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农村小学“欢聚式家访”的良性互动策略探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的普及,面对面的入户家访逐渐被QQ、微信等现代化网络交流方式所替代。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这种“短平快”的网络交流方式容易导致农村小学生、教师、家长沟通意愿不强、沟通不畅、能力较弱等问题;再加上农村大部分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尤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留守儿童、残障儿童、贫困儿童等缺少关心和爱护,更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相比之下,入户家访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到学生的更加全面、立体的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家访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入户家访的作用也不能被代替。

而传统的入户家访往往存在三种问题:一是“亡羊补牢”型,计划性差,随意性强。只有学生出了问题,老师才会登门家访。家长见面就问“老师,我家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啊?”二是“话匣子”型,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说很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对着家长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三是“揭短”“告状”型,互不理解,沟通不畅。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埋怨老师不会教,一方埋怨家长不会养。这样的入户家访导致教师厌烦、家长尴尬、学生害怕。针对这种现状,我创新性地开展了“欢聚式家访”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家长邀约、师生小分队组团家访、学生特长展示、家庭教育指导、师生谈收获、我要上媒体等流程开展家访活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家长邀约”让学生和家长做到“我的家访我做主”

 “欢聚式家访”的预约由老师转变为家长邀约,家访的时间和地点由家长决定,一切以方便家长、服务家长为宗旨,给学生和家长选择的“弹性权”。

确定时间地点,家长发邀请函。由于农村家长大部分干农活,工作时间不固定;一部分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吃住;还有的家长开店或办厂,一家人长期吃住在厂里或店里。因此,家访的时间和地点完全由家长决定,家长只需将“家访邀请函”和位置微信发给班主任,家访小分队就会如约而至。经过一段时间的家访实践发现,家长家访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工作日午饭后或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如果安排在工作日,午饭后由班主任和1名任课教师开车带领小分队成员去家访。如果安排在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小分队成员由家长负责带领到被家访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既确保了学生安全,又让更多的家长参加家访、体验家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

了解家长需求,形成反馈提纲。家长邀约家访的同时还要填写“家访邀约单”,并在“家长困惑”一栏填写自己想要了解的孩子的信息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教师接到邀请后,还要通过电话、微信等途径与家长进行初步沟通,进一步明确家访的要求、内容和家长的需求,然后充分听取学校、年级、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意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于师生家访小分队对症下药、摸准脉搏、有的放矢, 形成要向家长反馈的提纲,使家访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特长展示”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精彩,从而“相信自己”“飞得更高”。

欢聚式家访不是“揭短”“告状”,而要让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家访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特长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自己最出彩、最亮眼的一面。学生、家长和老师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真诚有效沟通,一起欣赏被家访学生的特长展示,提升自信心,促进健康成长。

教师长善救失,放大镜挖特长。在具体的家访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也想邀请小分队家访,但却由于找不到自身特长而苦恼。事实上,在“唯分数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化教育下,老师往往过度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被忽视、被遗忘。针对这个问题,我以此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角度,发动班主任和老师行动起来,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挖掘、寻找、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尤其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等特殊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更多的信任和激励,让他们的闪光点和特长能够通过教育引导,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他们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可能。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特长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音体美特长,比如:歌曲演唱、武术表演、绘画表演、舞蹈表演、器乐表演等。二是学科特长,比如:英语模仿秀、英语大家唱、散文诵读、诗歌朗诵、数学口算等。三是综合实践特长,比如:厨艺展示、玩转魔方、科学实验、魔术表演、即兴演讲等。经过引导,我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把握好,闪光点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一年级学生肖传奇能现场就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数;高年级的学生会表演拉丁舞、广场舞、古典舞、扇子舞等舞蹈;中年级的学生会现场表演科学小实验、厨艺展示、爱国演讲等等。只有老师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组团家访”让学生、家长和老师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欢聚式家访”以学生为主体,变传统的教师单独家访为师生“家访小分队”组团到学生家中家访,小分队成员分工合作,结合自身特长担任主持人、摄影师、录像师等工作,激发了学生家访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互动交流、组织协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和凝聚力。

组建家访小分队,分工合作促提升。经过家访实践,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三种“家访小分队”组建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由班级每周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组成,小分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近期表现情况进行调整,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二是由被家访学生亲密的好朋友组成,有利于学生吐露心声,更便于老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由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组,但同时要兼顾问题学生、男女学生、贫困学生等学生的合理搭配,分组后轮流到学生家中家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提升的机会。

师生组团去家访,榜样示范促成长。师生小分队成员共同到学生家中家访,近距离地实地参观受家访学生的书房、观看特长展示、聆听父母细数孩子的优点等,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整理房间、广泛阅读、帮父母干家务活等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同时也了解到了父母的艰辛,感受到父母的付出与爱,增进了彼此情感,促进了家庭和谐,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家访诊断”凝聚家校合力,实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四方“合作共赢”。

在家访过程中,师生家访小分队走进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全面了解学生监护人情况、家庭环境、期望水平及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学校教育的家庭因素。教师及时向家长传播科学育人理念,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实现了送“教育”上门,送“教育服务”上门,做到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家长心声面对面倾听,育人策略一对一探讨。

把脉问诊发现问题,传经送宝及时疏导。在小欣(化名)家进行家访时,我发现她的书房的节能灯距离书桌太远,光线严重不足影响孩子的视力。于是我建议父母为其购买一盏台灯,孩子的爸爸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感到羞愧,当场痛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为孩子购买了一盏台灯。

家长反映小岳(化名)上课经常好动,认为是一个坏习惯,为此多次尝试纠正,但最终都未成功。我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教育观念,由于学生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的喜欢在动中学,有的喜欢在静中学,要因材施教,没有必要整齐划一。据我观察,陈东岳虽然上课时有时玩钢笔,但当我提问他时,他都能对答如流,说明他一直在专心听课,玩弄钢笔是无意识的动作。可家长总是在唠叨他的这个行为,反而进行了强化,导致他上课一直玩弄钢笔。自从那次家访后,家长再也不提这件事了。最近我惊奇地发现,他上课再也不玩钢笔了。

我到小旭(化名)家家访时,他的爷爷说:“这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我当即纠正了他这种赞美孩子的错误方式。我告诉他,“永远不要夸奖孩子聪明。从心理学的角度,夸奖孩子‘聪明’是一种‘固定性思维’,当孩子表现好时夸他们‘聪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为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要夸奖孩子的具体行为,比如:你真努力;你做事情的态度很不错;你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真好;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

家长“挑刺”提建议 学校提升促发展。每次家访结束时,家长都要在家访记录单上填写“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为老师和学校“挑刺”,学校采取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透明度,促进了家校合作,提升了家长满意度。比如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立即采纳了家长的建议,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葫芦丝、拉丁舞、武术、篮球、棋艺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有的家长建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学校立即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开放了学校图书馆,完善图书借阅制度,增加图书的阅读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了书香校园建设。

五、“家访反思”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升了自信心。让教师提升了教改水平,促进了家校合作。

家访结束后,家访小分队成员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书写家访的心得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被家访学生也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参与家访的家长也纷纷书写心得体会,畅谈感想,抒发感激之情。教师还要剪辑整理录制的学生特长展示视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孩子的特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书写所见所闻,提升写作能力。我班的家访小分队成员周仕帅写作水平进步有了很大地提高。他到丁潘然家家访后写道:她的家很大,在院子中种着一棵柿子树,不过此时是冬天,树上只有一些红的像灯笼一样的柿子,“汪汪……”一阵狗叫,那是一只在车库里睡觉的小狗,它被我们吵醒了。……她开始表演拉丁舞了,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都入迷了,屋里响起了阵阵掌声。这一次的家访也如愿圆满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一下午的学习之旅。在孙长旭家家访后写道:一进他家的大门,就看见了一堆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玉米,整个房子都散发着丰收的气味。从他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不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而且语言生动活泼。

书写心得体会,提升自信心。“实验成功后,我们又是鼓掌,又是跳,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也知道了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学生孙膑膑在被家访后写下的一段话,他平时不善言辞,但家访过后,他开朗了许多。在王欣妍家家访后,小分队成员周思涵写道:王欣妍的才艺是拉丁舞《恰恰恰》,听说她已经学了八年了,我想说坚持下来不容易,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件事,那么便要坚持。“放弃”有十五笔,“坚持”有十六笔,差之一笔,失之千里,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家长畅谈感想,抒发感激之情。“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让我感受到老师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能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更多信息,能和家长讨论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改善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这次老师冒雨进行家访,我特别感动。” 家长朱良兵这样写道。有的家长还对老师表示感谢。家长白梁花写道:“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去,您洒下滴滴心血。老师就像一颗大太阳,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老师就像孩子知识路上的导航,把孩子导向诗和远方。孩子就像一颗颗小嫩苗,老师的每一次付出,都像春雨一样滋养着孩子的心田。”

教师反思整理,不断改进提升。“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提供了多少财力上的支持,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才是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家访结束后,家访教师陶小月感触颇深。家访老师书写心得体会,总结家庭教育的收获以及家访的经验和不足,以便进行改进和提高。同时,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剪辑整理特长展示视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视频号、抖音等媒体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孩子的特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面对面交流的家访仍然是通讯工具和网络平台无法替代的。欢聚式家访让我们深入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坐在一起,面对面,促膝谈心,沟通感情,全面地了解学生“原生环境”,拉近师生距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更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同时还能关注到特殊家庭的学生和后进生的情况,做到精准资助和帮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班主任每次都要留存家访材料,等到学生毕业后,为每个孩子制作成长历程的视频,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农村小学“欢聚式家访”的良性互动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JXY408

(作者单位: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中心小学,聊城,252023)

 

参考文献

边玉芳, 袁柯曼& 张馨宇. (2021). 我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分析——基于我国9个省(市)的调查结果. 中国教育学刊(12), 22-27+78.

胡明山. (2014). 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eds.) 2014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pp.77-78).

青玉. (2021). 山东省制定发布中小学家访八条要求. 青春期健康(03), 20-21.

赵兵. (2021).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家(48), 10-11.

朱仲贤. (2022). 促进责任赋能多赢——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之际. 青春期健康(01), 8-1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