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思考

 

内容摘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背景和现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问题、建议

 

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这对教育、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不再是过去的传统“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时,教师也是教育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尤其是研究者角色。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教师,如果要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工作竞争中有所建树,必须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更要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的只注重学生分数,关心学生升学率的做法必须转变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即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教师角色和教育内容的转变,中小学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一、中小学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背景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交换速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中小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加上自身生理成熟加快,心理发展滞后,自我判断能力欠缺,同样也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迫切且不可或缺。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倡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中小学的共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个人和谐发展。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部分中小学校都配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专职的心理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列,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认真地探讨育人规律认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以研究促进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也认识到了只有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参与相应的教育教研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愿意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各地教育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也越来越重视,并鼓励广大教师申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从事相应的教育教研研究。

二、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功利性

    有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原因:获取功利、满足兴趣、追求真理、执行学校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方面,同样也存在类似的原因。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社会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待和要求,但是教师的待遇却远远跟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高要求不相匹配。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待遇,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职称的提升,教师只有获得高一级的职称,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待遇,所以职称评定成为每个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当前教师的职称评定相当一部分与其科研成果挂钩,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称考核压力,一部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是为了评职称,职位的提升或者上级的嘉奖。只有少部分教师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追求真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而很多学校甚至为了彰显自身的科研力度,把科研任务分配到教师身上,很多教师不得不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行列中,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数量远大于质量这一问题的产生。

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偏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科研,指导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在科研过程中具备积极主动思考与参与,不断钻研的精神。目前,尽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体上不断受到重视,但是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却相差甚远。仍有一部分中小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看法,所以更谈不上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一些学校和教师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重视,关心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但是对于心理学理论层面的学习较少,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同时没有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在开展研究工作时往往不能选择恰当的、适合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不能较严格地按照研究方法本身所特有的要求去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导致自己的科研失去方向性,科研成果的质量大大降低。

3.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投入不足

任何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都需要有充足的人力准备、物力准备、时间准备、资金投入等。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方面,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比较少。科研的开展,少不了一定的参考文献和专家的指导,而这两项前提是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经费明显不足,很多教师开展的科研课题得不到学校的支持,不得不选择自筹经费,这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科研的发展。同时,教师在科研上分配的时间较少,有些科研项目在开题后就很少花时间再跟进,或者只在科研结题阶段加班加点,应付式地完成课题研究。造成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方面的时间投入较少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学校的规定性事务繁琐,教师为完成这些规定性事务已经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其他时间又忙于家庭的照顾或者其他方面,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缺少一定的时间保障。

4.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管理、组织、操作、评价制度不健全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没有明确的严格的操作规范,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也没有严格地管理和组织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其科研上的组织和管理也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在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在操作方面,表层重视,实质忽视,重开题,轻过程,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过程中各环节脱节,科研计划不能切实开展,科研往往形式大过内容。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比课堂教学活动复杂艰苦得多的劳动但就学校的分配制度来说尽管一直强调着要向教育科研倾斜事实上并非如此。开展科研一般只有在获奖的时候才可能获得一点点奖励。但是科研获奖仅仅是少数,对于更多没有获奖的教师,科研便是“杨白劳”。如果没有完善科研的评价机制,就会挫伤教师科研的信心。科研作为劳动它的量的确不容易评估,但是凡参与了科研的教师,在科研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就其创造性和复杂性来说如此微簿的报酬甚至是无报酬无奖励实则是“科研兴校”停留在语言上口号上的一种标志。

三、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思考与建议

1.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观念,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转变过去单纯“教书匠”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科的研究者。教育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但教师的科研不仅表现在学科上,更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上。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任何教师如果想要在学科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要有所研究。中小学教师身在教学一线,每天都在学校里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很容易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问题,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思考,想出解决办法并进行实践这就是进行教育科研中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和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关心学生的变化和成长这也是除教学之外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教师只有在教学岗位上,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有所成就。中小学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是一个展示个人才能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教师能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教育科研结果的展示教师不仅可以感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喜悦这些成果还能为后人研究的提供指导和借鉴体现了社会价值。所以教师开展科研,不应局限于职称评定的压力,而应把科研当成促进自身成长的途径,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和水平。

教师的职业角色规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所教学科的学习,也包括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专业的师资必须通过不断的培养培训才能形成。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理论的机会,比如开创教师科研专刊,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外出学习,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在本校开展学习报告,层层跟进等。就科研方面,加强专职教师的专业引领,提高科研的专业水平,同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使更多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

3.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投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科研的规范必须要有专业的引导,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上,应引进相应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以专业引领科研。除人员的投入外,硬件设施的投入也不可或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有时候研究的对象就是学生个体,研究的过程可能也是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所以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建设。其次,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科研经费保障,所以,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经费的来源进行综合协调,并确保专款专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教师,自身也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抽出更多时间对科研项目进行钻研。另外,增加对科研教师的奖励,对参与科研的教师进行肯定和鼓励,可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物力、经费、时间各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才得以顺利进行。

4.成立教育科研专门组织与领导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目前缺少明确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学校政教处管理;而科研的管理权却在教导处,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组织的管理处于分工不明的状态。所以,针对教育科研,教育局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和机构,配备有经验且理论扎实的人员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形成一支较能适应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队伍,对科研的过程进行明确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研究表明,成立专门机构有利于加强工作指导以及检查督导确保科研各项要求得到实施。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可以大力集中力量开展工作研究,把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完善交流培训,形成互联网络,促进科研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更应在科研的组织管理上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科研的各项计划切实得到实施。

参考文献:

[1]孔德宏,陈励.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3卷第6期.

[2]陈启新,雷国营,刘立丹,覃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98期.

[3]姚本先,何元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

[4]张纪元,关于当前中学教师科研状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吴义昌,科研、教研与中小学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

[6]张桂红,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义[J]吉林教育教学,2013,6.

[7]田娟,中小学教师科研压力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作者简介:马丽铭,女,201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度优秀毕业生,广西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学中学二级,持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恩平市心理健康协会学术会员。2012年,个案辅导论文《向左走,向右走?——文理分科的辅导》荣获2012年恩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评论文一等奖,江门市三等奖;论文《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2013年4月发表在期刊《师道.教研》;主持2012年恩平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联系方式:463620522@qq.com     电话:13536031743

地址:广东省恩平市恩城青云路25巷1号恩平市第一中学  邮编:5294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