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给孩子一条路,让他自己走 ——与抑郁症孩子的相处故事

                                                          给孩子一条路,让他自己走

                                                                                    ——与抑郁症孩子的相处故事

                                     金婷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 (410000)  18573118112 

【摘要】抑郁症孩子的世界我们普通人很难走进去,也很难理解。但是作为班主任,在缺乏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像心理医生那样更系统的认知他们时,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他,鼓励他,给孩子一条路,让他自己走。

【关键词】抑郁症;尊重;给予希望

案例一:

2018年,我任教高一班主任,在军训结束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长的很腼腆,一说话就脸红,眼睛也不看人,基本上盯着地板。果然,孩子妈妈也没瞒着,直接告知我们孩子有抑郁症。而且是因为中考发挥不好,被孩子爸爸打了一顿以后就成了这样的。看着照片中孩子初中时候胖胖的脸盘和此刻瘦高瘦高的样子,可以想见在暑假这个孩子经历了多少情绪的波动,才会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瘦成这个样子。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抑郁症的孩子,我以前遇到的多半孩子是挂着抑郁的名号实则是不想读书,这次没想到是真的。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发病的时候的样子,他无助的坐在地上,背靠着墙壁,手里拿着电棒,挥舞着靠近他的所有人,眼睛失魂落魄的望着地面,但又对所有靠近他的人充满了敌意和恐惧。这是抑郁症孩子发病的时候的样子吗?我第一次感觉到教育在这样的孩子面前的无力感。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下,他被领去了心理咨询室,我也跟着去了。在黑暗的房间里,他无助的蹲着,不让人靠近,我轻轻的呼喊着他的名字,告诉他我是他的班主任,但是没有任何作用。在心理老师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和孩子的妈妈进行了联系,原来孩子在初中时候还遭遇过校园暴力,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我只能对孩子妈妈先提出一个要求:不能带电棒到学校来了。如何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是我要思考的。在这之后,我安排了一个喜欢说话的男生陪他一起坐,然后不时的从他的同桌口中去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他的同桌反映他不爱说话,跟他说话也不理睬,但是他很喜欢看书,特别是英文书。课后他就趴在桌子上,也不打闹,也不和同学聊天,整个人就闷在自己的世界里。

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我找到所有的科任老师,跟他们讲述了这个孩子的情况,请他们上课的时候稍微关注一下他,可以表扬,但千万不要批评。如果他上课睡觉,也不要罚他,因为他在吃抗抑郁的药物,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他的瞌睡比较严重,所以发现他上课睡觉的话,轻轻拍醒他即可,实在喊不醒,那也不能罚站的,只需把情况告诉我即可。

一个月后,我去他家租在学校附近的房子里进行了一次家访。天气冷了,正好学校发冬季校服,他那天没有来学校。我利用放学的时间把校服给送到了他家。这是第一次接触到他的生活。他家里养了一条很大的拉布拉多犬,穿着睡衣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问题。而且他在看《复活》的英文原著。这是一个高智商的孩子,但是却迷失在了情绪中,真的很可惜。我和他的母亲再一次进行了深谈,其实孩子能力很强,智商也很高,但是可能不太适应学校的生活。他现在是想来读书就来一下,不想来就不来了。这样读下去,其实也学不了什么,既然他对英语那么感兴趣,家长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呢?家长若有所思后,提出了休学一年的想法,想让孩子在家自学,看看效果,如果实在还是不行的话就让他考学出国。我说让孩子在学校在呆着试试看,实在不行再考虑休学吧!

很遗憾,孩子在学校呆的时间越来越短,每次来了,还没有坚持到中午就嚷着要回家,到最后到学校才上了一节课就坚持不下去,直到发展成进校门就想回家。孩子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终究还是让孩子休学了。当孩子在学校短短的时间里,我和他单独聊过很多次。孩子虽然不健谈,但是每次聊天,都可以看到他眼睛里有闪亮的东西,他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只是自己又做不到,他很纠结。在这个过程中,我尽力鼓励着他的优点,笑着和他聊着外面的世界。

再见面是三年后,2021年,他高三要毕业了,我在学校遇到了来照毕业相的他。他看到了我,很开心的和我打招呼。虽然休学后,只参加考试,没有在学校呆着,但是他一直相信着我的鼓励,他要出国了,正在学习德语,准备去德国留学了,还有半年就可以停抗抑郁药了。我想这应该是个很好的结局了吧!

案例二:

2019年,我任教高二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二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特殊的新同学。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娇小,还有点害羞。和她妈妈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孩子已经第三次留级了,正常情况下她已经高中毕业了。为什么总是休学?原来这个小姑娘有抑郁症,而且对于考试非常恐惧,每次要考试就会肚子疼或者脑袋疼。所以每次临到高二的毕业会考就参加不了,因此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留级。他的同学早已去了大学念书,而她还是只能在学校念高二。看着这个弱弱的小女生,我突然觉得她有些可怜,因为他让我想起了高一时候遇到的那个抑郁症的男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发现她看起来和普通学生没有什么差别,能正常交流,也能和老师正常沟通。但是她不肯去做操,不肯集会,不肯去参加升旗,人多的地方都不愿意去,座位也不肯换,只愿意坐在角落里,似乎有人群密集恐惧症。有了高一接触过抑郁症孩子的经历后,我也找了所有的科任老师,把这个女生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让他们多关注她,但是不打搅她,有什么情况向我反映就好。结果几个老师都跟我说这个孩子上课的时候都是低着头,常常一个人在笑,估计手上面有手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之前高一遇到的那个男孩子也是手机不能离身的,现在这个又是这样,想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太难了。

我常常抓住所有能和她单独相处的时候和她聊天,尽管多半时候她都不做声,静静的听我说话。但是她的母亲常常发信息来告诉我,孩子很喜欢我,希望我再多给她一些鼓励。契机发生在临近高二毕业会考的一个中午,她的母亲突然发信息来告诉我,她要接孩子回家。我当时莫名其妙,原来她和孩子在电话里吵架了,孩子闹着要离家出走,她害怕放学找不到她,所以直接中午到学校来接人。可是上午,我观察她女儿明明很好的,没有任何不对的迹象,怎么会这样呢?她的母亲到学校来了以后,我给时间让她们母女聊了一会,但是二人不欢而散。她的母亲甚至在我面前都哭了,她实在是拿她女儿没办法了。看着这个无助的母亲,我有时候觉得孩子真的很残忍,但是作为老师,我不能埋怨,也不能袖手旁观。我找到了躲在柱子后面的女孩,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有些意外,却没有挣扎。我在她耳旁轻轻的告诉她,可不可以相信我。她点了点头,告诉我她妈妈总是干涉自己,她觉得这次毕业考试肯定考不好,她不想去考了,她希望再休学一年。此时离毕业考试只有1个月不到,而且已经报名了,即使不去考试也来不及了。我很明确的告诉她,你若再休学一年,就会遇到自己高一进来的那批老师了,你想想当他们再看到你还在这里时该是怎样的表情?三年了,你都要毕业了,可是读了三年你还在原地,这怎么行?这一刻,她犹豫了。我一鼓作气的抓着她的双手,坚定的告诉她:你相信我,我一定会送你毕业。只要你去考试,我保证你一定会顺利通过毕业会考。虽然我知道结果不一定,但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她相信我的话,甚至动情时刻,我流出了眼泪,抱着她说:你相信老师,我一定送你毕业。此刻,她放下了心防,和她的母亲和解,同意参加毕业会考。而在半个多月后的考试过程中,我叮嘱孩子的妈妈一定要把孩子送进校门才算。好消息总是会来的,最后,孩子奇迹般的考过了毕业会考,甚至在第二年还能完成高考,虽然最后的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能顺利参加考试,进入了大专院校学习,我想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吧!

反思:这两个案例都是我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遇到了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这个抑郁症都是医院方面界定的,我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症状方面的评估。但是两个孩子最后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尊重他们是患者

第一个男生的父亲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抑郁症患者,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逆反读书,所以一直要求我带班上其他同学去看望他,鼓励他走出阴霾。但是我认为过多的关注更会让孩子逆反,从而采取了尊重他们是患者,而不是否定和怀疑。其实表明了我对孩子的相信,我相信你有问题,但是我愿意来帮助你,让孩子对我打开心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相信他们,总觉得他们仅仅是为了逃避读书或者考试而假装自己有病,那么真正有病的孩子其实内心应该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的痛苦不被人所理解。

二、鼓励他们的想法

这些孩子其实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但是优秀的一面不但不被外人看到,甚至都被他自己所否定,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所以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鼓励他们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两个案例中,我都对两个孩子表达明确的鼓励与信任,并且要他们相信我说的话真的会成真。这时候其实很考验老师的"演技"。你不能让他们对你的话产生怀疑,所以你自己都不能怀疑自己说的话,哪怕只是画个饼,也要让他确信这个"饼"是真的能吃。他们两个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在一直慢慢的努力,一个学习德语去德国留学,一个学习艺术去了大专艺术专业深造。

三、家长的大力配合

这些孩子出了问题,多半都与家庭有关。两个孩子都是离异家庭,都是跟了母亲。可以说在成长的路上,母亲的付出是成倍的,甚至母亲更焦虑。两个母亲都因为孩子的事情得了乳腺癌,幸亏都是早期发现及时,才没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和两个孩子的相处中,他们的妈妈我觉得太不容易了。每次问题严重到必须和她们联系时,她们也会第一时间就赶到学校配合解决问题。所以在整个孩子的在校期间,家长对孩子情况的不逃避,不隐瞒,正确的认知和处理都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也便于所有的老师对孩子进行特殊的关照。

每个孩子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只是过客,但是每个孩子在他们的家庭里却是家长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孩子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风雨经历过后或许看来只是一场风雨,但没有扛过去的话对孩子和家人来说就是一场劫难。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可能有限,但是我们在孩子成长和恢复的路上尽绵薄之力,也许就给孩子撑起了一把小伞,引来了一叶扁舟。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就像给孩子指明一条有光的路,让他自己走下去。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