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应用
                                                                                        周卉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广东省深圳市,518000,985281157@qq.com,19128323380

 

       摘要: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多形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广泛,并在实现学校心育三级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普通高中心育实践为例,围绕学校心育三级目标,分析与探讨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效用。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具体围绕发展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干预性目标这三级目标展开。如何更好地实现心育目标,如何更好地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离不开丰富有效的途径和形式,这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表达性艺术治疗。根据高中生特有的心理现状、阶段性发展特点及各种实践研究显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促进高中心育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运用于心理课程[1]和心理辅导[2]当中。本文基于高中心育工作实践经验,尝试阐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具体效用。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整合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个体借助相应的艺术载体如绘画、书写、音乐和舞动等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及经验表达、呈现出来,将复杂、隐性的心灵世界具象化、显性化,促进个体的心灵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主要思想与具体形式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主要思想
       1.自性化的过程
       荣格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发展过程就是自性化的过程,自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潜藏着一种能量[3],这种能量就像一股源动力,驱使个体在经验中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因此,当个体进行艺术表达时,会将其潜能激发出来,发现、体验和整合未知的部分,促进自性的发展。同时,个体创作过程本身有其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助于自我实现。
       2.弱化心理防御,实现自我疗愈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产物,虽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保护,但真实情绪、情感表达则受限,阻碍心灵的自然流动与成长。表达性艺术治疗旨在畅通多元化的表达通道,让个体借助各种艺术媒介流露真实情感与意象,减少自我防御,有机会直面内心深处,发挥心灵自我治愈的功能。
       3.在表达中联通意识与无意识
       表达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能需求。表达的途径可分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前者偏向意识层面,后者偏向无意识层面。意识层面的表达有其局限性,因远离无意识层面的内容,脱离人格结构中的阴影部分,致使人格发展受到制约。非言语的表达更接近情感、心灵深处,通过投射、隐喻和象征等方式联通潜意识,扩充自我的范围,增进自我觉察与认知,促进人格转化与完善。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适用形式
       1.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适用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非常适合高中生群体,这与他们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心理特点密切关联。首先,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探索与整合阶段,自我意识高涨发展,有强烈自我关注和自我认知的欲望。表达性艺术治疗可满足其自我觉察与探索的需求,在轻松的创作过程及完成后的作品里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与整合,促进同一性发展。其次,高中生的“闭锁性”心理较为明显,尽管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但常常不愿意直接表露出来,处于矛盾状态。同时,由于他们非常在意外界评价,受社会赞许性心理的影响,不敢直接表露真实自我,表达的需求受到一定阻制。这时,需要特定载体助力其呈现内心世界,满足表达需求,达到内外平衡。此外,高中生的情绪强度大,缺乏稳定性,需要空间宣泄、释放和调节,情绪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表达性艺术治疗旨在帮助其联通自己的真实情绪,借助艺术表达的方式修炼情绪管理能力,且表达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最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形式丰富多样,调动多种感官通道,高中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投入度都很高,活动后的反馈也很好。
       2.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常用形式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绘画、书写、音乐、舞动、游戏、戏剧和手工制作等。根据受众、目标等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高中,比较常用的有绘画、游戏、书写、手工制作和戏剧。
       基于《指导纲要》的宏观要求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通过各种普适性的活动和路径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推动高中心育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辐射全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校园心理活动抑或是学生心理社团,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对应心育三级目标,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的适用途径与形式多样、各有侧重,具体可见图1。

                                                            图1.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运用形式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之发展性功能的具体表现
       1心理状态觉察与资源挖掘
       (1)绘画:投射主题画
       在心理课上,涉及到学习或考试主题时,常会邀请学生绘制“爬山图”,引导学生认知自己当前状态、所处阶段、目标达成情况及负担与资源,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耐挫力。此外,在新生入学初或重大考试前,也会引入“雨中人”主题画,旨在带领学生感知和体会自己当前的压力状态,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提升压力管理能力。
       (2)游戏:心理卡牌
       在高中心理课和校园活动中,常用的心理卡牌有三种:心愿卡、珍爱卡和OH卡,它们都属于投射指引卡或称潜意识直觉卡。学生体验前,先进行放松或积极想象,以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氛围,链接当下真实状态。根据不同主题采取不同用卡方式,常用方式为抽取两张卡牌,一张代表自己当下的状态,一张代表当下可以利用的资源或解决之道。学生透过与所抽图卡对话,如“看到了什么?”“带给我什么样的感觉?”“它在告诉我什么?”,开启探索内在状态之旅,在探索中认识自己、看见自己并疗愈自己。
       2调适情绪,疏解压力
       (1)绘画:曼陀罗、涂鸦
       曼陀罗的操作方式可分为教师带领和自我绘制,前者由心理教师在特定场域内进行,后者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学生本人随时随地都可打开曼陀罗绘本开始创作。曼陀罗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静观身体,聚焦情绪;第二步,专注当下,自由绘画;第三步,细赏作品,书写感悟;第四步,朋辈交流,心灵升华。通过这样的步骤,层层递进,在绘画中自由释放、宣泄各种被压抑的情绪和压力,当自己的情绪被自己看见就是一种疗愈。同时,在过程中转化消极情绪,达到内心的平和、稳定;借助人际支持的力量,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在互动中总结和提升情绪、压力调节能力。
       根据工具的不同,涂鸦主要有彩铅版、彩泥版和颜料版,学生可使用相应工具在特定材质区域任意涂画、涂抹,比如空白纸张、石头、石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打开自己、自由表达,学生本人越开放和自由,疗愈效果也越好。
       (2)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类型主要有干花、布料、粘土、毛线等。学生在指定主题下进行相应的手工创作,并在完成后对作品进行赋义和分享。根据学生们活动后的自评反馈,表明这类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积极情绪,缓解高中生活压力。
       3获得人际支持,打造良好人际关系
       (1)游戏:团体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在高中心理课、朋辈、社团活动中使用较多,主以结构式团体沙盘,常见主题有自我认识、班级凝聚力、人际互助等,强调团体成员间的联结与陪伴,重视团体动力关系。体验前,会和学生说明团体沙盘的设置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共同营造“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的重要性。体验时,根据特定主题或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有象征意义的沙具,并在团体成员的静默见证下将沙具依次摆放任意位置,完成几轮后,成员按顺序逐一进行分享。
       学生在选沙具和摆沙具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在团体里的表现模式和互动方式,也会加深对团体里其他人的认识与理解,团体分享环节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会感受到在团体里被看见、被倾听、被支持的力量,也会感受到团体“普遍性”疗效因子的作用。团体沙盘的一大功能是发展个体的社会性,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不同面相,发展社会化功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2)绘画:投射主题画、团体画
       “人际生态图”、“学校生态图”、“家庭生态图”等投射主题画,旨在引导学生觉察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情况,探索自己的人际交往内在需求和应对模式,从而更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人际支持网。此外,也会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特定主题画作,以绘画为媒介,在团体中获得支持感,拉近彼此距离。
       (3)戏剧:角色扮演
       戏剧在心理课、社团活动中也较常用,多为角色扮演,如萨提亚沟通模式演绎、亲子生涯不一致情境演绎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扮演特定角色,在表演中外化该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在演绎别人的故事中提升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树立积极自我概念,增加自我价值感
       (1)书写:诗歌、主题叙事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高涨发展时期,也是建立稳定自我概念的重要时期。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自我概念,引入诗歌创作的方式,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写诗,主题如“写给自己的三行情诗”、“关于我的十四行诗”等。创作过程就是看见积极自我的过程,通过诗歌创作,锻炼学生欣赏自己、悦纳自己的能力。
       在生涯规划模块的修炼生涯能力课里,每位学生都专注地、尽可能详细、具体地书写自己生命中的“闪光时刻”,完成后写下书写过程中及结束后的所思所感,这是一个自我体悟、自我沉淀和自我升华的过程。尔后,借助团体的力量,在讲述自己的“闪光故事”中深化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5发现和构建生命意义,提升心理韧性

       (1)书写:主题叙事
       在生命主题心理课、讲座上,常使用主题叙事,如学生基于典型人物早期经历续写生命故事,并分享彼此的叙事。这些人物的经历中既有“主线故事”也有“支线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看见不同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生命韧性的感知和理解,并借由他人故事影响自己的生命叙事。此外,也会邀请学生书写生命中“被看见的故事”“被点亮的故事”等,让学生体悟与他人联结的积极感受与经验,进而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
       (2)音乐:歌词
       在心理课年终总结时,会邀请学生回顾自己的一年四季,并用四首音乐分别代表,写出最有感觉的歌词及选择原因。在学生回顾、选择和书写时,心理老师会引导其聚焦“自己如何走过这一季度”,看见和吸收多元的应对经验,感知人的心理韧性。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之适应性功能的具体表现
       1强化积极情绪,增进与内在资源的联结
       (1)绘画:自由创作
       个体心理辅导中常常邀请来访者自由创作对自己非常重要且唤起了积极情绪体验的事件上,如“最近遇到的最开心的一个场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等。来访者绘制的过程是情绪流露的过程,会唤起更多积极感受。来访者绘制完毕,我会邀请其花一些时间欣赏自己的作品,这可让其与自己的内在有更多链接,感知到很多正向体验。也会邀请来访者分享当下想说的话,这是进一步升华。有时,也会邀请来访者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分享含义,这属于积极想象,在积极想象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内心信息,挖掘到更多对当下有帮助的资源。
       (2)书写:主题记事
       积极心理学提出提升人的积极情绪方式之一是积极事件记录,如每天记录“三件感恩的事情”、“三件满意的事情”等。在心理课、团辅、个辅等活动中,常会邀请学生做上述主题记录,在一周或一个月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内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同时,这一方式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积极取向视角。
       (3)戏剧:一人一故事
       在团辅、社团活动和沙龙中会使用“一人一故事”的形式,心理老师作为“领航员”,志愿表演学生组成“即兴演员”,其他人都是故事的分享者和观众。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形式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需要考虑团体的凝聚力和动力走向。当自己讲述的故事被他人用心演绎出来时,意味着被看见、被理解,当其他人与自己一同见证自己的故事时,意味着被支持、被陪伴,这个过程即是疗愈,学生们会收获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会收获温暖的人际联结。
       2增强团体凝聚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1)游戏:团体沙盘游戏
       开展沙盘游戏治疗小组,以改善某个同质性团体的人际关系问题,如宿舍关系、同伴冲突等。团体沙盘具有现实性和人际互动性特点,成员会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带到团体沙盘里,会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或互动模式;团体沙盘是团体性活动,需与其他成员发生互动,如要考虑他人沙具摆放位置、权衡自己和他人的选择等。根据前后测,我们发现3次团体沙盘游戏就可以较好地增进高中生的团体间关系,增强学生的团体归属感。此外,我们也会在定制心理班会课上借助沙盘这一媒介让学生们畅快表达、拉近彼此间距离。
       (2)绘画:自由创作
       为增进特定班级的团体凝聚力,定制心理班会课会使用绘画,在个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人际流动创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完成特定主题的自由创作,完成后,在老师的指令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传递手里的画,每收到一张就为其增添自己想增添的内容,直到每张画都有小组成员的参与则结束。接下来,学生在组内依次分享自己参与的感想等、自己收到画后的感想等,在分享中倾听和理解他人,感受人际支持,同时意识到人际互动中的个体差异性。
       3梳理内在需求,明晰个人选择
       (1)游戏:沙盘游戏
       这一点多见于个体沙盘中,多为两难选择、冲突问题,如生涯选择、情感困惑等,通常1-2次就能见效。个体沙盘给予来访者专门的时间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选沙具、摆沙具、观沙具、命名等过程,呈现内心冲突,将潜意识内容意识化,使内心困扰、矛盾得以转化。
       (2)书写:决策平衡单
       决策平衡单是生涯决策中的常用工具,多用于高考选科情境,学生将自己拿不准的两科写下来,依次罗列影响选择的因素,并赋予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总分得出更心仪的一项。学生在书写、赋分的过程就是厘清内心真实需求的过程,也有助于加深其对自我的认识。在其他关于选择的情境中也会使用这样的方式。
       4减少防御和阻抗,推动心理辅导展开
       个体心理辅导中有少数为非自愿来访者,多为师长推荐而来,学生本人的求助动机和意愿较低,来到心理辅导室后往往有很强的防御心理,这时,常规会谈难开展,需借助非语言表达方式,如绘画、沙盘游戏。通常,会邀请学生自由涂鸦,如果学生画不出来则提供特定主题,如“今天的天气”“喜欢的娱乐活动”等。只要学生有落笔,后续会谈就可围绕此开展。如果学生对沙子感兴趣,会邀请他体验沙盘,讲解完步骤后给予其充足时间摸沙、玩沙、观察沙具和摆放沙具,最后花一点时间交流。通过艺术表达降低来访者的防御和阻抗,初步建立咨访关系,为后续心理辅导做铺垫。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之干预性功能的具体表现
       1心理健康状态筛查与评估
       (1)绘画:投射画
       在心理健康筛查中,多使用投射画“房树人”作为量化心理测评的辅助与补充。在实际操作中,为减少学生对测验的预见性和熟悉度,同时考虑绘画内容的难易度,我们将“房树人”测验拆分成三大步,对应三个年级。高一学生画“人”,因其处于高中生活的适应期,尤其对高中生角色的适应。对人的描绘反映个体自我状态,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后的角色适应情况。高二年级学生画“房树人”,实证研究[4-5]和学校学情表明,高二年级是心理困扰的高发期,是最需获得心理支持的年级。通过绘制完整的房树人作品,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心理现状。高三学生画“树”,树与个体的事业、成长和发展有关联,可反映个体的心境和资源。高三学生正处于学习高峰期,对学业的投入和追求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此外,高考压力下他们也需夯实自己的资源系统。
       2危机信号识别与干预
       (1)绘画:投射画、创作画
       基于心理普查中学生绘制的“房树人”图画识别危机信号、初步划定风险等级,约谈有风险学生,并在访谈中邀请其再次绘制“房树人”,就图画与其进一步核实、确定风险等级。在干预环节,会寻找学生图画里的积极资源,借助积极资源与其工作。在个辅中,如遇心理状态明显异常学生,也会使用“房树人”检验其心理健康水平,初步评估风险,并借助画中积极资源与其工作。
       此外,在涉及绘画的心理课和活动中,心理老师会留意每位学生绘制的图画,如遇有危机信号的图画,会课后约谈学生、即时干预。
       3畅通表达渠道,促进心理困扰解决
       (1)游戏:心理卡牌
       心理卡牌在心理辅导中应用较多,辅导的各个阶段都适用,形式也较灵活,因人而异、因人而变。例如,有些学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困扰,可引入卡牌,盲抽或自由选择一张代表自己当前状态的卡牌。借助卡牌,来访者更清晰地呈现和认知自己的困扰,咨询师通过卡牌、来访者描述及子自身观察这三方视角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来访者的求助内容,推动确立辅导目标,促进辅导进展。例如,在处理具体心理困扰时,有时会邀请学生借助抽取的若干张卡牌梳理自己的应对经验与资源;有时会结合意象技术、积极想象技术等引导学生基于所选卡牌做更深入的探究,联通潜意识内容,促进来访者的领悟。
       (2)书写:诗歌
       在个辅中,有部分来访者喜欢写诗代表自己的心境。如一例确诊适应障碍个案,症状严重时难以说话,心理老师与其进行面对面文字交流,来访者写了一首小诗,题为“困在笼子里的鸟”,诗歌反映了来访者当前在校的痛苦处境。心理老师基于其诗歌内容通过象征性方式与其对话,帮助其一步步走出困境,适应了高中生活。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中运用广泛,形式多样,功能多元,是心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未来可挖掘和探索更多实践途径和具体效用,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层次、多样态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俞雷. 自愈与成长: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高中心理课堂的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3):3.
[2]吴盛楠, 阿拉坦巴根.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校园心理, 2020, 18(3):3.
[3]范红霞, 高岚, 申荷永.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J]. 教育研究, 2006.
[4]王思怡,唐慧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社会科学前沿, 2021,10(2):6.DOI:10.12677/ASS.2021.102059.
[5]魏灵真,刘衍玲.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36):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