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引言

在日常教学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他们无法察觉到自己本身的力量,对自身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当利用心理测评或者其他既定的标准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时,容易给学生贴上标签,使学生将问题内化,形成阻抗,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用叙事疗法进行对话则有效避免了此类问题。

叙事疗法通过指引学生挖掘自身成长故事,激发改变动力,指引学生成长为积极成长的完整个体,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3],与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不谋而合。纵观近年来的研究,在医疗系统、社会工作、大学中应用叙事疗法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在小学心理工作中如何应用叙事疗法这一块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拟从日常教学和心理辅导角度出发,就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究。

二、叙事疗法的实践应用

(一)外化对话,激发改变动力

1.具体操作流程:外化对话通过将人与问题分开,让学生了解到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而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叙事疗法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有助于消除学生阻抗,提升学生应对问题的信心。在利用叙事治疗中的外化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流程(如图1-1):

 

2.问题外化,减少阻抗。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利用心理测评或者其他既定的标准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时,容易给学生贴上标签,使学生将问题内化,形成阻抗,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用叙事疗法的外化对话则有效避免了此类问题。

外化的具体对话可参考表1-1:

表1-1外化对话流程示例

问题清单流程
对于刚刚我们谈到了最近发生的情况,你会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命名
它一般会什么情况下出现?询问影响
它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对你产生过什么样不好的影响?评估影响
它可能存在什么样好的影响?
你觉得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解释影响
这种情况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以小东的心理辅导案例为例:

【案例背景】小东是我校二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办公室常客,课上不认真听课,随意插话,课下打骂同学,满口脏话,随意拿同学东西,经常被同学和家长投诉。请过很多次家长,但父母只知道打骂孩子,父母表示不会教,也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但孩子还是屡教不改,班主任很头痛。小东又一次欺负同学,被对方家长投诉,并且要求报警后,被班主任推荐来心理辅导室。

心理老师:小东,你好!有什么老师可以帮你的吗?

小东:班上的同学不喜欢我,不和我玩,还总是投诉我,老师也总批评我。

心理老师:那确实很让人难过。一般什么情况下他们会去投诉你呢?

小东:我发脾气忍不住打他们或者搞他们东西的时候,我也想好好跟他们玩,但就是忍不住。

心理老师:嗯,老师知道了。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呢?其实,在你身体里住着一个小怪兽,它让你忍不住发脾气、动手打人,而你并不想这样。是这样吗?

小东:小怪兽?

心理老师:是的。还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学过的情绪小怪兽吗?

小东:乐乐?忧忧?

心理老师:对呀!看来你上课听得很认真哦!(小东害羞地笑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理都住着一个小怪兽,有的小怪兽让人自卑,有的让人胆怯,而你身体里的小怪兽让你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对吗?

小东:对,就是它让我控制不住自己。

心理老师:那如果如果让你给你的小怪兽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呢?

小东:(思考了很久)捣蛋鬼吧。

讲述的过程中,我一直耐心的倾听,并不断对小东给予肯定,让他明白并不是自己本身有问题,是捣蛋鬼在作祟,现在我们一起努力把它赶走。当将问题从小东身上单独拎出来后,小东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开始滔滔不绝描述捣蛋鬼给他带来的烦恼,它让他跟同学闹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上课总是捣乱,老师也批评他,小东也迫切地想摆脱它,想跟同学一起玩,想获得老师的肯定。

之后,我开始引导小东回忆自身经历,想想捣蛋鬼是怎么产生的?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一般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消失?在这么多年与多动怪抗争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在不断的引导和提问中,小东不再一味地逃避问题、指责别人,他开始尝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塑对话,重现生命的闪光

“重塑对话”是指通过帮助人们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发展支线故事,挖掘特殊意义及例外事件,发现被隐藏在问题故事之外的蕴含积极力量的故事,引导人们不再用原来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将解决问题的动力与勇气交还给他们,激活点亮来访者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身故事的叙述,寻找被掩藏或忽略的“例外事件”,注意到过去的成功经验,寻找自身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证据,赋予学生勇气和自信。寻找例外具体应用话术如表2-1所示:

表2-1寻找例外事件话术

学生问题寻找例外事件话术
自卑,不敢上台发言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有自信呢?”

“有没有一次你感觉自己非常棒,特别有信心呢?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课总是容易走神,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你过去哪一次上课的时候最认真呢?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每次一考试我就特别紧张,总是睡不着觉,担心自己考不好。“那有没有哪一次考试自己感觉比较放松的呢? ”

 

(三)由薄到厚,发展积极思维

当故事只是单薄的故事时,力量不会出来,只有当来访者不断被好奇、被问话,故事才能够丰厚,才能赋予来访者力量。如何引导来访者将故事变丰厚呢?我们可以采用“搭脚手架”的方法,让来访者的思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达到咨询师想要达到的高度,让来访者在潜在发展空间成长。

以一例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为例:

【个案背景】小凯父母于暑假期间离异,妈妈搬离原先住所,孩子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住,爸爸每天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由奶奶管孩子。孩子自述自从父母离异后,找不到开心的事情,每天都过得不开心。在与孩子沟通完离婚是大人的事情,父母离婚,并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他,也不代表他的生活就只有黑暗后,孩子还是表示找不到快乐的事。

心理老师: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生过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呢?

小凯:(低着头、满脸苦闷)没有。

心理老师:那最近有没有心情还可以的时候呢?

小凯:(很不耐烦、毫不犹豫地回答)也没有。

心理老师:那平时一般你都喜欢玩些什么?o 

小凯:什么都不喜欢。o

心理老师:玩具呢?

小凯:哦,我喜欢搭积木。o

心理老师:那你最近有搭过积木吗?o

小凯:嗯,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盒积木,昨天我才拼完。o

心理老师:那你能跟老师分享下当时的情况吗?

小凯:爸爸给我买了一盒大的积木,那个积木是一艘海盗船,总共有1000块,好难拼,那天我和爸爸坐在客厅,看着图纸,两个人拼了六个小时才拼完。

心理老师:拼了六个小时?你太厉害了!能仔细给老师描述一下你的海盗船吗?

小凯:它是一艘灰色的船,有一个宽阔的甲板,还有船长室、休息仓,可以容纳几千人,甲板上停着各式各样的战斗机,我还给它加上了加农炮和火箭炮,遇到敌人能第一时间开火......(伴随着孩子的描述,笑容也逐渐回到他的脸上)

心理老师:那当时拼完你的感受如何呢?

小凯:好像还挺开心的(孩子害羞地笑了)。

心理老师:确实哦!六个小时拼好1000块积木,真是一件让人觉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在上述对话中,小凯回答“没有”并非真的没有,而是过去开心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已然被学生忘记,学生自己沉迷于父母离异的痛苦中而忽略了开心的事情。通过搭脚手架丰富支线故事,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光,增强孩子的快乐体验。

(四)见证对话,增强改变动力

叙事疗法强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欣赏故事的观众同样重要,他们能帮助当事人更好地构建新的生命故事。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邀请见证人来见证他的改变,即见证对话,能使学生的努力、艰辛、苦难、以及能够在困难中不放弃、坚持的毅力被人看到,从而加强学生改变问题的信心。见证对话的对象既可以是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也可以是对自己来说的重要他人。

表3-1小学运用见证对话的常见方式

序号见证对话方式
1邀请重要他人来到心理辅导室。这些人可以是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帮忙见证孩子的改变。
2写信给学生,通过文字记录孩子的进步和改变的过程。
3颁发奖状,表扬孩子这段时间的进步和努力。
4通过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等宣传、或在班级宣传栏、学生作品展示栏展示学生的事迹等来鼓励学生面对重大问题过程中的进展和成就。

在小东的案例中,他作为全校闻名的人物,让学校和老师很头疼。当他出现改变后,校长邀请孩子去校长室谈心并享用点心,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肯定了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另外班主任安排小东作为班级代表在全校面前进行了国旗下讲话,讲述了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而在小凯的案例中,心理老师邀请了小凯的父母来到心理辅导室,请他们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哪怕父母分开,但是对孩子的爱不会因此减少,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了父母和孩子为了尽快走出离婚带来的阴影回归正常生活而做出的改变和努力,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借此加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

(五)应用延伸,预防重于治疗

叙事疗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心理辅导,也可以用于心理课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的心理困惑,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制作我的怪兽图鉴》一课为例(如图5-1、5-2所示),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找到困扰自己内心的小怪兽,并将它画出来,思考它对我们的影响,在学生创作完属于自己的怪兽图鉴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困扰自身的心理小怪兽,寻找怪兽的正面意义及过去经验中自己战胜它的例外,发展并充实支线故事,赋予生命积极意义,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后,邀请小伙伴写上祝福、支持的话语并签上姓名,见证自己的改变与进步。     

             

                                                                                    图5-1 《制作我的怪兽图鉴》课程思维导图                                                                                  

  三、应用反思
(一)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外化对话不仅是一种治疗技术,更是一种重要的态度。在日常教学中,始终抱持“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这一观念,将问题与孩子本身分离开,这种中立的态度会让我们更快取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一个爱发火的学生的外化,即愤怒的外化。愤怒会让我们做什么?当愤怒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做会让自己感觉比较好?愤怒想告诉我们什么?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始终将问题与学生分离,孩子便不会逃避问题。
(二)书写点赞,助力成长
叙事疗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心理辅导场景中。在班级管理里,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叙事疗法。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设置成长记录本,邀请孩子在“微信朋友圈”里书写自己的心灵成长故事,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努力和收获,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另外,通过传阅成长记录本,设置“点赞”及评论环节,让学生能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能量,同时赋予故事主人公改变的动力,形成积极的能量圈。
挖掘生命故事,激活生命色彩。叙事疗法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通过在日常教学和辅导中应用叙事疗法,引导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挖掘支线故事及其中蕴含的积极资源,帮助孩子们重建信心,激发改变的动力,指引学生成长为积极成长的完整个体,构造多彩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怀特.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 李明,党静雯,曹杏娥,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吉尔·弗瑞德门,金恩·康姆斯. 叙事治疗:解构并重写生命的故事[M]. 易之新,译. 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
[3]温斯雷德. 学校里的叙事疗法[M].曾立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