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咨询方略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叙事治疗在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运用

工作单位:中山纪念中学

姓名:何嘉敏

联系电话:18928195155

通讯地址:广东中山南朗镇翠亨村中山纪念中学

邮编:528454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时,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目前较为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大部分短期效果还不错,但长期效果却不能保证(徐&许等,2011)。此外,现行的做法只关注心理干预,不关注人与问题的关系的探索,无法消除自杀给干预对象所带来的自责感、自罪感,容易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曹,2019)。而强调“叙事理念”的叙事心理疗法将人和问题分开,把辅导重点放在引导干预对象关注自身的优势上。因此,把叙事治疗应用到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不仅能丰富和优化当前高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透过“叙说故事”重新看到自己的勇气和生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叙事治疗概述

       叙事治疗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Michael White和新西兰心理学家David Epston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创立的。此疗法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方法,帮助心理干预对象挖掘被忽略的自身优势及积极的生活意义,从而使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获取想要改变的内在力量。

二、叙事治疗应用于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与技巧

       咨询师若想有效地化解高中生的心理危机可运用叙说问题故事、命名与外化问题、重写生命故事以及见证与记录等方式。

(一)叙说问题故事

       叙事治疗认为所有人都透过故事了解自己和环境,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主流故事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并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高中生而言,他们过往陈旧的经验与充满问题的自我叙事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之所以体验到痛苦和难以改变,是因为深陷于旧有叙事当中,用过去的眼睛看待现在的生活(聂&刘,2009)。引导来访者叙说支配生活的主流故事就是帮助其对过往生活进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以“局外人”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故事,同时,咨询师也应留意能力相关的细,进而为后续构建积极的支线故事做铺垫。

(二)命名与外化问题

       叙事治疗相信问题的起源是环绕在我们四周的论述,并且这些论述形塑着我们的想法和生活。因此,问题的外化使我们有机会将之还原(Winslade&Monk,2014)。此外,将问题与人分开有助于使来访者跳出原来“人就是问题”的框架,使来访者体验到问题来自外在,为其创造更多的空间,让自责和羞耻的影响得以减轻。外化可以通过让来访者对问题“命名”或“拟人化”实现(田,2016)。如将成绩带来的困扰命名为“不及格”,咨询师可以说“不及格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它是不是打击了你的信心?”,而不是“考试不及格,你的感觉如何?”

(三)重写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世界观摆脱了传统问题视角,倡导将问题与人分开,强调来访者转变的潜能与重写生命故事的能量(何&卫,2008)。在咨询的过程中,随着来访者“能力”的线索不断被挖掘与整合,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组合片段,组成鼓舞人心、色彩丰富、引人入胜的支线故事。通过支线故事,来访者的问题叙事空间被挤压,以此帮助来访者逐渐摆脱问题的烦扰,为走出危机做铺垫。

(四)见证与记录

       他人见证与记录佐证是叙事治疗所倡导的强化积极成果的手段。危机干预的过程是引导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过程。叙事治疗认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要在没人旁人支持、鼓励的情况下,做出大幅度的改变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创造能鼓舞来访者持续发展新故事的观众,是叙事咨询师的责任。此外,治疗文件能让来访者重复阅读以重温支线故事,叙事治疗师通常善于运用这样的文件,并以此让新的故事不断发生(White&Epston,1990)。

三、叙事治疗在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在接触学习叙事治疗后,将此疗法应用于高中生心理辅导中,以下是笔者运用叙事治疗帮助某高中生化解心理危机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

       邹某,高二理科女生,因男友“劈腿”以及“被分手”而情绪低落至极,曾尝试割腕未果,被笔者及时发现后对其进行干预。笔者从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及近期表现等方面了解到她的基本情况:家有一姐一弟,姐姐比她大七岁,弟弟比她小三岁;父母关系并不好,特别是当邹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但邹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邹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成绩也很好,高一在尖子班,但分班时未能如愿留在尖子班,曾失落很长时间;邹某性格相对内敛,思想较同龄人成熟,在班里能真正聊得来的交心朋友只有一个;邹某与前男友交往一年多,关系一直很好,对方对她百依百顺,但最近对方频频与某师妹吃饭,后以准备出国读书为由提出分手,邹某因此大受打击,最初不理解男友的态度为何能转变的如此快,后来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缺点多多而某师妹非常优秀从而导致男友“移情别恋”。高二下学期开学后邹某睡眠一直不好,想入睡时一闭上眼睛便胡思乱想,最初是想不明白男友为何变心,后来是想自己的不足以及挽回男友的方法等等。上课没精神,学习效率降低,担心影响成绩,辜负爸妈的期望。

(二)问题分析

       根据邹某的基本情况与状态,她目前面临以下问题:

l 低自我认同:由于情感挫折、人际关系及学业压力导致强烈的自卑感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极低自我认同感;

l 现实无助感:由于无法挽回前男友,又因情绪问题导致学业下降,且无法和同龄伙伴及家人诉说,有强烈的现实无助感;

l 睡眠障碍:已持续2个月,主要表现为难入睡且易醒;

l 情绪障碍:情绪持续低落,泪点低,已持续3个月;

l 生活无意义感:由于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悲观自责且孤独无助,导致生活无意义感,曾割腕未遂。

(三)目标确立

根据邹某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如下:

  • 缓解邹某悲观和消极情绪,消除轻生念头;
  • 帮助邹某发现并关注自身优势,增加对自己和生活的控制感,提高自信;
  • 帮助邹某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合理规划,并逐步展现出对生命的正向能量。

(四)辅导过程

1. 第一阶段(第1-2次):叙说问题故事

       在邹某叙说的问题故事中围绕着三条主线,分别是与前男友的关系,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关于与前男友的关系,邹某一直怀念昔日与对方互相支持、照顾以及共同奋斗的时光,不断自责认为是自己过于强势、不够体贴、不够优秀及漂亮从而导致前男友与自己分手;关于学业压力,由于近3个月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邹某的学业受到影响,而且正面临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升高三的阶段,看着自己日益下降的成绩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非常担心自己永远无法把成绩追回来,辜负父母的期望;与家庭、朋友关系层面,邹某自述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好,小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为了让他们可以稍微和谐、开心一点,邹某一直表现出乖巧的状态,即使到了中学阶段也选择“报喜不报忧”,家中的姐姐非常优秀,而弟弟是家中独子,而且是兄弟姐妹最小的一个,备受家人呵护,所以在家排第二的邹某虽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总觉得自己不是非常受关注。而在班里,总觉得其他女生比较幼稚,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所以能深交的朋友并不多,班里只有莎莎一个好友,其他闺蜜都是以前初中的好友,如今联系并不频繁。

       根据邹某的述说,可以发现她当时的生活充满了消极、悲观、难过以及深深的无助感和对未来的担忧,而且也不难发现邹某缺乏足够的爱与关注和支持。在这一阶段,笔者除了带着尊重的好奇倾听她的故事并共情她的感受外,还细心留意并努力挖掘她的优势和能力,例如笔者会问“现阶段由于情绪的困扰你的成绩确实有所下降,但依旧名列前茅,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吗?”;“听起来,睡眠不好对你的影响挺大的,睡眠不足时你是怎样坚持学习的?”;“你现在还在坚持运动?是什么使得你这么热爱运动呢?”;“这一段时间辛苦你了,你觉得有哪些人可以帮助你”等。

2. 第二阶段(第3-5次):问题外化、重塑关系、寻找例外

       此阶段的目的是要增强邹某对问题的控制感,使其认识到她只是暂时受问题的困扰,此外也要帮助邹某发现问题故事中的例外,例如她曾忽视的积极体验和个人优势等,从而为后续重写生命故事做准备。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l 问题命名

       笔者通过提问要求邹某为最近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命名,一是帮她梳理现状,二是引导她认识到问题的暂时性。笔者提问:“你讲了很多难过和担忧,如果给这些问题取个名字,你会怎么称呼它们呢?”通过笔者的耐心引导,邹某将问题分别命名为“分手”“学习效率低”“孤立无援”以及“难过”。

l 外化与重塑

       此阶段重点做两方面工作:(1)采用外化提问了邹某对问题的感受,重点探讨她对“分手”以及“孤立无援”的态度与应对策略。笔者问:“很多情侣最终都会以分手收场,你认为分手的原因有哪些?”“分手对你的生活和学业造成了什么影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影响?”“你是怎样应对孤立无援的?”“孤立无援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孤立无援,我们可以做什么?”等。这些问题帮助邹某认识到自己对“分手”以及“孤立无援”等问题的一些错误认识,还有她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分手会对生活和学业有什么好处”。(2)采用重塑提问帮助邹某重新看待与前男友以及家人、朋友的关系。笔者提问“你为前男友做过什么?他为你又做过什么?”“你们以前是怎样相处的?现在呢?”“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你与父母是怎样相处的?和姐姐和弟弟呢?”“父母和姐姐为你做过什么?”“班里的同学特别是舍友有在生活和学习中帮助过你吗”等。这些问题帮助邹某重新审视前男友以及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并把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常态化。

l 寻找例外

       在邹某的叙述中发现那些隐藏的积极“例外事件”,并通过提问不断丰富这些事件,逐步让邹某正视这些积极事件的意义与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如邹某逐步意识到:“与前男友分手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去操场跑步并享受其中。”“虽然睡眠确实变差了,但也不是每天都睡不好,最近一周也只有两三天早醒,好像比之前好些了。”“虽然我总担心自己成绩会大受影响,可是语文和英语老师还是一直拿我的作文作为范文给大家阅读,而且最担心的物理在期中考试时还上了90分。”“爸爸妈妈最近好像没怎么吵架了,至少周末回到家没听到他们吵架,而且最近时不时就来学校给我送饭,两个人一起来。”“以前总和舍友没什么话说,但最近发现美玲和心仪都喜欢外国文学,和我有一样的兴趣爱好。”等等。

       在这一阶段,虽然邹某一开始对积极事件并不认同,也有各种担心与反复,但从其日记中可以看到,这些例外事件的积极影响已经开始对其自我评价发生作用。

3. 第三阶段(第6-8次):重写生命故事

       本阶段的重点是逐步将各种“例外事件”串联起来重写为新的生命故事,代替原来的主线故事。邹某发现,其实自己对前男友的不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依赖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且之前因为前男友而忽略了和家人、朋友的交流,此外,虽然自己最近几个月受情绪和失眠的影响,但固有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依旧存在,所以特别是语文英语这些强势科目并没有拉下,而理科滑落的程度也不是很大。重写后的生命故事:“其实自己和前男友并不是最合适的,至少他变心了,并不是最爱我的那个他。”“那个师妹并没有自己优秀,估计前男友就是贪新鲜吧。”“虽然爸爸妈妈关系不是特别好,但他们真的特别爱我,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每次出差都会带小礼物给我们,每次买给我的都是我当时特别期待的礼物。”“姐姐虽然嫁人了,但也时不时找我聊天,只是以前我觉得和她很有距离感,而且有前男友在,不怎么习惯和她详聊,有时候还觉得她烦总是找我,现在觉得有她真好。”“前段时间我确实因为情绪的问题学习有点耽误了,但是学业水平考我竟然还拿到了3个A,证明我的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嘛。”“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定期去运动,他们都说我很有毅力。”“班里的女生其实还挺可爱的,特别是舍友,自从和他分手后,和舍友相处的时间多了,一起去吃饭,一起打球,也一起去书店,才发现她们没有我想象中幼稚,她们和莎莎一样对我挺好的。”

4. 第四阶段(第9-10次):见证与记录

       为了强化此次干预的积极成果,笔者鼓励邹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特别肯定她会在日记中给自己积极暗示、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方式。此外,笔者也和邹某一起写信给她的父母和最近关系不错的舍友,以此记录邹某最近的成长并进一步拉近和家人及朋友的关系。

(五)个案评价

1. 邹某自我评价

       情绪好转,失眠情况减少。不再经常想起前男友,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好转,对学习更有信心,学习效率提高,觉得生活更有意思。

2. 父母的反馈

       邹某更愿意和他们交流,什么都愿意说,不像以前只简单说一些进步的表现。虽然偶尔会觉得她心事重重,但大部分时候能看到她精神饱满,态度积极,状态还是挺好的。

3. 笔者的评估

       本次心理危机的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邹某已经消除了轻生的念头,心理危机解除;其次,邹某不再停留在与前男友的关系中止步不前,而是更愿意与家人共处和交流,也更喜欢和朋友交流,可见她恢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再者,邹某不再自责,而是对自己、学习以及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大部分时间都能精神饱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对生活的热情提高了,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四、结语

       叙事治疗把辅导重点放在引导干预对象关注自身的优势上,能让干预对象对自我角色有重新地统合与觉知,效果显著。因此,把叙事治疗应用到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不仅能丰富和优化当前高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透过“叙说故事”重新看到自己的勇气和生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本案例只是一次尝试,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此次干预仍有诸多不足,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教育工作者把叙事治疗应用到学生的心理干预中,让此疗法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White M , Epston D .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M]// Chapter 2: 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 from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is available electronically. 1990.

[2] Winslade J , Monk G . 学校里的叙事治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3] 曹加平. 大学生自杀干预新视角:叙事心理治疗[J]. 高教学刊, 2015(15).

[4] 何芸, 卫小将. "叙事治疗"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当中的应用[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5(2):100-104.

[5] 聂祝兵, 刘伟. 叙事治疗理论及其社会工作实践[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11):10-12.

[6] 田秀菊. 叙事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00(006):58-61.

[7] 徐东,许永臣,张学立,李献云,王绍礼,杨甫德,梁红,赵丽婷,李可进,曹孔敬. 自杀未遂者出院后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6年随访[J].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 2011(3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