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说过:“精神的创伤也会流血,流到一个人生命发展各个阶段和层面,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状态。”范德考克也在《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中描述创伤是一个人感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或需要应对的事件,已经超出了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
有大量研究证明,人受到严重创伤时,前额叶皮质会暂时失去功能,产生难以言语化的恐惧情绪,并在躯体上表现出一系列创伤后应激反应,如逃跑、战斗或者僵呆,会失去时间感。还有研究者对有创伤经历的人进行脑部扫描,发现他们的杏仁核已经受损,表现为杏仁核过度敏感,分不清是“过去的”危险信息还是“当下的”危险信息,于是会不断释放应激激素,激活神经系统,导致容易焦虑、应激程度高,一点小事就反应很大。因此受到严重创伤后的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迫性重复,要想打破强迫性重复,来访者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
在平时的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老师常常觉得创伤辅导是比较困难的,不易触碰的,因为创伤的辅导做的不妥就相当于打开了来访学生的伤口却没有包扎好,会导致来访学生二次受伤。表达性艺术治疗与传统谈话治疗相比,优势明显,可以很快打破辅导的瓶颈,降低来访学生的防御,弥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尤其对创伤的疗愈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具体对比见下图1。
图1传统谈话疗法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对比
传统谈话疗法 表达性艺术治疗
来访者常常陷在问题里 问题外化,与来访者分离
来访者防御强,辅导进展缓慢 降低来访者防御,咨访关系易于建立
辅导容易停留在语言逻辑层面 直接与潜意识工作,实效性强
单一通道矫正性体验 多通道矫正性体验
对创伤的处理不好把握 温和处理创伤,避免二次伤害
来访者注意力容易分散 来访者注意力容易集中
表达性艺术治疗正是以艺术性的、经验式的、行动性的方式,比较温和的对创伤进行工作,降低来访学生的防御和焦虑,将来访学生原来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自然流淌出来,在有抱持的咨访空间中,重新经验过去的生命故事,将非言语的经验通过右脑(艺术脑)工作,到达前额叶,产生矫正性的情感体验,更好的修复创伤。
二、学校心理辅导中应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实践运用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由于师资、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我经过十多年的心理辅导实践经验,比较推荐以下五种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这五种治疗方式实操性强,效果突出。在心理老师和来访学生之间加入了艺术性媒材,使得咨访关系从二元变成三元关系,有效降低来访学生的防御,并能超越语言表达的限制,促进来访学生自我疗愈与整合,尤其对一般心理问题能够实现单次有效。
(一)OH卡
OH卡又叫“潜意识投射卡”,是由德国的人本心理学家莫里兹·艾格迈尔(Moritz Egetmeyer)与墨西哥裔的艺术家伊利·拉曼(Ely Raman)在80年代初共同创作的心灵图卡。OH卡共有10多种,我平常使用最多的是基础卡,基础卡有88张图卡和88张字卡,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都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多干预和解释,让来访学生的潜意识自然流淌,疗愈就在其中发生。
小云,女,四年级,创伤事件是父母在她幼儿园时离异,她目前跟着爷爷、父亲生活。班主任反应小云脾气特别大,对老师和同学都经常出言不逊,有一天,小云主动找到我,自述她很希望爸爸妈妈和好,但是家人不允许她说这个话题,她很烦恼。我使用OH卡的简化万用法,让小云盲抽三张卡牌。
第一张代表小云目前的烦恼,小云说看到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我问她,这两只手有可能是谁的手呢?她说是爷爷抓着妈妈的手往岩浆里面塞。原来爷爷非常仇恨妈妈,不允许妈妈来看望小云,也坚决反对小云的父母复合。
第二张代表小云可以采取的一个应对烦恼的方法,小云说看到蓝天大海,她说如果很心烦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小鱼游进大海,感到很清凉和开心。
第三张代表小云在实施解决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小云说看到警察在指挥交通,应该是提醒她多反思自己,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担心。
在这个个案中,小云虽然只有四年级,但她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强,在潜意识中,她很清楚大人的事情她是无能无力的,只能做好自己的事,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三次辅导之后,班主任反应小云情绪平静很多,还主动帮助老师做管理班级的事。
(二)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sand play technique),又叫箱庭疗法,来访者通过各式各样的沙具和沙子在一个箱子里搭建任意场景来反映内心世界。正如瑞士沙盘游戏治疗创始人卡尔夫说:沙盘为我们提供通往无意识的途径。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老师由于师资限制,不可能对来访学生做几十次的沙盘游戏系统辅导,通常可以把沙盘作为建立咨访关系、呈现问题的媒材,让来访学生在摆弄沙盘的过程中潜意识自然流淌,呈现内心的困扰,看见即被疗愈。
小肖,女,初三,创伤事件是在学校突闻爷爷去世的消息,痛哭不止,整个上午都非常的悲伤,无法上课,中午,班主任推介她来我这里。我先默默陪伴她两分钟,直到她的哭泣渐渐平息,我问她现在是否愿意和我对话,她默默点点头。我给她充足的时间,让她选择沙具摆放在沙盘里,期间,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
大概用了20分钟,她告诉我,摆完了。
我让她给我讲讲摆的是什么?她给我讲了小时候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在湖南老家乡村的生活,讲述了爷爷奶奶对她的爱护,她特别讲到爷爷喜欢喝酒、喝茶、煮好吃的菜,在她的描述中,我感受到爷爷对她的重要。讲述完后,我发现她的情绪平静了很多,内心汹涌的悲伤情绪可以被言语化,情绪对她的影响就降低了。从我这里离开后,班主任反馈整个下午她都没有痛哭了。
在这个个案中,小肖刚刚得知亲人去世,悲伤的情绪非常强烈,在这个时候认知层面的对话都是没有效果的,唯有陪伴和倾听才是最有效的,借助沙盘,小肖与爷爷过往的生活被展现出来,通过讲述,悲伤情绪被言语化。在对话的过程中,注意帮助来访学生挖掘积极的意向资源,可以使创伤得到一定程度的疗愈。
(三)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是心理健康疏导和治疗的方法之一,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表达工具。应用心理投射的原理,绘画者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不太善于言辞,绘画疗法非常适合。
小孟,男,三年级,创伤事件是出生一个月时父亲车祸住院,妈妈只能把他寄养给亲戚,照顾住院的爸爸,六个月后,爸爸还是伤重不治去世。小孟在班级经常表现出非常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他有时把自己的头蒙在衣服里一整天都不出来,有时又在上课的时候随意走动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打人。老师拿他无可奈何。家长带他去儿童医院诊断,并没有自闭症或者多动症,只是智力水平略低于正常儿童。我对小孟的理解是由于他早年的创伤经历,精神世界的建构非常混乱,潜意识里面有非常多恐惧和不安,他没有办法言语化表达,只能通过奇怪的行为来宣泄。我让他画画送给我,画什么都可以,他隔几天就给我画一张坦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共花了9张坦克给我,这里展示第一张和第九张。
我让小孟给我讲讲他每张作品,他每次几乎都说同样的话,但是在坦克的绘画上我明显感到了变化,比如线条的细致度、颜色的变化、细节的处理等。一个月后,班主任反应小孟蒙头的行为基本消失。
在这个个案中,小孟早年的创伤是不能被言语化的,但对他精神世界的影响却很深刻。小孟选择只画坦克,在我看来是一种攻击性的表达,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当他的攻击性能够表达出来,自我的功能就得到提升,他就可以有能力整合自己与现实,做出相宜的行为。
(四)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Moreno)1921年提出的,心理剧能帮助参与者在演出中体验或重新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等,伴随剧情的发展,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是一种可以使来访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我发现未成年来访学生比较容易自我为中心,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体会对方的情感。心理剧中的角色互换就是非常方便易行的辅导方法。
小林,女,初一,创伤事件是妈妈在她初一的时候诊断癌症。妈妈的情绪一度非常糟糕,经常发脾气,对爸爸和小林诸多不满。小林初一下学期开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经常莫名的情绪低落,班主任推介她到我这里。我先听小林大概讲述了一下家里的情况,我让她在咨询室里选择一样物品可以代表妈妈,小林选了一个充气锤子。我让小林坐在椅子上,把充气锤子放在对面的一张椅子上代表妈妈坐在对面。首先,我让小林讲讲为什么选充气锤子代表妈妈?小林说妈妈生病后,情绪非常不好,总喜欢骂人,就像这个锤子。另外自己内心既觉得妈妈可怜,又觉得对妈妈愤怒,但是如果表现出对妈妈的愤怒,会被家人指责不懂事,因此非常压抑。我让她尽管对着“锤子妈妈”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小林讲着讲着就哭了。接着,我让小林坐在“锤子妈妈”的位置,角色交换,如果此刻小林就是“锤子妈妈”,她听到小林刚才讲的话会怎么回应?小林坐在“锤子妈妈”的位置,代入妈妈的角色,表达了对自己生病的苦恼和对家人的抱歉。经过四次辅导,班主任反应小林的情绪有明显的好转,可以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了。
在这个个案中,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使小林可以多角度看待家庭问题,更加理解自己和妈妈的内心感受,接纳家庭的现状,适当的表达愤怒,缓解情绪的压抑。
(五)舞动治疗
舞动治疗是一种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身体的个人整合过程的心理治疗,并不强调动作的美观性,而是需要探索动作的意象及符号象征,利用动作隐喻进行非语言交流,关注身体的感觉,进行创意性发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我发现对被家庭暴力的孩子使用舞动治疗技术,效果非常突出,既可以快速释放躯体创伤积聚的负能量,又可以促进心灵创伤的修复。
小晶,女,一年级,创伤事件是被爸爸暴打,罚跪。小晶开学第四天被班主任带到我这里,我看到她腿上有多处淤青,膝盖也有淤青。原来前一天,小晶因为拖拉没完成作业,被爸爸用衣架打,还罚跪到半夜。小晶来到我这里时,表现出害怕的神情,显然恐惧的情绪还没有释放出来。我让小晶跟着我一起做几个动作,包括甩手,踢腿,旋转等,接着,我播放音乐,告诉小晶,我们可以随意的做动作,想怎么甩就甩,想怎么舞都行。听着《你笑起来真好看》的音乐,我和小晶一起在辅导室“群魔乱舞”,她很喜欢旋转,转着转着就摔倒在地上,然后她爬起来接着旋转,多次重复这个动作。舞着舞着,我在小晶脸上看到了舒展的笑容。
在这个个案中,对于小晶这个低年级来访者的创伤处理,首先不聚焦认知层面的疏导,而是要帮助她释放身心的恐惧情绪,对比静态的情绪处理,动态的舞动可以更快的释放负面情绪。达到一定时间、强度的肢体舞动,可以激活大脑里多巴胺等使人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释放,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当然,后续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指导也需要跟进。
三、结论与建议
心理老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使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系统学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很多种类,心理老师需要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和技术,不可浅尝辄止。对有心理创伤的来访学生来到咨询室,通常不善言辞或者情绪激动,心理老师经过系统学习后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干预。基本原则是清晰选择媒材的辅导目的,不盲目,不伤害,不着急,不轻易揭伤疤,创造安全抱持的咨访空间,缓和的推进,主要目的是促进来访学生自我的疗愈。
(二)重视与家庭的工作,促进家庭互动模式的改变
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创伤的辅导,不能撇开家庭,用系统观来理解来访学生的问题。很多来访学生的创伤源头就是家庭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弃养、寄养、领养、丧亲、亲人重病等复杂情况。重视与家庭会谈,调动家庭成员的合作,改变家庭互动模式,才能从源头改善创伤对孩子的持续影响。
(三)加强自我关爱,避免过度卷入
有些个案会让心理老师过度卷入,表现出一些身心的症状,比如情绪的波动,睡眠、饮食的改变等。当发现自己身心状态不佳时,心理老师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赋能,比如做正念观呼吸或者多做一些滋养自己身心的事情。尤其如果心理老师在处理来访学生创伤的问题时,要先了解和评估危机的程度,感到能力不足,应该及时寻求督导或转介,这样才是对来访学生和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总之,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可以有很多发挥空间,针对个人、团体均可以实施。而且根据心理老师个人擅长的项目,还可以有很多创意的融入,是非常灵活多变、实操性强、效果突出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来访学生创伤心理的辅导上,可以起到降低防御、宣泄情绪、自我整合的温和干预效果,借助艺术创造性行动过程获得多通道矫正性体验。
参考文献
[1]巴塞尔∙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J].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
[2]劳伦斯∙海勒.艾琳∙拉皮埃尔.创伤疗愈[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
[3]彼得∙莱文.唤醒老虎[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州开发区中学
作者姓名:丁一杰
联系电话:15992408848
联系邮箱:48605997@qq.com
单位地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友谊路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