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如何面对“咨询室谎言”?

                                          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如何面对“咨询室谎言”?

                                                                陈杨丽  厦门市海沧中学  

       摘要:良好的咨访关系是整个咨询关系的基础,真诚是影响咨访关系的因素之一。咨询室谎言是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常见现象,不利于咨询工作的紧张,对咨询效果也产生影响。咨询室谎言的发生和来访者自我保护机制有关,在中学心理咨询中,也受到学生来访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教师的双重身份有关。面对咨询室谎言,心理老师需要接纳重视,加强咨访关系,学会辨别真假谎言,挖掘谎言背后的内在资源,帮助来访者表达。通过积极合理面对咨询室谎言,心理教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来访者。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教师,咨询室谎言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整个咨询关系的基础,也是咨询效果的保障。真诚是影响咨访关系的因素之一,在咨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老师和来访者的彼此真诚,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达到咨询效果。一方面,心理教师表里如一和真实可信能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氛围,让来访者敢于暴露问题,另一方面,来访者真诚地与心理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更好的获得成长。一般情况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会将来访者讲的看做是真实感受的表达,换句话说认为来访者说的都是真的,但实际上,来访者在咨询室里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一些信息进行隐瞒或者传递不实的信息,心理教师会遇到“咨询室谎言”。“咨询室谎言”的发生可能会破坏已经建立的咨访关系,不利于来访者面对真实的自我,不利于接下来咨询工作开展,更不利于来访者从心理咨询中获得成长,需要引起心理教师的重视。

        一、什么是咨询室谎言

       咨询室谎言指的是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意无意改变客观事实,通过向咨询师隐瞒真实信息或提供错误信息以达到内心某种愿望的现象。咨询室谎言非常普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国外一项针对547名来访者的研究表明,有93%的人表示他们至少有意地对咨询师撒过一次谎,而84%的来访者甚至表示,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常常发生,这种“不诚实”包括在在咨询时假装自己更快乐健康,隐藏关于自杀的想法及假装咨询很有效果等[2-3]。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面对学生来访者时,如果稍加留意,也会发现他们提供的信息里多多少少夹杂着一些“谎言”。比如夸大自己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对自己当前的处境进行极其糟糕化描述,向心理教师做出自己不愿意行动的承诺,刻意降低自己在人际冲突中的责任等等。

        二、咨询室谎言产生的原因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也是不平等的,来访者的求助属性某种意义上赋予了咨询师权威的地位,把自己处于被窥探的处境,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而咨询室谎言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外在体现之一。,而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室谎言的出现除了和以上原因有关外,和中学生来访者的年龄特点及心理教师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

  •        (一)中学生来访者的心理发展特点
  •        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闭锁性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被理解,渴望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这导致了中学生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或伤心事的时候,一方面很乐于向心理老师倾诉,但在倾诉的过程中又会有所隐瞒。此外,青春期学生自尊心的增强,会让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面子而在咨询室中有选择性的夸大某项事实或隐藏某个事件。比如,一名高一女生因为被舍友孤立来咨询,她诉说舍友如何对待她,她如何的委屈,这个案例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因为情绪不佳很愿意找老师倾诉,另一方面事后经心理老师了解,该生为了维护自身“好学生”的形象,隐瞒了自己在宿舍中的不佳表现。。

  •         (二)心理教师的双重身份
  •        在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甚至来访者的任课老师,所以当学生来访者来到心理咨询室,往往需要心理教师以保护者的形象来帮助他对抗焦虑,把心理教师当成一个拯救者,或者充当父母或关键人物的角色[1]。这样的关系无形当中影响了学生的求助动机,进而会影响他们在咨询室里的表现。学生可能为了讨好心理老师,给老师留个好的印象,为了避免惩罚,甚至有时为了寻求咨询师现实生活中的保护而对一些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回避。比如,一名高一男生因为替别班女生出头受到惩罚感觉委屈来找心理老师咨询,随着咨询的进行及心理教师事后了解,为了避免因为青春期爱情被老师反对以及希望心理老师帮助降低惩罚等目的,该生在和那名女生的关系及出头的具体言行上他提供了不实的信息。

           此外,咨询室谎言的发生和咨询问题的隐私程度及可能受到的道德评判有关系,有研究表明,来访者诚实、毫无保留地面对咨询师有三个前提信任他们的咨询师,认为他们能从讲述自己的秘密中获益,觉得藏着这些秘密会阻碍他们咨询的进展[3] 。咨询室谎言无法避免,需要积极合理面对。

    三、心理教师如何面对咨询室谎言?

            第一,接纳并重视。

            对于大多数心理老师而言,当发现自己信任的来访者对自己说谎时会感觉愤怒,疑惑,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甚至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面对咨询室谎言,积极合理的态度是接纳,接纳来访者可能提供了不实的信息,把它看成是正常的,普遍的,是几乎每个心理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来访者自我保护机制的体现。但是接纳并不意味着放任或置之不理,还应该意识到咨询室谎言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如果来访者对关键信息有所隐瞒、不说实话只是个表面现象,要考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这些动因对来访者成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心理教师需要随着咨询的进展进行恰当的回应和处理。

            第二,加强咨访关系

            咨询室谎言无法避免,但某种意义上也说明咨访关系建立的不顺利,让来访者感觉咨询室的环境是不太安全的,不能说真话或不能畅所欲言的,比如可能会担心心理老师知道了会告诉班主任,担心在校园里遇到心理老师会感觉尴尬,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印象等等。这个时候需要心理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心理咨询的能力。心理老师需要在咨询刚开始时让来访学生感受到愿意提供帮助和保密,咨询过程中善于倾听,给予共情反应,避免对其言行等进行评价等。让来访者感受到心理老师的“无条件的接纳”,进而可以更真实的表达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以减少来访者运用各类防御机制来进行说谎的可能,推进咨询的发生。

             第三,辨别真假谎言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来访者眼中的“外在现实”和“内在真实”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当心理老师觉察到来访者所述与事实不相符时要学会区分辨别,以此来确认来访者所说的是真的谎言,还是他感知到的“内在真实”。比如,一个学生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不努力”是学生的真实体验,而不是外在现实,从这个层面来说,来访者没有在说谎,而如果外在现实层面来访者明明做了一件事情,内在真实也知道自己做了这件事情,但是却告诉心理教师他没做,虽然所说与事实不相符合,但这种情况就是谎言。心理教师学会辨别真假谎言,可以准确把握来访者的内在体验,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咨询的进展,进而更好的为来访者提供帮助。

             第四,挖掘谎言背后的内在资源

            不论来访者说谎是主观意义上的刻意,还是下意识的表达方式,对于心理老师都是有价值的,因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来访者的某种内驱力,尤其对于关键的问题。心理教师在咨询进展的比较顺利的前提下,可以在适当时机运用“澄清”或者“面质”的方式主动和来访者探讨谎言的部分,并追问不一致背后的意义,由此利用这个机会,引发来访者进一步的自我探索,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心灵成长。比如之前提到的案例,高一男生隐瞒自己言行的具体真相的背后,除了避免惩罚外,还有维护自尊的内心需要,心理老师主动探讨并引导来访者意识到,真正的自尊包括可以直面错误。

            第五,帮助他们表达

           来访者在说出自己的秘密之前内心一定是有矛盾和挣扎的,他们可能会不知道如何把千丝万缕的情感表达出来,也会害怕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唤起强烈的负性的情感,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想要表达。心理教师要去觉察来访者在咨询中表现出的这种挣扎,帮他们的情绪和思绪找到出口。如果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说出自己的秘密,仅仅和他们去讨论坦露秘密带来的好处和可能造成的负性影响、帮助他们做出决定,也是对来访者有益处的[3]。告诉来访者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咨询中被讨论的,咨询师会接受最完整的他们,会抱着不去评判的态度和他们进行沟通。

            最后,虽然咨询室谎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咨询的进展,但有研究表明它在帮助来访者创造更有效的生活叙事,提高来访者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4]。但不论如何,对心理老师来说,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如果能成功识别来访者的谎言,就能打开另一扇门,有利于更好的帮助来访者,但心理老师的工作不是去抓撒谎,“解决事实”并不是核心,“关系”才是心理咨询有效的核心。心理教师的工作是和来访者一起去理解和探索他的内在,所以作为心理老师,也要做好准备—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来访者内心真正发生了什么。即使来访者明显在撒谎,但最终要不要说出真相仍然是他们自己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王晓丹.浅谈学校心理咨询中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7):40-41.

    [2]Blanchard, M., & Farber, B. A. (2016). Lying in psychotherapy: Why and what clients don’t tell their therapist about therap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29(1), 90-112.

    [3]Baumann, E.C., & Hill, C.E. (2016). Counselling, Client Concealment and Disclosure of Secrets in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Psychology Quarterly. Farber, B.A., et al. (2019). Secrets and Lies in Psychotherapy. APA.

    [4] Farber Barry A.,Blanchard Matt & Love Melanie(2019).Secrets and Lies in Psychotherapy.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景路159号

    邮编:361026

    联系人电话:18259492591

    邮箱:cylabc1987@163.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