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拉住“胡鑫宇们”: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路径探究

拉住“胡鑫宇们”: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路径探究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 陈 琪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陈海芬 【摘要】该文从近期出现的胡鑫宇事件谈起,将事件带来的启示思考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心理危机的概念、原因以及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文章侧重干预路径探究,从危机事件前的预防、危机事件中的解决和危机事件后校园心理安全的重建,以此来达到对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胡鑫宇事件;心理危机;路径研究 2023年2月2日,有关部门就胡鑫宇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胡鑫宇同学系自缢死亡。震惊之余,人们也开始慎重思考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胡同学不是近年来第一位自杀的青少年,这类痛心的新闻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当面对这样的事件,特别是当这类事件真实发生在自身周围时,我们常常会觉得突然,但其实,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多数时候不是一瞬间的决定,在这个念头发展成行为的过程中,是会给与一些信号的。 从胡同学的成长史看,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邻居口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谁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个孩子会选择这条路。但是从官方信息中,我们又发现他的自杀是有迹可循的。他的成绩从原来的全校第一,变成了需要看老师脸色的“差生”,他最引以为傲的成绩,在这个群体里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这让他的价值感、成就感、优越感一再受到打击。难以适应的新环境、难以接受的新情况、内向的性格、高傲的自尊、交流鲜少的亲子关系、还未建立的同伴关系,让这个少年陷入了睡眠困难、交流困难、情绪困难的境地。 如果可以、如果可能、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从胡鑫宇事件中受到哪些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呢? 一、了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概念与成因 青少年心理危机是指在青少年在面临沉重打击或突发变故,却无法逃避,也无法应用自己的心理资源与以往的应对策略加以调节时,陷入的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这种失衡状态是消极的,甚至是无法自我控制的。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缓解,严重情况下青少年可能会出现认知、情绪、行为的功能紊乱。 青少年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遗传因素,还有受到多重原因的影响,如学校、家庭、社会等。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危机的产生有些是因为突发事件,有些是因为日积月累。从事件维度上看,引起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原因包括:新环境适应困难、重要他人的离开、关系破裂、丧失重要功能、家庭经济状况过差或遭遇意外变故、遭遇重大事件、家庭暴力、考试失利、比赛失利、支持系统缺失等等。 二、清晰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信号与识别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与识别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呢?作为家长、老师、同学我们通常容易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到: 1.睡眠饮食情况。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如睡得过多、或者睡得过少,入睡难、睡眠浅、做噩梦、常惊醒等情况。吃不下饭或暴饮暴食,内分泌紊乱情况。 2.情绪情感情况。情绪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如多数时候处于心境低落、开心不起来,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对学习和生活极度失望,感觉无助、无力、没意义,持续处理情绪低落状态。 3.人际关系情况。如青少年不想与他人接触、交流、互动,性格突然变得有点内心、不想说话。不愿参加日常学习、活动,不与老师、同学联系,想当“隐形人”。 4.日常行为反应。在言语上出现消极语言,可能涉及抑郁、焦虑、不安、恐惧、无意义、无价值感。在注意力上出现涣散信号,经常出现与当下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在行为上,可能会谈论或收集自杀的话题,可能出现自伤、自残、自我毁灭性行为,询问涉及危险的信号,包括关于药品的毒性、危险地点的寻找、死亡的方式等等。 以上信号可能出现在社交平台、日记、笔记、试卷等地方,也可在日常观察和交流中获取,亦可在学校心理普查中从测评数据中得到。在结合心理普查数据和多方信息资源后,可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做出评估判断,对高危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熟悉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管理与路径 青少年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时间轴上分别以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后的不同机制来达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危机临发应急机制、建立危机后续保障机制的目的,从不同维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育人。 (一)危机发生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预防心理危机的工作,要求在平时就做好预防、预警和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实践证明,心理危机干预的难度可以在预防工作中大大降低。很多重视国民心理健康水平国家心理危机的体系建设重点放在预防上。构建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涉及组织、制度、宣教、评估筛查制度等复杂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 1.通过家校社协同,实现资源最优化。积极争取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合理调配资源,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统一、协调、高效的组织网络系统。 2.通过各部门协作,达到人员制度化。发挥校内各级各部门的作用,使各机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尽快完善校内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人员协同树状图,清晰各人员的职责和工作。 3.通过多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全面化。心理危机干预的认知模式强调,在危机来临时,要克服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变故,如果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有一套关于危机的知识体系,就有了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意识和应对常识。因此,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预防灾难常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常识的宣传教育。 4.通过及时心理筛查,捕捉危机超前化。用学校的心理测评软件和工作,以及专业人员的实践工作开展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普查工作。这项工作是预防机制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心理测量的前瞻性、科学性,通过信效度较高的测试来分辨和识别学生的问题。根据测量结果,筛选出需要干预的学生。并将需要干预的学生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建立多级反馈制度。 5.通过生命课程教育,达到心育渗透化。珍惜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重视对生命的关爱是建立健康观的基础。通过在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化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得到关爱生命的基本常识,获得自我帮助和提升的方式方法,进而减少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 6.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实现心育全员化。帮助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异常的症状和表现,了解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应对原则。 (二)危机发生时——建立危机临发应急机制 1.规范危机干预流程,明确危机救治方向。如果不幸真的发生,学校要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首先,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库专家,在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领导下,根据危机事件的级别和心理损害程度,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程度进行评估,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案,对进入救援现场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工作。二是对危机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分类干预。简单地说,就是对没有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普通人群进行心理保障,对罹难者家属、伤者等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危机干预。最后,及时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如因抢险救灾造成的替代性心理创伤。 2.启动危机干预小组,避免人员多重伤害。确定人员组成及人数,主要包括学校行政领导、学校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安全保卫人员、医疗救护人员、总务人员等,并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明确。 3.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对象,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对校园内出现心理危机的对象进行干预。①当事人干预:直接当事人或事件中的群众。②与当事人有关的人或群众:不在事发现场的人或群众,但与当事人或群众有密切联系的人或群众。除了在校园危机事件中受伤的人,还有目睹了这场危机的发生学生和老师。③当事者亲属的群体性干预:针对当事者或当事者亲属的群体性心理干预。 (三)危机发生后——建立危机后续保障机制 如果学校确实发生危机事件了,可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处于动荡期,为了更好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校园心理安全的重建显得十分重要。这种安全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内化成心理过程,使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符合学生行为标准,这项工作为了最终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1.加强校园心育宣传,开通求助绿色通道。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组成了网络平台、广播台、校报、宣传窗、黑板报、讲座等为一体的宣传网络,通过家校社资源,建设心理求助的绿色通道,为遗留创伤的学生提供第一时间的心理援助。 2.加深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心理服务水平。专题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学期我们可以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有目的有系统的开展讲座。对教师可以是危机的干预何筛查工作、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心理问题的识别工作等。对学生的讲座可以涵盖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处理和表达、意志力的养成等等方面。对学生家长的讲座可以包括家庭教育的方法学习、亲子关系的沟通技巧、高效优质的陪伴等内容。为师生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心理服务。 3.拓宽心理工作渠道,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心理中心可以与其他部门联动,开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如课外心理实践活动,提升心理素质;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动周,营造快乐校园;与学校德育处合作构建阳光校园;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肯定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多维度的评价学生。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和管理每一所学校的重要工作,无论怎样做,都是需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可利用的内外部资源,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措施,对当事人因危机事件而产生的心理失常和行为失常进行调整、控制、限制甚至消除,使已有的心理危机和心理失衡状态得以解决。让危机事件带给人们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用健康的行为学习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让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增强。 本文是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地市一般课题《初中心育全员导师制的家校社协同研究》(课题编号尚未公布)和2023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多学科融合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探索》(课题编号:TZ23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的通知[EB /OL].(2015).http://www.zjedusri.com.cn/. [2]张俊,廖艳辉.心理危机与远程心理干预[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2):210-212. 通讯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乌石路169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 邮编:318000 收件人:陈琪 联系方式:13968647889 邮箱:332661757@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