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叙事评估在高中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叙事评估在高中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摘要】在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的背景下,针对心理普查中存在重复使用相同量表、量表题目表述偏负面带来消极印象、普查后续工作量大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本文探讨了问题评估与叙事评估相结合的心理普查形式,实践发现可以有效提高心理普查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同时带给学生更好的心理调查体验。

【关键词】心理普查,叙事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纲要》(2012)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主动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心理普查的主要目标是凭借专业心理量表筛查与甄别出高危个体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常用评估心理健康状态类的量表有《MHT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症状自评量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及《MSSMHS中学心理健康量表》等,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心理普查结果的效度,尤其是高一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时会增加其他量表如:《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APGAR家庭功能问卷》、《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等进行联合筛查以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然而在心理普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心理普查除了在高一新生入学进行外,在每年甚至有的地区要求每个学期初都要进行一次普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高中三年可能需要进行心理量表测量3次以上。可能使用到重复的量表,学生随意作答、有意回避作答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这影响了心理普查的效度。

②部分量表的题目表达偏向负面的表述,导致心理普查给学生一个消极的印象:“心理调查就是看我有没有心理问题,有问题才要被调查。”,这造成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心理工作就是找心理问题。

②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心理普查出的问题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新生心理普查出的高危学生约为40-50人/年。按照心理普查的流程,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尽快进行“一对一”访谈以达到有效干预的目标,“一对一”访谈至少需要30min/人,但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有限,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访谈。我们也尝试让班主任老师加入访谈队伍,但这对班主任老师有一定的心理技能要求,需要前期培训且访谈效果难以保障。

 

一、叙事评估是评估也是干预

针对心理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引入叙事评估,把问题评估与叙事评估相结合,提高心理普查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叙事评估源于美国 Philip.decter,叙事评估的理念认为,对问题学生的评估不仅仅只在标准化的量表测试中进行风险的评估,还需要运用叙事治疗理念,在叙事评估过程对风险以外的力量进行评估与补充。叙事评估理念认为在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时应该包含问题评和叙事评估,才能看到的完整故事,看到目前的症状,已有的,已发生的,也需要与当事人探讨挖掘力量、资源和希望,叙事评估既是评估也是干预。

传统的心理普查使用标准化量表,停留在“找问题”的层面,属于问题导向的评估,而问题评估与叙事评估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增加心理普查的效用,在评估的同时也是干预,提高心理普查的时效性,为高危个案的处理争取更大时间与空间。

表1问题评估与叙事评估的区别

问题评估

叙事评估

评估与干预分开进行

评估也是干预

为了收集信息,服务于测评人员

通过访谈或问卷一起支持当事人

人=问题,多把人与问题、疾病划上等号

人≠问题,探索人与问题的关系,问题影响人,人也会影响(应对)问题

更多留意疾病和问题影响人的严重程度

除了讨论严重程度,还探讨:例外、特殊意义事件、隐而不显等,给当事人带来希望、归属感等

单向评估(专家的单向评估与聆听)

双重聆听和一起展开对话(与当事人共同评估)

标准化评估,具体量化指标

非标准化评估

(表格参考:詹宗熙(台湾),2020.《后现代视野下的创伤与危机干预》工作坊,有修改)

 

二、叙事评估的操作

叙事评估是非标准化的评估,一般以访谈形式进行。结合实践我们把访谈提纲研发成自编问卷根据实际需求以两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①在心理普查中与标准化量表一并发给学生完成,结合标准化量表评估与叙事评估排查出优先进行一对一访谈的学生;②针对标准化量表筛查出的高危个体设计叙事评估导向的自编问卷,以抽样调查的为切入口,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根据测评结果进行优先等级不同的“一对一”访谈。

叙事评估问卷一般包含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双重问题、探索资源、信任建立等内容,一般控制在10题左右。可根据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或者不同学生群体(高危学生、确诊学生、复学学生等)设计相应的问卷,以下以《新生心理普查的叙事评估问卷》为例:

表2新生心理普查叙事评估问卷举例

题目内容(节选)

 

1. 开学以来让你感到快乐的一件事是?(可以多写几件)2. 记忆中,父母给你最大支持的事情是?

探索资源

3. 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

基本信息,考量成长事件

4. 妈妈/爸爸在你印象中是怎样的(用三个词语来表达)

基本信息,考量亲子关系

5. 目前你的压力源是?压力指数是多少?(0-10分,分数越高压力越大)压力说的是我们有期待、渴望还没有实现,你是如何应对压力的?

6. 在不快乐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

双重问题

 

7. 你有什么话要告诉心理老师?或:你最近是否需要预约心理辅导?

信任建立

 

病理化症状描述本身会使得我们开始关注病理,而非提升能力获健康。叙事评估的问题设计不仅仅关注问题的严重程度(问题对人的影响),更关注人如何应对问题(人对问题的影响)是一个“双重问题”的视角,题目的设计着力于引发思考“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是如何应对的?”,同时从寻找积极资源的角度设计题目,如:“什么时候感觉快乐?什么时候感觉与人沟通愉悦?”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例外事件,找到支线故事入口,寻找到积极资源,如表3所示。题目的设计基于叙事治疗理念,学生在完成问卷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的叙事治疗对话,从而达到干预的效果。

 

 

表3问题评估题目与叙事评估题目对比

问题评估题目

叙事评估题目

1. 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A没有, B有几天, C一半以上的时间, D几乎每天)

摘自《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

1.什么时候感到快乐?不快乐时,你都是怎么应对?如何陪伴自己?

2. 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是 否

摘自《MHT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2.与朋友的沟通状况说明了你在与他们相处时,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当沟通不愉快时,你是如何应对的?

3. 有不如死掉或者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 (A没有, B有几天, C一半以上的时间, D几乎每天)摘自《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

3.死亡的念头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如果结束生命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你期待如何活着?

 

三、叙事评估的效果

(一)提高心理普查的时效性

一般心理普查从学生上机测试、结果分析到完成“一对一”访谈需要约3-4周时间,视筛查出的高危学生数量多少需要适当延迟访谈时间。在增加了叙事评估后,由于学生在心理普查时完成了叙事评估问卷,可以更有效地把高危学生进行细化分类,找出最紧急需要干预的学生优先进行当面访谈,而对于其他学生在等待面谈访谈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在完成叙事评估问卷过程中已经进行过初步干预,能较好地维持学生心理状态平衡,从而提高了心理普查的时效性。

(二)打破心理普查的消极印象

心理普查常给学生一个消极的印象:“心理调查就是看我有没有心理问题。”我们以《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叙事评估问卷为例进行比较,对1244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普查心理体验的调查,结果发现72.5%的学生认为在完成叙事评估问卷后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引发思考,18.2%学生认为两者都没有明显感受。学生对《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填写时的感受关键词是:没有什么感觉,比较迷茫,比较快做完,被冒犯了的感觉;学生对叙事评估问卷填写时的感受关键词是:能让我想到高兴的事情,意识到自己有减压的方法,有比较多的话想分享,像有人跟我谈心一样,有种被关心的感觉,带动了我的思考。

叙事评估能给到学生较好的调查心理体验及支持,有利于打破心理普查的消极印象,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良性发展。

(三)提高复学访谈的效果

因心理疾病休学复学的学生在回校前一般会经过复学访谈来初步判断心理健康状态且建立跟踪档案。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叙事评估能较快地建立信任关系,有利于个案跟踪。由于绝大部分复学的学生持有医院康复证明,学校不方便进行再次量表评估,改用叙事评估既可评估也可以干预,为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筑起防线。

参考文献:

1.詹宗熙(台湾).《后现代视野下的创伤与危机干预》工作坊.2020年.

2.【英】John M.Winslade&Gerald D.Mork 著,曾立芳译.《学校里的叙事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