绘画作品是没有保密的必要的,因为艺术作品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向他人展示并与他人分享。其实在治疗中的艺术创作是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创作的。在绘画治疗中,艺术与治疗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的形式是绘画,但目的是治疗。绘画作品是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患者内在的潜意识的,因此绘画作品也相当于语言化的作品。它包含了患者不易公开的内容,尤其那些有关暴力、虐待等内容。这些内容一旦公开,很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安全。有一些机构却对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展览,把绘画展览仅作为公众活动的内容之一,用来吸引公众对他们项目的注意,从而赢得社会对其机构和方案的捐助。虽然这种展览对教育他人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儿童本人没有什么好处。[6]因为他们的作品很可能受到不恰当的评价。 保密性与公开性虽然是两个对立的原则,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绘画作品也并非完全不能的得到公开的。我们通过某种方式可以做到即展示了儿童的图画又不会危机他们的隐私。如医疗机构中安全、保密的场所,治疗室。因为展示患者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增强患者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关于患者作品保密与公开的问题上,应该遵循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而不是无顾忌的公开。借用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的一句话,“在两种截然不同又都有其正确性的想法之间,不偏重任何一方,在矛盾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足点,这样的态度便可以称为论理之道。” 三、关于绘画的所有权问题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其他场合创作的图画应该归谁所有?是治疗师还患者本人?有人认为应归患者所有,因为那属于患者创作的作品。还有人认为患者的绘画作品应该由治疗师保存。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存在,笔者认为首先因为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规定患者绘画作品的归属。再者,它存在着安全问题,即绘画内容的暴漏是否会危机患者个人安全。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指出,“依照各州的规则和医疗实践条例,心理医生必须把病人的医疗记录资料保留一段适当的时间。从治疗结束算起,至少不少于7年。记录资料应妥善保存、避免泄露。”从上述陈述中很难看出患者所创作的图画是否属于“治疗记录”。如果是,患者的绘画作品将被保留七年。如果不是呢?归患者所有吗?笔者认为这应视情况而定。首先,绘画治疗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它运用的是非语言形式,以绘画为中介进行的。其实绘画是一种比语言更语言的媒介,它所传递的信息,比单纯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多的多。人类的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感体验等是可以通过图画表述出来的。图画可能蕴含着治疗者的大量个人信息。如果将绘画作品归患者所有,如果患者保存不当,这对患者来说是危险的,尤其那些经受虐待、创伤、或家庭暴力的患者。另外,一幅绘画作品的形成,也许投入了患者的很多精力。有些患者会要求自己保留自己的绘画作品,有的患者希望治疗师代替保存。笔者认为如果患者要求自己保留,治疗师应该在尊重患者要求的基础上,与患者沟通可能存在的隐患。如果是未成年人,可与其监护人沟通。这些治疗师应视情况而定。因为治疗师的受训背景不同,理论取向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宗旨是尽可能的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参考文献: [1]杨东,将茜. 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 [2] 叶文晖.斯尔文绘画测验)))介绍一种儿童临床心理评估方法[J].教育探索, 2007(3). [3] 徐韵.美术治疗中的儿童绘画评价—基于系统论的视野[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7-123. [4]【美】Cathy A. Malchiodi著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 10):35-3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