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老师,我怕黑——叙事疗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辅导案例

一、资料分析

小沂(化名),女,11岁,独生女, 自五年级转入我小。父母自幼离婚,目前与妈妈外婆同住,妈妈日常工作繁忙,由外婆照顾来访的生活起居。

据来访自述,从小就怕黑,以前妈妈陪着自己睡觉的时候,能正常入睡。但近期妈妈总是很晚才回家,外婆因生病需要8点前睡觉,所以近期从晚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左右家里只有来访独自呆着。在这段时间内,来访觉得十分害怕,任何事情都做不了了,甚至是不敢上洗手间。想跟妈妈说自己害怕,希望妈妈可以晚上陪她一段时间,但是又担心妈妈会责怪自己,批评自己不够勇敢。对这件事觉得十分困扰,无奈又沮丧。

小沂的PHQ-9测试显示,有3个以上可以分享秘密、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几天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 有几天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得过多;有几天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测试结果显示有轻微抑郁症状。

二、原因分析

(一)自我评价偏低

小沂是单亲家庭,妈妈和姥姥对其有较高的期待,每天即使做完作业,外婆要求练习钢琴、并完成课外作业、阅读任务看,对其提出较高的目标。并时常说一些否定来访的话,如“能不能认真一点”、“怎么又走神”、“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皮”。这使得来访自我价值感偏低,且长期处于被重要他人否定的状态中,以至于不敢主动与家人表达自己的合理期待。

(二)缺乏安全感

在小沂这个单亲家庭中,妈妈是家里主要生活经济来源的支撑者,但由于工作繁忙,工作日几乎都在晚上十点后才到家,当小沂希望能跟妈妈说说话时,妈妈往往不在家。小沂许多与家人沟通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并长期积压,长期处于等待妈妈空闲时间并进行交流,缺难以达成沟通的状态,以至于缺乏安全感。

(三)亲子沟通不畅

由于妈妈在家停留的时间较少,好不容易小沂找到了机会跟妈妈沟通,往往妈妈只是简单回应,如,“嗯嗯,跟同学好好相处”“好,那你要认真听课”,来访认为妈妈并没有尊重自己,造成恶性循环,使得她更加不想跟妈妈聊天。

三、结论

基于对小沂背景信息的了解,来访主诉为被害怕黑夜而影响睡眠。来访希望妈妈可以陪伴自己,但是又难以开口提出请求。对于跟妈妈的沟通有不少担忧,担心被拒绝,担心被认为是不能体谅妈妈。可见,小沂目前自我评价偏低、缺乏安全感且存在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正因如此,计划运用叙事疗法帮助小沂找到主动沟通的勇气,探索与妈妈沟通的方式。必要时,在经过小沂的同意后,由咨询师与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反馈真实情况的同时,帮助来访通过妈妈的陪伴来应对黑夜的恐惧。

四、辅导阶段和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为建立咨访关系,明确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情绪外化,故事叙说,寻找例外。

第三阶段,通过例外事件发现转机,做行动计划并应用。

第四阶段,结束咨询。

五、辅导的理论支撑和所用主要的咨询技术

本次辅导采用的理论支撑为叙事疗法,该疗法作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等同于问题本身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在咨询过程中,通过“问题外化”帮助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及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们认为压榨生命的知识和故事中区分出来,使得来访与问题保持一定距离,帮助来访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目前的境况。通过“寻找例外”帮助来访挑战受压抑的、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通过“故事回塑”鼓励人们换一个视角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故事。在叙事治疗里,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合作治疗的关系。

六、咨询过程

(一)资料搜集

小沂,五年级,自幼父母离异,一直由妈妈抚养。由于本校离家近,于2021学年转学。目前与妈妈、姥姥共同生活居住,为独生女,妈妈工作繁忙,生活起居主要由姥姥照顾。从班主任处得知,刚入学时因下雨鞋子被打湿了,家里没有及时送鞋子到学校,所以一直穿着湿鞋子。同时因湿鞋子走路不方便,所以脚趾头、脚跟被磨破。但在此过程中,来访虽然感到闷闷不乐,但并未主动与家人进行沟通。初次来访主诉为,十分的害怕晚上自己呆在家,说自己从小就怕黑,害怕走有暗光、闪烁灯光的夜路,更害怕晚上自己一个人呆着。最近一天晚上听见了很大一声撞击,快吓死了,发现家窗口能看到一辆废弃的车,据来访形容这辆车,车头已经撞毁,玻璃上有裂缝,车辆完全变形,里面没有人,只有一个假人。来访感到害怕。与妈妈沟通过这件事,但其妈妈说过是一辆车子停在那里,就是说只是一辆车子,不会有什么奇怪,撞车撞了一下。但来访仍然十分害怕,甚至在晚上无法入睡。

(二)建立关系

咨询过程中用“真、情、共、关、尊”与来访学生建立互信的咨访关系。真,是以人本主义的真诚对待来访,向其反馈真实的反馈。情,是指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来访,以“校园知心姐姐”的形象开展咨询。共,是指以人本主义共情技术,体验来访者内心,以倾听技术促进同感,适时回应并且辅以肢体语言和目光注视。尊,是以尊重的态度面对来访的倾诉,即使来访的害怕在普通成年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但依然带入孩童的心理状态,尊重来访的情绪。

(三)咨询展开

故事叙说,发掘问题所在

小沂走进咨询室时,满面愁容,手握纸杯安静地坐在沙发地一侧,许久没说话。在咨询师强调了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之后,小沂缓缓开口问了一句“我好怕黑,我是不是很没用”。从这一句话以及后续的倾诉中,发现来访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当谈及自己时常因为怕黑而难以入睡,是否有想过方法缓解这种害怕情绪,来访十分无奈地表达并没有。我了解到,虽然之前也怕黑,但来访是从今年9月开始因为怕黑而无法入睡。紧接着我让小沂回忆9月发生了什么事情,除了转学之外,还有一件事是妈妈因为单位突然任务变多而经常加班。

通过这一次的访谈,了解到了来访的害怕情绪根源在于想要得到妈妈的陪伴却一直无法满足。

 

问题外化,“暗光子”的困扰

这次访谈中,我让小沂给自己的害怕取个名字,她将其取名为“暗光子”,由此,将小沂与问题拉开一段距离,帮助其脱离身陷问题本身的困扰,一定程度上不再是那个认为自己怕黑否定自我的女孩,而是能平视这个问题。在我的追问下,小沂说每当“暗光子”出现,就会睡不着,并且觉得心情很不好,躺在床上的时候,很想念妈妈,不想做妈妈口中不懂体谅的孩子,所以不敢跟妈妈说自己想她了。

 

故事叙说,寻找例外

一次辅导中,我问小沂,妈妈总是拒绝你主动提出的陪伴或者沟通的想法吗?小沂说:“没有,上周六中午跟妈妈吃饭的时候,我跟妈妈说能不能吃完饭之后一起下小区遛弯消食,妈妈虽然说还要回去加班,但我再一次说想跟妈妈一起散步,妈妈还是答应了,跟我一起在楼下逛了十分钟。”我接着追问,这一次跟妈妈提出请求,跟之前被妈妈拒绝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小沂说,“可能是因为妈妈一开始说忙,但我还是继续说想妈妈陪我散步,所以妈妈答应了。”我接着引导,“那是不是意味着,有时候妈妈拒绝,可能是 因为咱们提出请求的时候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妈妈以为小沂你并不是十分迫切地需要陪伴,所以就拒绝了?”这时小沂重重地点头。后续引导小沂将妈妈答应陪她散步的情境讲得更具体一些,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当中再次播放当时的情景。这能让小沂感受到妈妈虽然很忙,但是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之下,依然会放下工作陪伴。目的是让小沂体会到这份美好,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段成功请求妈妈陪伴的回忆,使得小沂的情绪由沮丧明显好转为平和的状态。

 

寻找资源,重塑故事

在后续咨询中发现,小沂生活中一直被关心和爱护着,但是被小沂忽略了。原来家里的姥姥虽然对小沂严格要求,但严中有爱,在小沂刚刚转学的时候,经常接小沂放学;放学后虽然催着小沂练钢琴,同时也一直在鼓励小沂坚持;周末也时常带着小沂一起逛超市。与小沂共同发现了家人的爱之后,小沂开始觉得自己是能够主动请求妈妈陪伴的,提升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不仅如此,小沂还说,曾经有一次因为怕黑,妈妈知道之后,让小沂到妈妈的房间一起睡觉,那天晚上小沂睡得特别好。我问小沂,这件事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小沂说:“意味着妈妈不是冰冷的,她知道我害怕,会帮我”,可见小沂对妈妈的想法有所改变,开始肯定妈妈,是自己安全感来源,发现自己是被妈妈爱着的。

我问小沂:“如果今天打算请妈妈陪你做点啥,根据刚刚你说的成功请求经历,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可能我们还有说一下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请求”小沂思索片刻后说,打算跟妈妈说:“最近外婆生病,要很早睡觉,但是妈妈回家晚,中间这段时间没有人陪我,不知道妈妈能不们在每晚到家之后跟我聊一会儿天”。进一步引导小沂将请求具体化,小沂打算跟妈妈说,请妈妈每天抽十分钟一起聊聊天。

(四)咨询结束与转介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小沂跟我反馈了自己与妈妈沟通的过程。刚开始妈妈表达确实工作忙而忽略了小沂想要跟妈妈沟通、相处的需求,虽然暂时不能做到每晚在小沂放学之后陪伴她,但是说“妈妈最近确实忽略了你”,并且抱了抱小沂,听到这个话之后,小沂感觉“松了一口气”、“鼻子酸了,很想哭,但担心自己哭会让妈妈也难过,所以忍住了”。然后,小沂和妈妈提出,能否每天抽十分钟时间一起聊天,妈妈答应了,并且确实在每天都做到这一点。有一晚妈妈回家,还给小沂带了她最喜欢吃的面包。小沂说,在这次跟妈妈沟通之后,即使还是怕黑,但是没那么容易因为怕黑而睡不着了。

(五)后续咨询安排

目前来访情绪稳定,计划进行随访,了解来访的心境状况和生活事件,为来访提供持续的心理服务和心理资本建设。

七、咨询效果与反思

经后续观察,和日常课间与小沂的交谈发现,目前妈妈下班后会主动问小沂在校的情况,亲子之间构成了有效的沟通,小沂反馈自己日常心情变好了很多,虽然还是怕黑,但晚上躺下之后,基本上能在半个小时左右睡着。可见负性情绪跟亲子关系都有所改善。

生命由故事组成,但故事本身并无意义,是身在故事的人给故事赋予了或是美好或是负面的意义。当我们给自己的生命故事赋予积极美好的意义,我们的生命就容易变得积极乐观。从小沂这个个案中,通过外化技术将来访跟问题分开,避免深陷问题而毫无头绪,甚至降低自我效能感。并且跟小沂一起寻找“例外事件”,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对来访的“问题故事”,引导来访发掘不曾发掘的部分,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在该个案的咨询中,咨询师并不直接给予建议,而是让来访“看见”那些事件、生命中的积极面,增添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增加心理资本。孩子未必就是胆怯的,他们也是亲子关系中的一方,从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有能力改善亲子沟通、亲子关系的。期待带着叙事疗法,缓解各类心理困境,重塑更多学生的生命故事。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