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情景模拟在小学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小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心理辅导是小学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在大量的心理辅导案例中,出现了一个具有共性的现象:某些心理咨询技术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不适用或者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转化率,本研究通过大量实践,最后找到了一个适合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既实用可操作又能突破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限制,即情景模拟法。

一、小学心理辅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要低于成年人和中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对心理辅导的效果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有些来访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存在歪曲事实的现象,无法较好地区分真实世界和自己感知的世界,给心理老师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心理老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才能进一步做心理评估。有些来访学生感知能力正常,但词汇量不够丰富,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事实。还有一些来访学生缺少人际交往的经验,不知道怎么跟老师交流,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很少说话,导致言语交流不充分,咨询过程难以推进。如果没有充分的言语互动,心理老师就难以收集学生的信息,尤其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来访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一些学生无法理解心理老师的提问,或无法对心理老师所说的内容产生共鸣,他们在内部矛盾的转化方面不尽人意,也难以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在行为。除此之外,心理老师在心理辅导室重言语交流,容易忽略行为塑造环节,往往把行为塑造的任务交给班主任和家长,而有些家长和班主任不能够充分领会心理老师的指导,也是影响心理辅导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情景模拟的概念

情景模拟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的,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情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最早用于人才测评,后来也用于教学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中的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求助者情绪表达、情感宣泄并解决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需要,制定或使用一种或多种能够满足求助者这种需要的方案或技术,使求助者在设置的具体情景中正视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释放积聚的个人情感的矛盾和冲突,帮助求助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解开心结。[2]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童年期,这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也是以游戏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3]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同时,他们渴望他人的关注,表现欲强,模仿能力强,无形象包袱,表演压力小,很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可以弥补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简单的台词向心理老师传递更多的信息,起到澄清问题、疏导情绪、改变认知、塑造行为的作用。情景模拟生动有趣,简单明了,操作性强,可重复,既能用于个别心理辅导,也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情景模拟可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灵活使用。

三、情景模拟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一)澄清问题

情景模拟可以帮助来访学生了解其心理过程中的内心冲突与外在表现,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没有成人那么强,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他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来呈现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心理老师可以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来推测他们的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交流,来帮助他们准确描述自己的状态,澄清自己的内心冲突与外在表现。一年级的小林在心理辅导室里急得脸通红,可就是没有办法把事情说出去,只是重复着一句话:“老师,我没有,我真的没有!”尽管心理老师耐心地引导他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他还是无法将自己经历的事情描述出来,说的内容人物混淆、时间颠倒,故事情节前后矛盾。于是心理老师配合小林试着演出来,边演边问“是这样的吗”,并鼓励小林自己去演出当时的关键环节,把原来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还原了小林经历的事情。通过小林呈现出来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心理老师帮助小林慢慢分析事情的发展历程,引导小林体会和说出他当时的情绪和想法,澄清小林想表达的问题。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小林把求助问题表达清楚了,心理老师也找到了心理辅导的方向和目标。

(二)疏导情绪

情景模拟中,来访学生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情感,透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释放,将来访学生内心的不满和积压的情绪以及难以表达的想法宣泄出来,求助者内在的情感得以纾解,从而不会干扰其认知与行为。[4]当一个人处在消极情绪中,他的思维就会受到抑制,难以看到积极资源,也难以采取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行为。来访学生小韩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五年级学生,可是她最近一个月却屡次被科任老师反馈学习不认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差,还好班主任特别关心她,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来心理辅导室求助。通过谈话,心理老师发现小韩的学习压力很大,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父母希望她能考进当地最有名的初中,她非常担心自己考不上让爸爸妈妈失望。一次心理辅导中,心理老师根据小韩的倾诉,选取了一段小韩母女间的对话场景,由心理老师扮演母亲,小韩扮演自己,展开情景模拟:母亲用严厉的话语指责小韩学习不认真,再这样下去就考不上名校了,小韩和母亲争辩着争辩着突然泪流满面,她哭喊着说“我已经尽力了,你们不要再逼我了!”随后,她把平时不敢对母亲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哭诉完后她轻松了很多。原来小韩一直顶着“三好学生”的光环,刻意在父母面前维持好的形象,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她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渐渐超过了她的承受能力,让她不堪重负。通过此次情景模拟,她发现做真实的自己比做“完美”的自己好,及时地处理垃圾情绪,才更有利于学习和发展。

(三)改变认知

在情景模拟中,除了让来访学生自己扮演自己,还会让他们扮演别人,通过让来访学生扮演他人,去体验别人的内在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能从别的角度看待问题,增加他们对原有事件的整体感知和对他人的理解。来访学生小赵是班主任推荐过来的,他在班级里很不受欢迎,经常欺负同学,把同学搞哭,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认为同学们太娇气了,玩不起。考虑到小赵同学暂时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理老师决定采用情景模拟法来帮助他,心理老师找来经常被他欺负的几个同学,重演他们之间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小赵同学演被欺负的人,其他同学演欺负人的小赵。每次模拟完,心理老师就邀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引导小赵去体会自己作为被欺负的角色在故事中的情绪状态、想法和行为表现。几次心理辅导后,小赵渐渐对被欺负的同学有了深刻的感同身受,认识到了自己所谓的玩笑对同学们的伤害,并诚挚地向同学们表达了歉意。

(四)塑造行为

通过情景模拟,来访学生可以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和预演新的行为模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心理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模拟问好、道别、主动求助、表达个人看法、拒绝他人等场景;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来说,心理老师可以指导他们面对刺激场景试着调控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对于注意力有缺陷的学生来说,心理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注意力训练,比如坐姿训练、站姿训练、盯物训练、顶书训练等。来访学生小刘的困扰是人际关系不好,他自己也知道是因为他对待同学的态度比较粗鲁,班主任也多次提醒他对待同学要文明友好,不要动不动就与同学发生冲突,可是他总控制不好自己。心理老师为了帮助他,就邀请他进行情景模拟,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心理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积极反应模式,让他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谈谈不同积极反应模式下的不同感受以及找出他最能接受的积极反应模式多次练习,这样他就慢慢习得了属于他的积极反应模式。

四、结语

情景模拟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但在心理辅导室的情景模拟次数有限,容易受到现实生活的冲击,长期反复的操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更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联合一切的教育力量。因此,要树立三种教育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全体教师都应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时代特色和学生生活实际,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采取情景设计、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丰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其与学科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日常工作等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建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学校主导的同时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机会,引导孩子去实践操作,知行合一。与青少年相关的政府职能机构和社会公益机构等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3):91-93.

[2] 韦耀阳.情景模拟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6):27-29.

[3]  林崇德,俞国良等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2.

[4] 王毓章.角色扮演在青少年逆反心理个案咨询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4):23-25.

[5] 刘利民.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