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融入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的探析

              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融入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的探析

                                                             谭松林     合肥北城中学     231100

        摘  要: 家校沟通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义重大。然而,实践中的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却障碍重重。本文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提出了树立系统观,促进全方位家校沟通;构建中立态度,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系统;积极赋义,协助家庭重获对生活的控制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会谈成果。以期建立高效的家校沟通模式,形成共同应对心理危机的合力。
        关键词:系统式家庭治疗,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
        引  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至少有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冠疫情的叠加效应使得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情绪问题以及精神疾病患病率日益攀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自我伤害等危机频频发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与全面推进建设健康中国背道而驰。
        研究表明,家庭在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产生、演变与缓解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¹。尽管如此,在具体实施中,家校之间的会谈在应对心理危机时经常遭遇诸多阻碍。主要表现为家庭层面:有的家长因为“病耻感”不能正确面对孩子出现心理危机,采取拖延应对、否认逃避的态度,甚至故意向学校隐瞒孩子病情,导致家校沟通受阻,延误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最佳干预时机;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或亲子关系紧张等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力度,导致学生病情加重,危机一触即发。学校层面:很多心理教师危机处理经验不足,与家长沟通时态度生硬,缺乏谈话技巧,忽略家长的焦虑烦躁等心理感受,加剧了家长的阻抗心理以至与学校的对立和冲突。由此,简明、高效的家校沟通策略亟待发掘和探究。
        系统式家庭治疗以家庭系统为对象开展工作,通过系统扰动,积极赋义、心理格盘及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本文正是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探讨如何与遭遇心理危机的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以期构建简明、高效的家校沟通模式,提升双方沟通的效能,共同打造应对心理危机的协同防线。
一、树立系统观,注重全方位沟通。
       根据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观点,如果一个家庭中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乃至爆发心理危机,是这个家庭系统失衡导致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都与周围事物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既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所以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危机是这种循环因果的产物。因此,在开展家校会谈时,心理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家校沟通的整体布局与规划,树立系统观。
        家校沟通前,心理教师要全面掌握心理危机学生情况:如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史、心理筛查报告或医院诊断结果及实际干预情况、心理咨询访谈记录,班主任、科任教师反馈的学生在校表现等,同时,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确保学生安全,谨防学生出现过激行为。
       在开展家校沟通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等,尤其是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和人际关系上的苦楚,让家长从不同侧面了解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并认同学校的工作。在交流中,教师适时地科普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消除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病耻感”,同时逐步树立家庭的系统观,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同时,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家庭。促使家庭成员看到孩子心理危机背后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让家庭与学校系统形成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危机。
       会谈结束后,心理教师继续跟进学生情况,并实施一周一次的监护性访谈,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将所有内容记录进学生的“一生一案”。如果学生状态不佳,则及时联系家长进行转介,并由校方提供医院的绿色通道保障及时就医。必要时,教育机构将与学生所居住的社区联络,构建涵盖“家庭、学校、医院及社区”四位一体联动模式,全方位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树立系统观,学校还要兼顾家长心理接受度,将家校沟通重心提前。心理教师可以在学期初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尝试与家长联系,不定时分享学生状态,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史。同时定期组织家长沙龙,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调动家庭资源调整家庭系统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这样一旦学生发生心理危机,家长也不会措手不及。从而得到家长的更多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构建中立态度,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系统。
       学生在学校出现心理危机,一些心理教师因为受到“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以及“父母皆祸害”等言论的影响,在与家长沟通时,把焦点放在找家长的错误上,并向家长灌输一些自认为很好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家校沟通让父母顿感挫败,也否定了父母十几年对孩子含辛茹苦的养育。从而让家长产生抵触甚至敌对心理,拒绝改变。还有些父母因此陷入强烈的自责,对孩子充满内疚,并对孩子过度补偿,从而让学生产生因病获益的心理,阻抗治疗,导致心理危机恶化。
        因此,在家校沟通中,心理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中立的态度与家庭成员多边结盟,同等地对待每一位家庭成员,认可每一位成员在系统中付出的努力,同时看到他们面临的困难,鼓励每一位成员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促进成员间相互沟通。并通过系统扰动,为家庭提供看待问题的新思路。在会谈过程中,构建中立的态度让家庭成员意识到学生的症状与家庭系统相关,并让父母做出某些改变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既是关键点又是很有挑战性的,笔者尝试采用心理格盘技术,取得一定成效。
       在某次会谈中,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的小玥(化名,高二、女)一家三口来到会谈室。会谈过程中,当小玥妈妈说话时,小玥爸爸身体逐渐后仰,慢慢把手机拿出来,滑动着,小玥妈妈注意到小玥爸爸的状态,满眼厌恶。心理老师问小玥:“妈妈在说话的过程中,你看到爸爸的反应,你觉得爸爸心里在想什么?”小玥表示:“其在神游”,小玥觉得妈妈说的很多事爸爸都不以为意。这时,小玥爸爸放下了手机。   
        随后,在心理老师指导下,小玥一家三口合作完成一幅心理格盘作品(图1):

                                                          图1  小玥一家三口的心理格盘作品
        在格盘中,小玥一家三口距离很远,呈等边三角形状。小玥的妈妈和姥姥站在一起(小玥妈妈说:生养自己的人最重要),小玥爸爸和奶奶站在一起,小玥一个人躺在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顶点上,在他们一家三口之间,站着很多人:小玥的小姨、小姨夫、他们的孩子;小玥的舅舅和其女儿;小玥的叔叔等。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小玥父母将“自己”挪动到“小玥”的身边,小玥也让躺下的“自己”重新站起来。心理格盘让一家三口在心理层面拉近了距离。
最后,心理老师让小玥对爸爸妈妈说几句话,小玥说道:希望爸爸不要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把耳机从耳朵上摘下来;希望妈妈稍微“躺下来”休息一下,不要把标准定得那么高,不要那么强势。
        会谈最后,小玥父母都表示获益匪浅,意识到家庭动力系统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决心以后用心处理夫妻关系,为孩子营造充满理解和关怀的家庭氛围,提供孩子情感温暖的呵护,帮助孩子度过这段人生的阴郁时光。
三、积极赋义,协助家庭重获对生活的控制感。
        面对孩子的心理危机,很多家长都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他们或是焦虑、烦躁,无所适从;或是抱怨、无助、愤怒,慨叹命运不公。整个家庭弥漫在一种时而悲伤,时而火药味十足的气氛中。导致家庭环境恶化,家庭功能更加失调,孩子的症状加重。
       系统式家庭治疗以资源取向,坚信每个家庭系统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资源去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该疗法通过对人或事积极赋义,即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危机学生的症状和家庭系统表现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重新定义,以此获得更多正向的理解。
       根据积极赋义的原则,在与家长沟通时,心理教师不能只谈问题,这会造成谈话氛围凝重,导致大家感到无力和挫败。而如果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讨论优势和资源,就会让家长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譬如,在沟通过程中,心理老师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担忧,肯定家长的付出,共情理解家长。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优点以及当下症状的意义,回顾自己过往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启发家长找到家庭资源,并整合家校联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源,与学校结盟,共同帮助孩子。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个高一的停不下来自伤的女孩表达如此“愿望”:“希望爸爸出意外死去,自己便可继承他的遗产。”原来女孩从小由母亲带大,与母亲感情很深,可是父母却在其小学时离异,目前父亲已重组家庭。看着自己的母亲过着拮据的生活,一贯与父亲情感链接较少的女孩更加怨恨自己的父亲。会谈中,心理老师通过提问“假设没有爸爸,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会怎样?”“多年来,父亲兼顾了父母双职责,照料你和你弟弟的生活起居,这对于一个男性而言颇具挑战。”让父亲的努力被看见;通过讨论“当目睹其他父亲与女儿亲密交流时,你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内心却异常痛苦,因为你从未感受到父亲如此温暖的对待,你内心深处究竟渴望着什么?”让女儿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需要爸爸的情感温暖和关爱,也让父亲看到这么多年对女儿的爱只停留于物质满足,缺乏精神层面的支持……会谈最后,父亲和女儿第一次相拥拍了一张合影,女儿笑颜如花。在这个案例中,亲子关系显然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成因,同时也是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困境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与家庭的互动模式密不可分,同时也是一次家庭系统重新调整的契机。作为心理老师,我们要利用每一次与家长的沟通,协助家庭从问题中去发现和利用资源,增强家庭成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责任和能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家庭系统。
四、布置家庭作业,促进家庭系统的转变。
        依据家庭系统论的视角,与危机学生的家校沟通应致力于发掘资源,相信每个人的潜能,从积极的方面去描述人或事,使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然而,家校沟通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沟通成果对家庭的扰动发挥持久性的作用,可以通过布置适合的家庭作业来巩固会谈成效。
        比如,在一个母亲对孩子严格要求,喜欢挑剔,父亲管教孩子简单粗暴的家庭,心理老师指导家长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记秘密红账”,即对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忽略坏的表现,每周至少记满20条。然后在一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中宣读。当孩子听到了家长对自己的肯定,逐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了解了孩子真实的心理动态,也更加理解和支持孩子。从而疏离的亲子关系得到缓和,新的家庭互动模式得以重建。
       按照悖论处方,心理老师让一对经常吵架的夫妻在每天晚饭后吵架半小时,同时为了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吵架的地点定于卫生间,吵架前需要准备好录音设备。通过完成这项被“指导”的吵架作业,夫妻俩感受到吵架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慢慢地,家庭恢复了宁静和温馨,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其心理危机状况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再者,角色互换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家庭关系优化手段。家庭成员经协商,在适当的时间彼此交换在家中的角色。比如,请忽略家庭的丈夫亲自下厨房做饭,陪伴孩子运动;鼓励抑郁症且即将返回校园的孩子主导家庭会议,并将其内心的压力、痛苦和困难一条条记录下来,供全家共同商讨;让万事都要掌控和干预的妻子像家中其他成员一样,度过几天依赖和悠闲的日子。
       家校沟通的时间和影响是有限的,而通过与家庭协商完成老师指导的家庭作业可以通过激活家庭系统的资源,调整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及关系模式,将对家庭的干预和扰动延续到家庭日常生活中,促进家庭系统的自发转变,从而让家校沟通效能发挥至最大化。
五、结语
      “危机”即“危中有机”,意为在所有的危机个案当中都蕴含着成长的契机。在与心理危机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学校要与家长结盟,挖掘整合家庭的积极资源并赋能,建构良好的家校沟通模式,合力筑起保障学生心理安全的家校防护网。
            注:文中所涉及案例均征得来访者知情同意。

            本文系安徽省级课题JK24043《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中学生抑郁心理干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冉,王宇景,陈江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06—108.
[2]【美】迈克尔·尼克尔斯.家庭治疗(第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9.01.
[3]文迪.“资源取向”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的理念与机制探索【J】.心理月刊,2019年第20期14.
[4]唐登华.在家庭中理解,在系统中看待【J】.心理与健康,2018年10月号,总第261期。
           

 

通讯地址: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合肥北城中学      谭松林   联系电话:1825652193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