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变得不愿意倾诉?
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由“小话痨”逐渐变成“沉默者”。家庭作为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往往处于无知甚至无视的状态。学校有责任对家长开展心理关怀,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积极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心育系统功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育指导
一、现状分析
至今仍记得在一次家长学校讲座结束后,一个家长跟我抱怨,说她的孩子都上五年级了,还特别幼稚,每次放学回家总唠叨和同学之间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他同桌把口水吹成泡泡这种恶心的事也跟她说。她就很不耐烦,问孩子能不能说一些有意义的事,结果孩子不说话了。后来孩子也很少再跟她说起班上的事情。
在很多父母看来,所谓有意义的事情,无非就是孩子学业上的事,但从最近连续几年做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父母跟他们谈学业功课方面的话题。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令他们惊讶、新奇的事情。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孩子,他可能第一次看到有人把口水吹出泡泡,所以觉得特别神奇。如果父母在孩子谈论“好玩的”事情时反应冷淡,甚至指责孩子总说些“没有意义的事”,孩子很快就会不愿意跟父母交谈。请看下面的调查结果:
1.你希望父母和你说些什么话题?
不知道 | 20% |
做人处事 | 60% |
网络和游戏 | 10% |
音乐和歌手 | 3% |
学业功课 | 6% |
不想和他们说话 | 1% |
2.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十句话是什么?
所有父母都会说的一句话 | 你看人家***,成绩那么好,你呢? |
父母最伤孩子的一句话 | 不要试了,你肯定不行。 |
父母最让孩子气恼的一句话 | 不是早跟你说了,你就是不信! |
最让孩子着急的一句话 | 还不快点,做什么都这样慢。 |
最不理解孩子成长特点的一句话 | 跟你说多少遍,你还记不住。 |
父母最自以为是的一句话 | 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
父母最不尊重孩子学习兴趣的一句话 | 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它能帮你上好学校(大学)啊? |
父母最让孩子绝望的一句话 | 你怎么这么笨! |
父母让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的一句话 | 哭有什么用! |
父母说完后果最严重的一句话 | 你太让我失望了!(升级版: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 |
3.你怎么解决烦恼?
找朋友谈心 | 35% |
听音乐 | 21% |
睡觉不想它 | 17% |
出去玩 | 8% |
找父母谈 | 7% |
其他 | 12% |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总是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不愿意与父母倾诉。父母的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父母强势的态度。当父母强势,孩子没有能力对抗时就会选择逃避,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当孩子有能力对抗时,就会选择与父母对抗、争吵,激发亲子矛盾。二是父母的消极回应。首先是语言上的消极回应,当孩子倾诉时,父母总是以“哦哦,知道了,知道了,赶紧去写作业吧。”每次都这样,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倾诉的欲望。其次是行为上的消极回应。当孩子倾诉时,家长表现的很不耐烦,在做其他事情,并且总是打断孩子倾诉。最后是情绪上的消极回应,“这算个什么事啊,也值得你难过半天?……”
父母不尊重孩子,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1.“家长制”心理。在父母传统的观念里,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孩子的东西全是父母给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想怎么管教孩子就怎么管教孩子,孩子必须听父母的。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脾气急躁的父母往往会做拔苗助长的事。肆意责骂,体罚孩子等,都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耐心,只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想让自己省心,所以做不到尊重孩子。
3.不了解孩子心理成长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都会不断地发展,孩子的心理会由依赖父母逐渐变为脱离父母,所以孩子不愿意一直被父母管制。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很听话,但当孩子的心理渐渐成熟时,就需要更多的尊重和自由,这时父母就不能一味压制孩子了。家长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就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所以,要想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沟通方式,谨慎对待孩子的情绪。
二、沟通支招
1.语言积极回应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父母非常喜欢也很善于倾听宝宝的表达。当孩子肚子饿了哇哇哭闹的时候,父母会说:宝贝,你饿了是不是,妈妈马上给你冲牛奶!当孩子吃饱了发出“咯咯”的笑声时,父母会说:宝贝吃饱了,很高兴是不是。当孩子外出不想走路,蹲在路边哼哼唧唧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宝宝累了,不想走路,想要抱抱对不对……那个时候孩子小,没有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是家长都能做到积极倾听并认真地去解读,然后给予积极的语言回应。因此婴幼儿期的孩子都是很黏爸爸妈妈的,亲子关系也非常和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长的脚步逐渐转为常态,父母的重心也回归到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里,父母很多时候就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孩子的表述,没有做到在倾听的同时,积极地用语言去回应。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跟父母倾诉的兴趣。
因此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用心聆听孩子的表述,给予积极有效的语言回应。比如当孩子分享因为进步获奖,父母可以回应:“你太了不起了,快跟爸妈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孩子倾诉失意之事时,父母可以回应:“我能感受到你的难受。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原因,下次就知道怎么办了。”当孩子分享中突然卡壳时,父母可以回应;“那后来怎么样啦?我们很好奇哦。”
2.行为积极回应
“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吧,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听你说。”“妈妈,你觉得有趣吗?”“等一会,你去帮我在冰箱里拿个鸡蛋。”这样的生活场景父母都不陌生吧,说不定生活中自己也有同样的行为。
做父母的都想自己所说的话能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自己在说话时,孩子能够调动一切思维跟着自己的语言“行走”。但是,你有没有反思一下:每次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家务,看着孩子的眼睛,仔细地听孩子的倾诉呢?总听一些父母在抱怨,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从别人口中知道的,孩子和自己的话越来越少,就是说也说不到一块。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平时工作忙、压力大,回到家要忙着做家务,也有情绪不好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当孩子积极地和我们倾诉时,很多时候父母会不自觉地在忽视地听、假装在听、或者有选择地听,但是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从父母的行为中,读懂很多信息。父母对孩子的倾诉在行为上很敷衍的话,孩子慢慢就不愿意和父母分享他的喜和忧,也觉得没有必要倾诉了。
那么在孩子和我们分享的时候,积极的行为回应是怎样的呢?
(1)和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因为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眼睛,来判断我们是否在认真地倾听,在倾听时和孩子目光交流,会让孩子感觉到尊重。
(2)对孩子的表述,时不时地给予点头或者微笑,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的表达更积极。
(3)在倾听时,避免分心。例如:看手机或者文件等等。这样会让孩子误认为你对他的讲述不感兴趣,也会让他不能集中精力去讲述。
(4)在倾听时,偶尔提问。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更准确地理解内容,还会增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孩子表达得更完整。
(5)复述孩子所说的话。用自己的话重复所听的内容,可以检验自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也能了解孩子表达得是否准确。
3.情绪积极回应
什么叫情绪积极回应?就是当孩子与父母倾诉他的情绪感受时,父母要表现出专注且有很有兴趣的表情,跟着孩子表述的内容,情绪上要有所变化。
例如:他委屈的时候,你也感觉很难受,他高兴的时候,你会跟着他一起快乐。他焦虑的时候,你能体谅他的难处……要不时地用:是的、你说得很好、我理解、我也感受到了……这样的语言去回应孩子,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父母的这些表现,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我很关心、我感受到了、我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这种倾听是带着感情去听的,有同理心的在听,这样的倾听方式就很容易和孩子做到心灵相通,亲子关系的和谐也是水到渠成。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孩子作业太多,跟妈妈抱怨。如果妈妈直接来一句:抱怨什么,别人不都是这么多作业,赶紧做。这样的回应,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会对这样的妈妈有亲昵感吗?显然不能,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和这样的妈妈多交流。如果妈妈换一种回应方式对孩子说:是的,妈妈也感觉作业有点多,哎呀,我的宝宝太辛苦了。来,妈妈抱抱,休息一下我们再写作业。显然第二种回应是非常好的,这个回应很能理解孩子的抱怨:他不是真的不想写作业,因为作业太多,他只是想在情绪上宣泄一下,希望他的烦躁,有个人能理解。
当孩子倾诉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马上对孩子所说进行评价,而应该先认真听完孩子的话。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做出回应。比如家里大宝抱怨收到的礼物比二宝少时,妈妈说:“大宝你是担心妈妈爱你是不是跟爱二宝一样多是吗?”此时妈妈无需再多说,只有紧紧抱住大宝就好。
(2)就孩子对事情的感受做出回应。比如当孩子告诉父母,因忘记写家庭作业被老师误会是故意不写时,家长可以回应:“老师这么说时你一定很尴尬。我猜测你在心里一定也说老师不好。”“妈妈,你是怎么知道我心里确实这么说的啊?”“当我们被误解时通常都会这么做。”于是孩子笑笑不说话了。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3)用细节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比如当一个孩子失落地说自己数学不好时,父母可以用诚挚和理解回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以上这些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从孩子的倾诉中去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有哪些期待;领会孩子的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成长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去喝彩。用自己的体贴和关爱去助力孩子的成长,营造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彭旭,董洋: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家庭亲子沟通感的干预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5(1):18-19.
[2]黄新苹.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全面二孩”政策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24-28.
[3]李旭,李志鸿,李霞.家庭亲密关系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D].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9(3):387-391.
江苏省南京市葛塘街道润富路236号 211505
南京江北新区南京市长城小学 徐庄敏
xzm204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