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双减”背景下以“积极心理+”构建学校七彩教育体系

“双减”是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和行动,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其前提是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努力让学生朝正向发展[1]。自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开创性研究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和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走过了二十余年,已成为当今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种主流趋势。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的描述中也特别指出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基于“双减”背景,立足立德树人,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积极心理+七彩教育”的模式开展序列化积极教育活动,即热情红——“积极心理+素养教育”、创造橙——“积极心理+生涯教育”、温暖黄——“积极心理+家庭教育”、希望绿——“积极心理+特殊教育”、乐观青——“积极心理+生命教育”、自律蓝——“积极心理+品格教育”、典雅紫——“积极心理+特长教育”,助力每一个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实现自觉学习、自主创新、自我成长。

一、红色“积极心理+素养教育”:师资先行提素养,储蓄能量助成长

红色,象征热情。减负不减核心素养,“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应着眼学生核心素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指出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积极心理。学校实施“积极心理+素养教育” ,明确“素养教育”内涵,将育人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有其需具备的素养与能力;不仅仅把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还有学生是否学得快乐,是否有兴趣,是否在各方面获得成长和发展,即关注对学生是否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与形成必备的积极品格,从而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基于学生素养提升议题,定期开展“幸福讲堂”、“爱·育未来”校本培训活动,引导各个学科教师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要义,善于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有热情,对生活有期待,对理想敢追求。既拓展了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也助力其内心世界建立秩序和价值。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储蓄心理能量与资本,以实现在巨变的外部世界中实现目标,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与喜悦,这一过程验证了素养教育所提倡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一系列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内化的观点[2]

二、橙色“积极心理+生涯教育”:开发课程促体验,七彩岗位强担当

橙色,象征创造。减负不减终身成长,“双减”背景下,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结构重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个体都有内在潜力,强调积极人格特质是需要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3]。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个体的建设性力量,使其能力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学校以“积极心理+生涯教育”,减负增效,开设“人生无限公司”学生校本生涯启蒙课程。该项课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渐进、有所侧重的生涯教育体系,包含生涯唤醒、自我世界、职业世界、专业路径、资源盘点七个模块。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和切身体验,启蒙生涯认知,掘其特质与潜能,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同时,与班级每日“七彩岗位”体验活动相结合,设置学业辅导员、卫生管理员、绿植养护员、文明小交警、安全小卫士、图书管理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多个岗位,学生可以自荐,也可以竞聘上岗,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体验中熟悉岗位职责,相互协作,达成生涯启蒙教育,为日后更好地完成职业规划与选择奠定基础。

 “积极心理+家庭教育:积极养育发展家校合力共育才

黄色,象征温暖。减负不减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系统,也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一环。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意识,明确家庭教育的定位。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家庭教育”,探究积极养育理念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整合课程资源,发展师资队伍,系统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优化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探索出一条促进家长素质提升、学生积极成长、学校教育优化的家校共育之路[4]。以序列化工作坊模式,组织“积极养育 育见成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活动,倡导各个家庭设置规则,让爱和规矩的理性结合,“无条件的爱”里“有坚定的规则”,助力实现更具实效的教育结果。组建“心桥工作室”,搭建网络平台,与家长相约云端,每周四晚上8:00-9:00开展“云端上的‘育·见’——线上积极养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活动。以QQ线上直播与在线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与关系,以实现“双减”背景下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绿色“积极心理+融合教育”:育心助行燃希望,发挥优势绽光彩

绿色,象征希望。“希望”是积极心理学关于心理资本四维结构研究中提出的重要维度[5]。减负不减特需课程,“双减”背景下,持之以恒推行全人教育,为每个生命赋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探寻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关注孤独症、智力迟缓等特需儿童,学校以“积极心理+融合教育”,帮助其挖掘“心理优势”,提高其“心理资本”并建立持久的发展资源。启动“小苔花”资源教室成长团体,因材施教,通过设置多元化的个性辅导课程,运用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针对不同特需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性格优势,改变单一的以学业水平为依据的评价标准,从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艺术能力等多方面实现过程性评价,让“小苔花”们在积极教育中也学“牡丹”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与此同时,为其家长开设“静待苔花开”家庭教育工作坊,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开展“生活中的三件好事”每日一记、“我的眼里你最美”优势新应用、“谢谢你爱我”感恩回信等活动,加深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特点了解,通过辅导活动舒缓家长的情绪和压力,引导家长走向自我成长的道路并在成长中看到希望,以更好的自己助力孩子绽放光彩。

、青色积极心理+生命教育 :自我教育激潜能,阐扬生命真善美

青色,象征乐观。减负不减生命质量,“双减”背景下,学校需进一步重视“自我教育能力”这一学生生命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以“积极心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个体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生命质量。以尊重人性为基础,以赏识为先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特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校园心理剧,则是通过反映学生身边励志的校园生活故事,感受与彰显生命中的真善美。通过参与校园心理剧的正向体验,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不断地对照,窥见自己发展的状态,并不断缩短距离以达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活动前,心理老师就如何选择题材,如何编写剧本,如何进行编排,如何进行后期制作等提供细致的指导。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新颖、活泼的表演形式,既锻炼了自身的表演能力,又同伴一起感同身受,在自发、和谐、轻松的状态下学会心理调适能力,释放了自我,如根据电影《心灵奇旅》改编的校园心理情景剧,传递着积极的生命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火花”,火花不是目标,当一个人想要认真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点亮了。该剧理清构成生命的一切美好、惊喜和充满趣味的元素,点燃生命的火花,学生从中学会乐观面对生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阐扬生命。 

六、蓝色“积极心理+品格教育”:正念训练养习惯,阳光心育长品格

蓝色,象征自律。减负不减人格发展,品格教育是“双减”背景下对五育并举的新要求。围绕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研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积极品质[6],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品格教育”,编制《小学生阳光心理学堂》校本心理健康课教学素材,探索出一套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阳光心理课”,构建“五环节”教学模式,即以阳光暖身活动,感知主题;以典型励志故事,启迪心灵;以积极主体活动,激发潜能;以正向深度分享,补给能量;以有效拓展活动,滋养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7]。如,基于正念训练基础,启动“我的21天修炼计划”自律能量储蓄活动,各班发给学生“我的21天修炼计划”能量卡记录卡,学生结合自己的目标设定微习惯养成项目,坚持做到并记录21天,达成兑换“自律星”一枚,并获评为班级“自律小达人”。以此激发学生行动与思考的自觉,每天进步一点点,促使其在每一天的积极进取中形成自律品格。充分发挥评价与诊断的效用,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积极品格形成的有效措施与评价机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七、紫色“积极心理+特长教育”:七彩社团培兴趣,精技善艺蓄能量

紫色,象征典雅。减负不减特长培养,“双减”背景下应进一步重视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学校提出“积极心理+特长教育”,科学开设精彩社团,成就学生七彩梦想。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学生私人订制特长拓展“光谱课程”。取七色光,围绕“德沁丹心”(品德与修为)、“雅韵橙香”(文学与艺术)、“萌童金赞”(社会与生活)、“活力碧秀”(运动与生命)、“科润青苗”(科技与创新)、“梦飞蓝天”(世界与未来)、盈采紫云(生涯与规划)[8]开设了特色发展社团,学生可通过“走班制”模式自由选择,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为不同能力水平与特长的学生设计分层定向竞赛: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育见’LOGO我设计”“育见”学生成长中心LOGO设计征集活动中,征集的作品有寓意校训博雅与坚毅 的“小毅小雅”,有象征积极乐观的“心心小天使”,有代表知识渊博的“心理小博士”……每只吉祥物都蕴含着学生对中心的积极想象与美好期待。三、四年级的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勾勒出“我心中的心灵乐园”,展示会上的作品彰显着学生的巧思——有放松舒心的软垫秋千,有可以尽情倾诉的心灵树洞,有静谧辽阔的缓解“心”空……五、六年级撰写“我的特长养成记”心灵成长,用一个个励志的特长养成故事,我手写我心,分享着自己技能发展的点滴与感悟。“双减”背景下,在七彩活动中,学生积蓄积极力量,并逐步养成典雅气质,文雅谈吐,优雅举止,高雅品位。

、七彩“积极心理+X”:全面贯彻成体系,立德树人向未来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力量和美德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双减”背景下,应持续探索多元有效的减负增效育人途径,因此,学校探索“积极心理+”,应注意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序列化七彩育人活动时,不断深化对积极心理学核心奥义的理解与运用,既要有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观,更应具备积极视角的育人观,将“积极心理+”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如后续能通过深度挖掘与运用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乐观型解释风格[9]等积极心理取向的重要内容,在“双减”背景下实现“积极心理+X”,助力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 “双减”与深化教育改革[J]. 人民教育, 2022, 1(21).1.

[2]曹瑞. 积极心理品质:核心素养的DNA[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 (2).25-28.

[3]边玉芳, 吴洪健, 张玲玲.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6).115-118.

[4]苏巧妙. 积极养育理念下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 基础教育参考, 2021, 327(3).74-77.

[5]仲理峰. 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3).482-487.

[6] 孟万金,张冲, Richard Wagner.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研发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62-66.

[7]苏巧妙.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499(21).74-76.

[8]张计蕾. 创建校本七彩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J]. 基础教育参考, 2016, (8).15-16.

[9]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11).3-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