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从三例危机事件谈起
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 钟春明  323300
内容摘要:面对发生在学生中的自伤自杀事件,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的心理冲击,在痛心之余,我们反思学校的生命教育。本文从三例青春期男生自伤自杀危机事件入手分析,探讨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旨在探索学校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危机事件 青春期男生 家庭情感缺乏 生命教育
2013年的夏季,三件危机事件先后进入笔者的视野。事件过后,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缺乏、生命教育等这几个关键词,不断地在笔者的头脑中闪现。由此,引发了笔者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的思考。
一、危机事件的过程简述
事件(1):5月中旬一天傍晚,某职校高一年级一对“相恋”男女生吵架,男生高某生气之后,用手砸向窗玻璃,结果玻璃碎了一地,高某手掌被玻璃割破,鲜血直流,掌中筋脉割断,高某却坚持不去医院,女生梁某只得陪着高某,在另一幢实验楼楼梯顶间听其述说心中的伤痛。后同学及时报告,值周教师送医就治。
事件(2):6月底,某职校高二年级学生准备外出顶岗实习之际,机电班男生杨某中饭后,在寝室里接到父亲的电话,一通激烈的对话之后,杨某气呼呼趁高三段放学之际,混出校园,坐上黄包车前去买来一瓶农药,在黄包车上就喝了下去,被车夫当场发现,打110报警送医就治。
事件(3):8月初,某乡镇一名初三毕业生邱某,还没来得及进入高中段学习,电话中与与父母争吵后,喝下整瓶农药,结果不治身亡。
二、危机事件的背景分析
     事件(1)的危机背景分析:高某与梁某在初中阶段就相互有好感,是一对“早恋”的学生。笔者与女生梁某在事后处理中得知,他们在初二时就“好”的。高某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可高某却长期寄宿在小姨家中,高某经常怪父母长年不回来看他,与父母沟通很少。在情绪不好时,初中时曾多次自残的行为,作为女生,梁某总是不断地安慰高某。而另一方面,梁某也很担心自己,梁某曾对班主任说,“对于他的爱,我很害怕,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什么?”。在与梁某的沟通过程中,笔者看到她对这份感情的纠结与无奈,却又不肯放弃。
然而,高某在出事件之后,却对班主任说不必告诉其父母的。在住院治疗,高某每天还是要到学校看望梁某,或梁某到医院看他,否则就不住院。高某手掌割伤流了好多血,滴在地面与楼梯上,第二天一早,笔者要求女生梁某去拖地,去擦残留的血迹,让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让她认识到在情感上支持与纵容男生高某多次的自残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事件(2)的危机背景分析:在当地杨某家境一般,杨某希望在本地企业实习就业,而杨父希望儿子到发达地区实习,一是增长见识,另外收入也多一些。这是父子冲突的表面原因,而深层原因是,杨某与一位初二女生相恋了,所以杨某坚决不肯外出。在医院病房,笔者见到匆匆从田里赶来的杨母,一双拖鞋,脚上的泥还没擦干净,杨父在家未到。在与杨母沟通中,笔者了解到杨某自小与父亲一直很“作对”,小时候杨父打他时,杨某不躲不动,也不认错,任父亲打骂,最后只得母亲出面解决。
据一些渠道了解到,杨某出院回家之后,与其恋爱的初二女生前去探望,杨某家人却感到非常高兴。
事件(3)的危机背景分析:邱某的家庭着实让人叹息,家庭经济条件很差,邱父有些精神上的问题,本村里的人都称之为“神经佬”,说话与行为有些失堂。而其母是从云南带过来的,孤身一人到本地,本身也有些木讷。在邱某的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刺耳的话总会不时地出现在其耳旁。
在今年中考结束之后,邱父要求儿子到当地工厂打工,并说这么大的儿子如果不会挣钱,他这个做父亲的不如死了算了。邱某自小很懂事,在6月下旬即到当地一个作坊打工。由于邱某的体质软弱,收入也不多,在7月底与父亲通话之后,邱某情绪非常低落,过了两三天后,几乎喝下整瓶的农药,发现已晚,不治而亡。
三、危机事件的原因分析
显然,在这三例危机事件中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如同本文开篇所言,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支持缺乏、生命教育等这几个关键点,是应当给予关注的。那么,导致危机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家庭情感支持严重缺乏。在这三个危机事件中,高某虽然家境较好,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父子间、母子间的缺乏亲情支持,也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某的父母认为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尽父母的最主要的责任,而忽略了孩子还需要感情的交流。这从高某怪父母总是不回家看看这点可以感知。这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留守生父母与子女的感情问题。
对于杨某,虽说家境一般,可父母均在家,每周末都可回家与父母相聚,然而杨某却与父亲从小“作对”,与父母沟通很少,是一个表像家庭齐全,却是缺乏家庭感支持的人。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学校管理中的盲区,一般班主任或德育导师很少会关注他们。
对于邱某,还处在初中刚毕业的年龄。对于家庭他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地方,家庭给他的也许是诸多的伤痛,根本谈不上什么情感支持。村里人说他很自小很懂事,可以说明邱某从小什么事都要自己坚强。
可以想见,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持,这些学生自小开始,对温暖情感的需求被外表的坚强所包裹。在他们自尊的外表下,是脆弱的情感支撑,自强却有些偏激。在个人情感上,特别重视其他人给予情感支持,如男女恋情、哥们情义等。
(二)、青春期男生的非理性冲动。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常出现自我概念两极化、过度自我中心、耽于幻想、自我监控困难等自我意识问题。而在情绪调控上,主要表现在过度情绪反应和持久消极情绪等两方面的问题偏差。如狂喜、暴怒、痛不欲生等过度情绪反应,以及持久沉浸于悲、忧、恐、怒等消极情绪中,都是引发生命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比小学儿童明显。另一方面青少年报告的极端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比他们的父母多,但是中立的或都温和的情绪状态则不太及父母那么多[1]
青春期的男生在雄性荷尔蒙的作用下,自我监控困难与中立温和的情绪不足,往往导致他们用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冲动,以显示自我的男子汉坚强,以满足内在的自尊需求。
(三)、学校心育系统实效性不强。当事件的高某、杨某、邱某出现极端情绪之后,他们没有想到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也没想到与同伴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平复自己的情绪,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1、身边的同伴心理支持网络的不完善。虽说高某、杨某属突发事件,事后也得到及时处理。然而我们思考,如果能由班级心理委员组织班级中的热心同学,形成一个同伴互助心理支持网络,那么在这些突发事件之前,肯定有许多小的情绪问题出现,通过这种最贴近的心理网络支持,可以化解事件的潜在因素,而不至于危机事件暴发。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不强。如果建立起到辅导室寻求帮助是学生很正常的行为,这样一种群体认识,形成良性的学校心理氛围。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结果,那么邱某会在就读初中的三年间,得到许多的情感支持,或许能支持他走过困境。据笔者所知,邱某所在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是与政教处合并办公,这也是学校各方面条件所导致的。但,可以想见,一般是没有哪个学生敢到政教处去请求心理辅导。而在笔者的平时工作中,就有一些女生自己到辅导寻求帮助,也有在哭泣中被老师引到辅导室。所谓“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辅导工作理念,但笔者更加认为,构建班级心理支持网络、教师引导机制、德育导师工作机制等,使学生在困境下,能找到倾诉和求助的地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3、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当下,生命教育会融合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学校单独开设生命教育。然而,这三例危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生命教育有普适性的教育内容,也应当有针对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
每学年的开学初,许多学校都会开展特殊学生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摸底,给班主任、课任教师、德育导师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关注。然而我们认为,开展同质小组辅导,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效,比如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通过小组互动、同伴探讨、群体支持,可以获到较好的辅导实效,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也落到实处。
   四、生命教育的应对思考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针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从本文的三例危机事件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这些学生很可能会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来,而到真正事发之时,导致的后果会让学校不堪承受,无论怎样的危机应对都不及事先防范来的有利。
1、关注学生情感状态,掌握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群体。当下许多学校都在关注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等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在笔者看来,这群特殊学生,他们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然而也并非他们一定有问题,他们的情感支持却并非一定欠缺。许多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很好,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支持也非常有力。在这群特殊学生中,许多人上进自强,心态良好。而对父母都在身边却长期与父母不和的学生,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了他们,而他们却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关注,偏激的行为往往造成对生命的伤害,也会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潜在炸弹。
因此,对这样特殊的群体,要进行列表细分,落实对他们的关爱措施。使他们人人都有结对导师,真正做到心烦有处可诉,难事有人相助,感受到学校积极的正能量。
2、加强与家校的沟通,引导家长子女的双向情感交流。有研究者指出,父母的支持可能会促进青少年积极情绪发展,因为他们相信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相信父母会给予支持的孩子也很可能对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并且也很可能会学到更多的成熟的应对策略。因此,青少年可能会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有较为健康的看法,他们很少花时间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苦思冥想。

针对当下许多家长在外打工,与子女联系不够密切的现实,那么学校应当将家庭情感支持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等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感恩教育,把感恩之心变成感恩之行,变成具体的行动,把对父母的温情,用电话——语言、短信——文字、QQ视频——表情,都能展示出来,通过每周/每月的落实,引导亲子沟通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评选最温暖的话、最感动的人等,将平凡的人与事,上升到感动校园的层次。由此,可有效地提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情感质量。

3、完善基层心理社团,及时消融学生的不良情绪。当下,许多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学生会心理社团,班级有心理委员。然而,笔者认为,在班级层面建立同伴互助网络,由班级里的热心同学组成,这是最接地气的同伴互助——班级心理社团,它可以排解学生内心的小纠结,也可引导学生到心理辅导室求助。这个班级心理社团,尤如城市公交与居民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畅通的是整个学校的心理支持与互助系统。
对于班级心理社团,以班级心理委员为中心,与宣传委员合作,由五~六人组成,平时编写班级心理小报、黑板报、心理漫画等,引导积极班级心理氛围的成长,这对于整个
4、积极拓展心育工作,开展针对性的生命教育。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将心理电影周、心理漫画征集、心理专刊评选、校园心理剧演出等活动推广开来,形成积极良性的校园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调节、相互支持、学会求助的心理保健意识。
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组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同质群体内,找到自我突破的地方,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消沉与偏激。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例会,要求班主任主动引导这些学生到辅导室坐坐聊聊。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有许多学生到辅导室之后,安静的环境,捧着老师给他泡的茶,许多内心的不安就平静下来,一些积累在心头的小纠结能得到及时的化解。
开设心理活动课,通过校园案例,开展对男女生“早恋”、哥们“义气”的情感引导。引导学生面对“早恋”异性朋友时,如何说出心中的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拒绝,面对拒绝如何自我处置等,通过同伴之间的探讨,树立真正男子汉的行为导向,引导学生不冲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理性调整自我认识,打开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将所有情感纠结于“恋情”的心结,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强而有效。在一次例行安全检查中,一位班主任查出一根镀锌七分管,而该学生却是帮其他人收藏的,说等到有事时,还给那位同学用于打架。这种哥们“义气”的情感也是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所特别看重的,也许在某些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帮凶,那么如何将情感与义气分割,不做伤害他人的事,都是针对性很强生命教育。
总之,校园危机事件重在防范,对于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与需求,那么开展的生命教育就会切实而有效。
 
参考文献:
1、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2、孙义农.高中生心理辅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9
3、刘电芝主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


[1] 雷雳 张雷著,《青少年心理发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