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美术生抑郁成因分析与预防建议

                                             美术生抑郁成因分析与预防建议

                     王韬 (硕士研究生)周泓(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50500)

 

通讯地址:云南省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西区 邮编:650500

电话:18206897102 邮箱:1484235876@QQ.com

 

摘要:抑郁是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但鲜有从美术生视角出发的抑郁研究。本文论述了当前美术教育下,美术生因学习美术所面临的偏见、成本、压力、考试乱象、抑郁崇拜同美术生抑郁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减少偏见的发生,降低美术生的学习成本,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进而实现预防美术生抑郁的目标。

关键词:美术生;抑郁;预防建议;心理健康教育

 

      抑郁是一种持续性心境低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动机减退、兴趣丧失、感到无价值感和无意义感。近年来,抑郁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持续升高。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项专门针对高中美术生的研究显示18.7%的美术生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8.4%的美术生则存在严重心理问题[1]。随着普通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上升,难度加大,愈来愈多的学生走上了美术高考的道路,美术特长生在中学生中的人数逐年增多[2],但美术生作为一类特殊学生,在“以分数为王”的普通学校中常是被忽视的存在。综上,本文对美术生的抑郁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性的建议。

  • 美术长生抑郁成因分析

       抑郁成因通常包括个体心理特质,遗传因素与社会因素三个主要方面。鉴于遗传因素的不可干预性与个体心理特质的差异性,本文对美术生抑郁成因的分析主要着眼于社会因素。

(一)偏见现象

       偏见是人们以有误或不充分的经验与知识为根据,对特定群体、事件或人物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形成的各种范畴和刻板印象。偏见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教师偏见而言,有外貌偏见、性别偏见、种族偏见和学习成就偏见等[3]。美术生遭受的偏见主要是对于其文化学习能力与成绩的质疑,这种偏见属于学习成就偏见,其产生既有美术生文化取分低的客观因素,也有偏见者因个人经验而产生的主观因素。研究已表明教师偏见与学生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正相关[4],这可能是因为偏见易使受偏见者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体验,并将他人的负面评价作为标签来标志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形成负性循环,进而增加受偏见者的抑郁风险。在美术生身上,外界的学习成就偏见导致他们的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与自卑心理,渐渐的,这种负性信念泛化,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增加了他们的抑郁风险。

(二)学业压力

       学业成绩在我国教育氛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古时儒家就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时至今日,优秀的学业成绩仍是我国青少年重要的追求目标。社会文化氛围对于学业成绩的高要求在教育实践中转变为书山题海,致使学生感到高强度的学业压力。研究发现学业压力是我国青少年关键性的压力来源,是引发青少年抑郁的危险因素[5],学生的学业压力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抑郁,特别是对于低水平同伴支持的学生[6],而大多数美术生不太懂得怎样经营朋友关系[7],这意味着他们属于低水平同伴支持的学生。此外,美术生与普通中学生在学业任务上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美术生需要在兼顾文化课程的同时学习美术技能,这意味着美术特长生承受着来自于文化课程与美术特长学习的双重学业压力,他们的学习负担更重、学习时间更长、课外时间更少,而课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也与学生的抑郁问题显著相关[8]。就上述而言,美术生的抑郁风险比文化生更高。

(三)美考乱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需求的增长,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美术高考逐年火热。近年来,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美术高考的乱象。就当下美术高考而言,存在着考试内容与形式僵化、功利取向[9]、校考混乱、收费高昂[10] 等问题乱象。以校考混乱为例,各省的美术类院校与综合院校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选拔标准并不统一,各个院校的考核内容、考核费用、考核时间差异极大,其更类似于研究生考试,由各校自主命题,考生自主择校报名,无形中加大了美术生的压力。为了进入理想院校美术生往往需要提前进行额外的针对性学习与信息收集,增加了他们的考试成本。此外,各院校间的考点设置与考试时间安排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异地偏远考生还需要长途奔袭异地赴考,有时还会出现两所心仪学校考试时间冲突的情况。美术高考的种种问题乱象无疑增加了美术生的心理健康风险。

(四)朋辈压力

      朋辈压力是指同辈(与自己年龄、兴趣、态度、所处环境相似的个体)取得的成就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压力。美术生重要的朋辈压力来源是同画室中同学间在绘画水平上的比较。一个人绘画水平的高低,与其兴趣和天赋密切相关,但仅有兴趣没有天赋是不行的,要想在美术绘画上取得发展与成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美术天赋[11],美术天赋是指在没有学习美术之前,天生的对美术的一种理解力和创造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些刚接触美术训练的同学,短期内就在绘画技术与创造内容上展现出较高的美术天赋,甚至在不久后超越一部分有绘画基础的同学。面对此种情况,同画室的学生极易感受到来自朋辈的巨大压力。但艺术特殊的学科属性注定了“天赋”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美术生间的朋辈压力难以简单通过“努力”去取得平衡。

(五)高昂成本

       美术生高昂的学习成本长期以来饱受争议,不少的一线教育者都将美术生沉重的经济负担视为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12] [13] [14]。美术学习成本高昂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绘画是一种操作性技能,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许多画材昂贵且不可重复使用。其次,各个院校的美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同,美术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额外培训,此类培训价格不菲,短短半年的美术集训费用至少也是数万,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后,美术生文化成绩普遍堪忧,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绩,不少家长还会再花费一笔钱来对孩子的文化课进行针对性辅导。而这仅仅是美术学习的显性经济成本,此外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美术生在美术学习上投入的成本越多,内心的压力也就越大,如果他们没有取得预期目标,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增加抑郁风险。

(六)抑郁崇拜

       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的人或事物的情感依恋和社会认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展整合期,崇拜现象在这一时期十分常见。这是因为,中学生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通过偶像崇拜来应对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否定自我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情感依托与表现,进而获得一种自我独立感。美术生的“崇拜”有其特殊性,他们不是简单的偶像崇拜,而是对偶像特质属性的崇拜。首先,美术生的学习偶像本身就具有抑郁特质。由于美术学习的需要,美术生会接触到大量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如席勒、梵高、丢勒、蒙克等,他们的作品传递出明显的抑郁感,其生平经历也因抑郁而极富传奇色彩。其次,由于艺术创作的特殊性,美术生容易将抑郁视为一种“天赋”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更有甚者将抑郁视为美术家成才的必备属性,由对偶像的崇拜转变为对偶像特质属性的崇拜,表现为部分美术生以“抑郁”标榜自己的独特性,遭遇一点刺激就顾影自怜。最后,由于“美术生的标签”美术生极易抱团取暖形成“小圈子”使得对抑郁属性的崇拜在其内部快速地传播开来。

  • 美术生抑郁预防建议

       目前,抑郁的干预与治疗以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为主,但心理咨询费用较高,药物治疗则可能产生副作用,且二者均难以根治。因此,对于美术生抑郁问题学校要秉承着“不治以病治未病”的思想,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综合上述美术生抑郁原因笔者认为以下举措可以有效预防美术生抑郁:

(一)端正美育思想,避免偏见现象

      偏见的产生与个体有误或不充分的经验有关,人们对美术生的偏见很大程度上源于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所以提升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就能减少对于美术生的偏见。在学校中,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美育在综合素质中起综合性、协调性的枢纽作用,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端正自己的美育思想,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教师要对美术生应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一视同仁的对待美术生与文化生,为美术生也提供表现机会,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渴望关注与自我展示,美术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组织黑板报设计、教室美化等与美术相关的活动,让美术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收获赞扬和肯定,从而预防美术生抑郁的发生。

  • (二)协调学业任务,减轻美术生负担

       美术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进行美术练习,常常面临学业任务冲突与过重的问题。为了确保美术生在美术练习和文化学习之间取得平衡,减轻美术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美术升学班,将同一年级分散的美术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美术班的课任教师需要了解美术生基本的升学要求与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的特殊性,避免对美术生产生偏见。同时,学校要鼓励美术班科任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加强美术班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引导他们共同规划美术班文化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对美术生的文化学习与美术训练进行科学地权衡取舍,避免二者的冲突,切实减轻美术生的学业负担。

(三)健全学校美育,降低美术学习成本

      美术升学的高额成本主要集中在集训期间的培训费和衣食住行的花销上。假如美术生能够留在自己的学校进行美术集训,不仅可以兼顾文化课程的学习,还能大幅地降低美术学习的成本,但许多学校美术教育力量薄弱,在培训时美术生就不得不离校求学,学习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学校可以加强美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提高,引入专业美术教育人才,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创建学校美术集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实用的资源与工具。同时在校园开展美育活动与比赛,营造美育氛围,吸引美术生留校培训,降低他们的学习成本。

(四)提升家校合作,共同构建预防机制

       预防美术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单单是学校的职责,家长在其中也应当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家校合作,首要的是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将家长看作学校办学的帮助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美术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中学阶段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简单对策,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在家校合作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向家长反馈,而家长们则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分享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积极的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工作。最后,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上,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采用QQ、微信、钉钉视频等途径,做到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

(五)重视心理教育,预防美术生抑郁问题

       想要通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美术生的抑郁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要符合美术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上文对美术生抑郁成因的分析,对于美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有三,第一、增强美术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在文化学习上的成就感。第二、帮助美术生识别压力源,分享相应的压力应对策略。第三、加强美术生的榜样教育,发挥榜样的积极力量。此外,心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时间点。一是艺考前,对美术生而言,艺考是与高考同样重要的考试,艺考临近时美术生压力倍增,故艺考前要帮助美术生调整过度焦虑的情绪[15]。二是美术集训后,美术生从高二暑假开始就会脱离校园环境,在校外画室进行半年的纯美术集训,直到艺考结束后才返回学校学习文化课程。返校后美术生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需要心理教师的帮助。

 

结语:总之,美术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处境与文化生不同,“一刀切式”的管理与教育,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随着美术生群体的不断扩大,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开展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华.高中美术生自我意识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6,14(05):298-301.

[2]于成春. 艺考改革还需慎思谨行[J]. 中国美术,2019,No.52(01):11.

[3]翁红波.重新理解教师偏见[J].上海教育科研,2017,No.366(11):19-23.DOI:10.16194/j.cnki.31-1059/g4.2017.11.005.

[4]顾曼丽,姜茂敏,李志祥等.教师偏见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05):380-385. 

[5]陈慧,邓慧华,钟萍等.青少年早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1):80-83.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2.01.013.

[6]李海垒,张文新.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与抑郁:同伴支持的缓冲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No.172(10):87-91.

[7]杨晓红.浅谈高中美术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07):160-161.

[8]李海英,郭菲,黄峥,陈祉妍. 课外时间分配与父母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2):357-361.

[9]张建军.基于绘画写实观念主导下的当前美术高考的局限性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75+80.

[10]郝辰,陈海鹏.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江苏省美术类高考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20(18):157-158.

[11]罗金远.美术高考生应当思考什么[J].中国高等教育,2011,No.454(Z1):60.

[12]潘瑞.高中美术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2(13):71-73.

[13]杨晓红.浅谈高中美术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07):160-161.

[14]南啸.浅谈高中美术学生艺考前心理调适策略[J].考试周刊,2019(98):153-154.

[15]黄耿东. 高中美术艺考生的应考心理分析及调适[J]. 教学与管理,2022,No.866(01):35-3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