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课堂师生沟通“心”论

 

在心理辅导课上,为更形象地向学生阐述沟通的最佳模式,我特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活动: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
2、我发出如下指令:
 —大家闭上眼睛
 —全过程不许问问题
 —把纸对折
 —再对折
 —再对折
 —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
 —睁开眼睛,把纸打开
完成这一步,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挣开眼睛后,看见手中被撕过的纸各不相同,简直可以用五花八门、形态万千来描述,他们显然很惊讶这样的结果一个个左顾右盼吵吵嚷嚷的,教室里顿时象炸开了锅似的。
我问大家:“我的口令对你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致的,按理说撕纸的效果也应该一致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马上有同学说:“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初始状态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老师因为你不许我们问问题才这样的——有同学突然喊道。“对,是这样的!”许多学生附和道。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除了上述理由外,不许他们问题是“罪魁祸首”。
“那好,我们再试一次。”我说。这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惟一不同的是这次同学们可以问问题。在完成这步之后,同学们有点疑惑了,因为他们发现:允许自己问问题了,折纸的差异依然存在,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时,教室里孩子们有点垂头丧气,疑惑不解。
我趁热打铁,继续提问:“为什么按你们的要求,允许大家问问题还会有不同呢?”大家顿时陷入思考,教室里异常安静。过了一会,有同学说了—— “大家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我们闭着眼睛”“没错!没错!”同学们又兴奋了。
……
事实上,人们在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结果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同时,这种沟通方式下听者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不能产生平等和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不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但如果使用了双向沟通之后,又会怎样呢接受者理解信息和发送信息者意图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所以差异明显减少,虽然差异小了一些也依然存在,但增加了沟通过程的复杂性。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我们知道了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双方的彼此了解,还有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所以,什么沟通方式是最好的?可能这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也就是说沟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及环境而定。
作为学校,老师和学生是最核心的两个群体,他们的沟通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师生之间的这种沟通将沟通的重要性推向了极致。纵观学校整个教学流程,课堂提问是日常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师生沟通方式,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
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分两部分,即在上课时间,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使老师传授的知识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掌握!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这么说,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但在学校教学实际中,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均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降低了教育效率: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问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我们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只会随大流,尤其表现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听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主动问老师,老师提问“听懂没?”也不回答,不懂装懂,生怕说“没懂”其他同学笑话,这种单向沟通模式是不利于学习的从前面撕纸活动可以看出来,如果我们一味的听老师“一言堂”,而不主动提出心中的疑问,按自己的理解去掌握知识,往往有失偏颇。而作为老师,由于知识层次比学生明显要高很多,很多时候可能老师会觉得学生应该懂了,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不懂。这时,学生就应该主动提问,也使得老师能够了解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应多鼓励成绩中等的学生提问,因为这样的学生问的问题一般都比较有代表性,也就是大多数学生想问又不敢问,或者不理解但还没想到过的问题。在课堂里,问题生成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于问题解决的,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注意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才是课堂提问的初衷。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问问题没有足够的驱动力。有的教师认为,不断地向学生抛制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回答即是启发式。上课时课堂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密集得像 “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有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不是启引,而是即让另一个学生代答,常常是一长串的学生才解决一个问题。还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缺乏普遍性。对老师来说,要时时注意学生听课时的状态,如果对某一问题的讲解,使得多数学生出现迷惑的表情或现象,这时就极需要进行课堂提问了!另外,回答问题时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有鉴于此,要使课堂提问真正启而有发,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注意:课堂中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应当有一定的成果再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它又必须是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问题。教师的问题应当有思考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让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在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