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叙事,赋能成长——叙事疗法在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应用探索

                                          积极叙事,赋能成长
                     ——叙事疗法在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应用探索


                                                李海莹(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二小学  528211)


摘要: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中起到协同的作用。家庭互动模式对孩子的心理、个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能积极叙事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产生改变。笔者以个案辅导的实践证明,把叙事疗法引入到家庭教育指导中,通过“外化问题”“重构故事”“关注例外”等方法能有效帮助个体和家庭改写与重构积极的生命故事,更好唤起孩子内在力量而获得成长,建构的良性家庭互动模式也帮助小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叙事疗法  小学  家庭教育指导  心理健康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埃里克森指出:个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总是要不断的注意外部环境,并与之产生相互影响,完善的人格正是人在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即心理健康教育更注意教育氛围,以及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和互动。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强调,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互动模式等都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发现,当孩子面临的身心问题与家庭因素明显相关时,如果家长能积极参与其中,家校协作,孩子的心理成长往往更明显而持久。
      然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家长也由于育儿知识欠缺,在面对孩子出现的身心或发展性问题如厌学、亲子关系紧张等,感到无力和焦虑,甚至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陷入恶性循环中。因此,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的同时,如果能给予家长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将有助于家庭形成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良性氛围和模式,从而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语言更能影响孩子,如果家庭成员能积极叙事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产生改变,特别是在一些正面临心理问题困扰的孩子,因此,笔者认为,把叙事疗法引入到学校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以更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适切性。


1.2 叙事疗法概述


1.2.1  叙事疗法内涵


      叙事疗法由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ke White)和大卫爱普斯顿在家庭治疗和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咨询师通过倾听来访者的故事,运用外化、改写、见证、回溯等技术,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其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其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1.2.2  叙事疗法的特点


     叙事治疗强调,把问题“外化”,即把问题和人分离开,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从而提升个体的力量。叙事疗法提出,各种各样的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其特别的存在意义,共同构成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是有向上、自我改变和成长的潜能。同时,叙事疗法更注重对事实的探究,并相信真相会随着个体的心理历程的变化而变化着,且不同的叙述内容和形式都会对真相带来不同的影响,带来不同的现实意义,善于发掘生活事件中的细节和支线故事,以及隐藏在这些细节和支线故事中的“闪光点”,然后透过语言把这些“闪光点”加以表述和反馈给个体,将有利于增强个体应对问题的力量,提升信心,不断获得成长,最终摆脱问题对人的掌控或困扰。


1.2.3  基于叙事疗法,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基于叙事疗法的理念,在家庭教育上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家长要清晰定位自身的角色,认识并尊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相信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生长的生命体,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这样的教育理念,将有利于家长更好理解和接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问题”和“孩子”分开,让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有力面对“问题”,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根据叙事疗法的精神,家长还可以更多地看见孩子更多“闪光点”,看见孩子在面对生命成长中各种问题时,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与智慧,见证孩子在困境中的努力成长,被看见、被认肯是提升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辅导中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


2  基于叙事疗法在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具体应用


       小M,女,六年级学生,成绩较优秀,有一次和父亲发生剧烈的矛盾,第二天上学就开始出现肚子痛的情况,之后就经常会因为肚子痛请假回家,通常只上半天课,情况持续5周。在多家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均显示并无生理疾病。家长认为孩子是故意装病想逃避学习,通过说教甚至责骂等教育方式都无效,父母很焦虑和无奈。有一天,班主任把小M回带到了心理室,希望笔者给予心理帮助。
      在初次评估后,笔者认为,小M的肚子痛是由情绪引起的躯体化反应。小M父母对小M的要求很严格,小M在家有情绪时也得不到自由释放、或用言语表达。当她生气时 ,父母会因此更加生气;当她向父母表达“学习压力大”时,父母会通过说教来要求孩子坚持。久而久之,小M的情绪得不到表达和宣泄,情绪就借身体来“说话”——肚子痛。因此,笔者采取叙事疗法对小M进行干预。
       通过对小M进行初步干预,笔者认识到,小M遇到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联,且这个“问题”目前也让小M与父母的关系充满挑战,父母也深陷焦虑。为提升小M的心理辅导效果,笔者决定基于叙事疗法,对小M父母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发掘小M肚子痛的意义,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和氛围,邀请家庭成员接纳和表达情绪,让小M最终学会用语言而非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1 尊重家长,看见“立体”的家庭,建立多边关系


       叙事疗法强调,每个群体,包括孩子和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风格和自我独特的生命故事。当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孩子自身和家长都有关时,不能简单地站在孩子一边,评判家长行为的好坏;也不能站在家长边,试图搞定“有问题”的孩子。只有辅导老师保持立场中立,尊重、理解孩子和家长各自的感受和想法,聆听他们的生命故事,才能获得孩子的成长,有效促进家校协同育人,让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
      在对小M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初步干预后,笔者主动联系小M的父母面谈,充分倾听小M父母在小M肚子痛不上学这事上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的焦虑、无奈等表示理解和接纳,看见他们的不容易,倾听他们所重视的。很快,小M父母欣然与笔者达成家校协作,乐意就小M肚子痛的问题对当前的家庭教育做更深入的探索。


2.2 引导家长外化“问题”,积极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发展性的问题或者困境,如果家庭出现问题,且家长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孩子的某些消极行为或品性所带来的,那么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都更会深受问题的痛苦影响[2],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也会将自己的孩子描述为“捣蛋鬼、懒惰、拖拉”等,如果把这些问题等同于孩子的品性,那就相当于把孩子标签为“问题孩子”了,这既会让家长和孩子面对这些问题时都感到无力,焦虑无助,同时,也不利于家长再看见孩子身上其他优秀特质,促进孩子成长。同样,小M父母之前认为,孩子是因为懦弱、懒惰,想逃避学习而故意装作肚子痛,这种把肚子痛等同为孩子懦弱、懒惰等品质,让小M更为痛苦,亲子间的信任也遭到挑战。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是叙事疗法里重要的理念,即通过将问题外化,把问题与人分离开,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避免陷入“我是问题”的无力或“你有问题”地指责中,从而增强应对问题挑战的力量和信心。在与家长探讨小M的问题时,笔者引导家长将小M的问题外化,小M在心理辅导中把肚子痛命名为“痛痛”,笔者引导家长去理解这个命名,以及探讨“痛痛”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当小M父母理解了是“痛痛”而不是小M让他们的生活、亲子关系变得一团糟时,父母就愿意成为和小M一起想办法应对“痛痛”的盟友。当这种意识发生时,父母就从竭尽所能“对付”有“问题”的孩子转变为和孩子一起探索和应对问题,父母也不会再认为自己教育出了“问题孩子”而自责与焦虑;而孩子也会从“问题”标签中松绑,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理解,降低焦虑,变得更为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增强应对当前问题的信心和主动力量。
      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当老师可以引导家长将问题外化,并意识到“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时,将有利于家长重新审视孩子与家庭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平和地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减少对孩子的指责与批评,从站在“问题”孩子的对立面转变为和孩子一起应对问题与困境的盟友。


2.3 重述故事,帮助家长丰富看待问题的视角


       当学生和家长都深陷被问题困扰的境地时,分析“为什么会有问题”会让学生陷入无力和自责中,也增加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焦虑、无力,甚至内疚自责。
        在与小M父母探讨时,笔者把重点放在引导家长思考和探索当“痛痛”出现时,他们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以及“痛痛”到来的意义,赋予他们和小M一起应对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小M父母明显被笔者独特的视角引导所吸引,而不再担心教师会指责他们因不当教育方式而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探索,小M父母意识到,原来“痛痛”是在提醒他们,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需要调整了,以前当孩子在家发脾气时,父母就不允许她这样“耍性子”,这时小M的肚子痛也会更加厉害;当小M诉说学习压力大时,父母也会通过说教让她坚持,孩子的情绪似乎无处安放。当“痛痛”到来时,他们注意力开始更多转向对小M身体或心情的关注和关心,这时孩子肚子痛似乎就会慢慢缓和一下。笔者也让父母了解到,“痛痛”也是来提醒小M要注意休息,小M表示,肚子痛请假回家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感觉更自在。
       当小M父母觉察到“痛痛”到来的意义是为提醒他们调整教育方式,也提醒孩子要多休息时,就会降低家长和孩子面对“问题”时的焦虑感,同时,也让家长和孩子都看到改变的方向,思考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4.关注“例外”事件,为孩子成长赋能


       人的生活不会总被问题故事占领,总有不被问题影响的时候,只是当问题故事成为主流时,很多蕴含力量和资源的支线故事就容易被忽略。叙事疗法更关注的是那些偶尔出现的特殊例外。
       在小M父母了解到“痛痛”的意义后,笔者就开始带领家长发掘关于“痛痛”的支线故事。笔者在与小M的父母的对话中发现,尽管小M频繁请假,但是小M的学习进度基本上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成绩也没有明显下降,且小M请假在家时,经常会主动帮忙做家务,或照看一下妹妹,让奶奶多休息。笔者紧抓住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支线故事引导小M父母看见小M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和乐观,感受小M在生活中的优点,并把这些欣赏多向小M表达出来。
       在这次的家庭教育指导过后一周,小M来到辅导室惊喜地告诉笔者,尽管上周还是好几次肚子痛请假在家,但父母对她的说教和指责少了,反而有时会夸她主动关心家人等。小M在说起这些时眼里是闪现着光芒的,之后笔者也趁机鼓励她叙述了更多自身积极应对“痛痛”的故事或做法,让小M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经过之后2次的辅导,小M的支线故事不断被丰富,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自信。
       在第二次约见小M父母时,小M妈妈谈及,有一天早上“痛痛”来了,小M不想上学,父母都没有逼她,还陪她在家看了一会电影,她很开心。有时候爸爸实在生气时,也会尝试离开一下调整情绪,然后再和小M沟通。笔者迅速肯定了小M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的努力探索,并引导他们发掘更多类似的积极故事,增强小M父母的教育自信,以及找到更多的教育方式,和小M一起慢慢和“痛痛”说再见。
       每个个体,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支线故事。辅导老师可以鼓励家长善于去发掘孩子身上的例外事件,并在日常教育中放大这些闪光点。于家长来说,家长会变得更欣赏和接纳孩子,亲子互动更亲密;对孩子而言,这些积极的体验也会帮助孩子慢慢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获得成长的力量,更加信任家长。在本案例中,当小M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闪光事件被发掘时,家长的育儿焦虑也会降低,发现更多的育儿智慧,并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被老师尊重和看见,这份积极的自身体验也会有利于家长学会对孩子的尊重和欣赏,进而形成积极的家庭互动模式。


2.5. 做孩子成长的见证人,和孩子共同成长


      叙事疗法相信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影响。在叙事里面,当事人的改变是需要被看到的,甚至会希望被某人看到。这些看到,不止会让当事人受影响,连见证人(看到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是持续性的。
       本案例中,在征得小M的同意下,笔者通过书信的方式邀请了小M父母作为小M成长的见证人之一。并在家庭教育指导会谈中,引导了小M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记录和见证小M战胜“痛痛”的高光时刻,有了父母的关注和见证,小M与“痛痛”说再见的信心越来越强。有一次,小M妈妈在微信上向笔者反馈,小M在家有情绪时,可以尝试用语言向家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和父母谈及自己学习上的压力。在父母见证了小M这一成长时,小M父母似乎也开始有所改变,特别是父亲,更加能接纳孩子可以有情绪,自身也在有情绪的时候学会合理表达,亲子感情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增进。


3  结语


       学校与家庭是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场所,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多策并举,协力合作才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佳的成效。当我们把叙事疗法从学生心理辅导适当延伸到家庭教育指导上,更多孩子、家庭独特又“立体”的自我生命故事就能被聆听、被看见与被珍惜。当我们能够陪伴和引导家庭在孩子教育上发掘更多积极能量的故事,一股上扬的力量就会在家庭中被激起,进而为孩子的成长不断赋能,促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书写纸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霍金芝.家庭环境与个性发展[J].中国公共卫生,1995(10):461-462.
[2][3][美]珍妮·弗里曼,[新西兰]大卫·爱普斯顿,[美]迪恩·莱博维奇.儿童叙事家庭治疗[M].译者:曾容.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45,32.
[4]李明.叙事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4.
[5]怀特.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王雪.叙事疗法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教学,2020(10B):46-48.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二小学,邮编:528211

联系人电话:1812579138      邮箱:867579102@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