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洞察心理 以心换心 ——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对策

洞察心理  以心换心

                     ——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一位心理高危学生的干预过程为例,首先例举了与高危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困境,接着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分析了存在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家校权责不清,站位不同,沟通不当等。最后探讨了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有效对策:给予希望,明确共同目标;正向沟通,共情家长感受;家校合力,助益问题解决;相互支持,强化家校同盟;签订契约,加强动态管理。

关键词:高危学生;家校沟通;困境;对策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中明确指出:当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如近期家庭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重大考试或事件出现严重失败;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等,导致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可认定为严重危机学生。若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重大危机,如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如患有重度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患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对于以上两类高危学生,学校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交流家校双方了解的信息,共同探讨策略,便于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度过危机。实际操作过程中,与高危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往往存在家长否认、拒绝、回避、推卸责任、资源缺乏等困境。下面以某校跟小明同学妈妈沟通一事为例,详述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对策。

一、例举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

小明,某校高二男生,学习成绩一般,在校不太愿意跟同学交往。老师发现他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呆。一次数学课上,同学发现他用刀片划自己的手臂,课后马上汇报班主任。班主任了解到该生这种行为已持续近半年,内心痛苦时会控制不住地伤害自己。小明自述一年前看过心理医生,也吃过抗抑郁的药,但是现在已经停止了。班主任带领小明去校心理辅导室咨询,心理老师在谈话中发现小明有自杀意念,长时间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已严重困扰他的学习和生活,建议家长尽快带小明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班主任一方面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小明的情况,一方面电话联系小明妈妈,告知小明在校的表现,并希望家长当天能到校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小明妈妈以工作忙为借口,当天没有到校。第二天,班主任再次电话联系,小明妈妈才缓缓来校。到校后,小明妈妈表示孩子在家挺正常的,肯定是压力大不想读书就在学校里“作”。自己也曾带他去某专业医院看,医生说中度抑郁,配了药,并要求定期复查。家长认为该吃的药也吃了,效果不明显,学习那么紧张,去一趟医院要耽误很多时间,后来疫情严重,出去不方便,孩子也没说哪里不舒服,就没再去看医生了。接着,班主任、心理老师向小明妈妈反映了孩子近几天在学校的异常表现,并指出这样的行为会给小明和班级同学带来的不良影响,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再次带小明去专业医院就医时,小明妈妈情绪有点激动。她认为学校在推卸责任,不想让儿子在校正常读书,免得出事。她表示作为家长不是不想带孩子去看医生,而是看了没效果,学校要理解他们做父母的苦衷。就这样,家校沟通陷入困境。

二、分析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困难的原因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我接到过好多学校的求助电话,他们不知道如何跟类似小明妈妈这样的高危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显得束手无策。深入分析这些案例后,我认为之所以会面临家校沟通困境,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家校权责不清

当出现心理高危学生时,家校沟通意味着双方都要承担适当的义务与责任,通过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从心理危机的风险中走出来。学校应主动承担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安排和协调工作。家长应承担带孩子就医、给予孩子关怀支持等相关职责。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学校就该对孩子的一切负责,而不去承担本应由家长承担的监护职责。同时,部分学校也缺乏专门负责家校沟通的部门,缺少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这也会给家校沟通带来困境,影响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家校站位不同

学校和家长作为不同的主体,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时会有各自不同的考虑。作为家长,当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家长会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处事的原则,如家长担心孩子得了抑郁症会被同学和老师歧视,向学校隐瞒孩子就医和服药的事实。但作为学校,不仅要对具体某个学生负责,还要对整个学生群体负责。如班级中有学生出现了自残等高危行为,老师会担心周围同学产生恐慌心理,也会担忧个别同学会模仿,希望家长迅速把孩子带回家,避免在校发生危机事件。家校双方因为站位不同,在沟通时会存在障碍。

(三)家校沟通不当

很多学生为了维护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常常对家长只报喜不报忧。当学生在校出现心理问题后,家长往往是迟于老师知道的。当老师把学生的危机表现告知家长时,家长一下子会难以接受,总觉得孩子在自己面前好好的,在学校里出问题肯定是学校做得不够好。如果家校沟通的基调是问题导向,家长会有防御心理,使沟通处于阻滞状态。只有把家校沟通调整到向家长提高支持和资源、协同应对困难时,才能赢得家长的配合。

三、探索高危学生干预中家校沟通的有效对策

当学生出现危机状况时,只有家校真诚合作,有效沟通,形成同盟,才能帮助学生应对危机。以小明妈妈为例,具体可采用以下沟通策略:

(一)给予希望,明确共同目标

多数家长面对孩子的高危心理表现,一开始会非常担忧,但多次看医生后发现并没明显效果,又会感到无奈和失望。面对小明妈妈,学校可以派亲和力较强的老师和她沟通,在邀请她来校时,可以这样说:

“小明妈妈,您好!最近小明做出了一些让老师和同学非常担忧的行为,我们发现他情绪低落,常常坐在位置上不说话。同学在数学课上发现他在用刀片划手臂,我们马上找他谈话,发现他手臂上有很多划痕,他告诉我们自己存在自残行为,甚至有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没意义。相信您也和我们一样担忧,我们都想帮助他。所以真诚地邀请您来学校,大家坐下来面对面商量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孩子的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跟小明类似的孩子,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情况,通过家校面对面沟通,深度交换信息,共同努力,最后孩子获得了较好的转变。所以,非常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

成功的沟通,首先要给孩子的问题解决目标及孩子的未来,创设一种希望感,树立家校的共同目标,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真诚合作。

(二)正向沟通,共情家长感受

等家长到校了,学校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等)须全部出席会议。教师需充分共情家长的内心感受,当孩子出现心理危机,家长可能会感到自责、愧疚,觉得对孩子的管教是失败的,会出现焦虑、烦躁、无助等情绪。所以沟通之初最重要是建立正向良好的合作关系,充满同理心,疏导家长的负面情绪,用理解、共情、支持来打开沟通之门。通过先肯定孩子的优点与家长教育中的成功之处,来提升家长的自信心。

当然,干预小组成员需提前收集该生的优点,如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性格特点等方面,做到了然于心,便于在会谈初就肯定孩子的优势。当家长听到孩子的优势时,自尊感会提高,对危机的畏难情绪和对改变的无力感会降低。对小明妈妈,可以这样说:

“小明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对于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他会保质保量完成。这学期的校运会上,他代表班级参加男子1500米比赛,取得了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还主动替值日生去倒垃圾,在学业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只关注自身,做不到为他人为集体付出。小明的这些品质是难能可贵的,这与家长平时对他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说完后,干预小组其他成员再对小明的优点事例作补充,引导小明妈妈察觉和欣赏孩子的优势力量、美好特质与曾经取得的成功,给家长赋能,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进而提高家长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家校合力,助益问题解决

当家长拥有了一定的内驱力和自信心后,就可以聚焦于问题解决了。学校将所了解到的小明的现状如实告知家长,详细询问小明在家的情况,了解家长为此曾做过哪些努力。在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家校合力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对小明妈妈,可以这样说: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最在乎的目标。当发现小明的异常表现后,班主任经常找他谈心,心理老师对他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小明在辅导后表示有人倾听自己、有人理解自己,内心舒服了很多。我们会继续对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也会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非常感谢家长前期能带他去专业的医院就诊,为他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在校期间也时常打电话关心他,鼓励他好好学习。但是当孩子出现心理危机,并有伤害自己的行为时,再好的学习成绩都是浮云,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小明在心理辅导时告诉我们,自己也想让情绪好转,他也不想伤害自己,可有时控制不了自己。小明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我们学校心理辅导的能力范围,我们不想耽误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再伤害到自己,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再带孩子去心理专科医院就诊,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管医生给出什么结论,希望你们随时向老师反馈情况。需要学校做哪些配合工作也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及早准备。”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被诊断为心理疾病会受到歧视,或者担心孩子吃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可以这样说:“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开始家长会有各种顾虑,但一想到孩子的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家长都会勇敢接受。事实证明,但凡康复得比较好、比较快的同学,都是积极参与治疗和辅导的。医生再三强调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与其带来的积极效果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如果您还不放心,请一定咨询医生,获得专业意见,避免因个人主观猜测而中途停止给孩子用药,足量足疗程的服药对康复才是最有利的。”必须强调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放弃那些自认为熟悉但无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强化共同目标,肯定家长做得好的方面,争取进一步家校合作。

(四)相互支持,强化家校同盟

学校应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家有心理高危学生,做家长真的很不容易,他们既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又要兼顾自身工作和孩子学业,需要学校的理解与支持。当问题的解决之道已经明晰,对小明妈妈,可以这样说:

“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不容易,人的一生很长,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是家长做得不够好。问题出现后,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对孩子的改变非常重要。请您相信,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关,只要积极就医,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小明一定会渡过难关。学校和家庭是同盟,我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你们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沟通过程中尽可能多使用“暂时性”语言去描述高危学生的现状,避免给孩子贴标签,不断鼓励家长,事情不会永远如此糟糕,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当家长接纳了孩子的当下,才能正视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注和爱,从而缓解心理危机。

(五)签订契约,加强动态管理

在结束会谈前,学校要与家长签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告知书》,明确双方下一步的工作内容,以契约的形式督促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家长有转介的需要,学校要写好学生心理问题转介信给家长,让转介机构医生对学生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家长带孩子就医后,如果医生认为该生可以边治疗边读书的,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家长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心理状况,定期复查,并担负起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在校期间,心理老师需每周一次定期辅导学生,班主任实时监控该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心理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进一步商讨对策。如果就医后,学生需要住院治疗的,学校在按规定陪同家长做好请假或休学手续后,需要持续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掌握该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包括就医情况、服药情况、情绪及行为表现等,直至学生康复。学校需尽力帮助高危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危机中蕴含着成长的无限可能,进而帮助学生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心理高危学生干预中的家校沟通工作,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家校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信再大的难关也能渡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9.

[2]曹凤莲.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6):68-73.

[3]韩秀.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几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的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0):12-15.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慈溪,3153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