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5W1H”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索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研究背景

生涯规划,指个人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人各种特质,以及职业与发展教育环境资料进行生涯探索,掌握社会资源,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建立生涯目标,实施生涯规划。学生作为规划的主体,可结合学业测评、大五人格、职业倾向问卷、情绪管理等心理测评问卷与各学科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手段,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生涯探索,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尊重学生的个人特质,在内在动机驱动下进行生涯选择,逐步构建自己的生涯规划体系,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

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调查发现,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往往停留在考大学,学生、学校和家长对学业规划比较详细,却忽视了个性特长与自身需要,缺少高中生素养的全面素养,尤其是对职业了解与发展前景并不清楚,自我意识严重缺失。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开展生涯规划认知教育对提高高中生学习动力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增强高中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个体幸福感。

生涯规划体系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对职业或未来选择做出决定,而是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探索,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激发学生进行社会环境探索,加深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制定学生自己的生涯规划档案,运用工具辅助,学会情绪管理,自我调节,觉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实现自我管理。

舒伯提出:“生涯规划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的方法。”但现阶段高中校园课程设置中,缺乏对生涯规划的具体课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与工作特征与生涯规划主题相契合,一般由心理健康教师担任生涯规划课题。本文结合心理学教育知识和工具开展“5W1H”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围绕主体人(Who)——了解自我,增加自信、去哪儿(Where)——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做什么(What)——探索发掘,提高兴趣、为什么(Why)——动机导向,坚定目标、时间轴(When)——争分夺秒,合理计划、怎么做(How)——分析执行,良好习惯六个主题内容开设学校生涯规划课程,以心理量表为目标探索的工具,全面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档案。

二、“5W1H”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内容概述

1.WHO——了解自己,增强信心

生涯规划第一阶段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适应高中生活,提升自我认知,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进行生涯初探,当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认知,对社会缺乏丰富体验,则会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就无法顺利开展。生涯教育的前提要求学生能够拥有敏锐的自我觉察、恰当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坦然接受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对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有成功的信心。

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等课程具备众多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如大五人格问卷、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REQ情绪管理问卷等,具体深入的了解性格、人格、气质类型、抗压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学校生涯教育通过系统的生涯课程,借助该类测试量表让学生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形成客观认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认识、增强社会感、提升自主规划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规划,为后续的生涯课程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WHERE——独立自主,学会选择

高中选科之时,绝大部分学生以“适合升学”作为参考点,在家长和教师的压迫下陷入“唯分数论”,面对选择无所适从。高中生正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自己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刻,然后过分的追求成绩,忽视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当离开了成绩为目标的学校生活,踏入社会的学生会茫然失措,导致就业后离职率高,生活价值感降低。

进一步使用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SWOT分析方法、M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职业量表,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评价,虽不能完全确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但不止扩大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度和知识面,并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也为生涯规划奠定了扎实有效的理论基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时期的选科和志愿填报早已定下往后的人生格局,具有规划的学生无疑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站得越高,才能走的越远。

而这些前提,需要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自我意志,减少他人干预,培养健全人格。家长要学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遇到困惑或学生在寻求帮助时给予指导,而不是命令,过多的指挥会适得其反,增添学生的厌烦感。在学生表达完诉求后,通过询问表达支持,同时也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问题所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解决方法。

3.WHAT——探索发掘,提高兴趣

高中时期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精力有限,当一门学科成绩下滑,就放下其他学科,专攻这一学科,过段时间,这门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学科全线告急,在提升学科中获得的成就感也随其他学科的挫败而削弱,甚至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同时掌握这么多门功课而有计划的性放弃,自我效能感较低。这样的学习体验是痛苦的,情绪是焦虑的,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厌学,对生活和未来失去兴趣和信心。

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生涯规划课堂要有计划性的融入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加深了解,清楚该专业的工作内容和一般性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丰富体验,对未来生涯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自己愿意追寻的方向有清晰的认知和评估,不断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挖掘自身价值,不仅凭一时兴起下定论,对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目标和未达成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和及时反馈。

4.WHY——动机导向,坚定目标

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学习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反映人生存的内在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强度=需要×期望×诱因。可以通过调节学生的动机强度改善他的心理状态,在自我认知全面的前提下,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解答生涯价值命题。

首先激发学生找到现阶段需要,社会发展与家庭因素结合,学生低层次的需要均得到满足,对高层次的需要明显缺乏,尤其是归属感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依据自身的需要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断更新,建立自信。其次,引导学生期望未来,了解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劣势,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缺失是当前学生缺乏学历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涯规划课程不单单是职业规划,可包括生活规划、生活方式的选择、金钱观念、融洽社交等技巧和策略,这也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主题不谋而合。最后,创造有效的诱因刺激,高中生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情境,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作业,内部学习动机甚至是生存动机,逐渐缺乏,演变成无所谓的态度,造成破罐破摔的生涯结局。

5.WHEN——争分夺秒,合理计划

生涯规划注重的是每一个当下,许多学生在思考生涯规划的时间都是从志愿填报的那一刻开始,这时自己的选择权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更多的人在随机的学校中调剂了一些专业,开始了自己漫长又无聊的大学生涯,面对就业缺乏热情,社会幸福感降低。

生涯规划教育应尽早开展,其中时间管理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不仅有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建立属于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一个人的人生时间表,也不存在每个人都应该追随的热门职业,要明白自己的成长速度和方向,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技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自己喜爱的样子。

6.HOW——分析执行,良好习惯

之前的“5W”环节,带领学生对自己产生深刻认知和评估,探索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时间观念和价值观,确立人生的近期、短期、长期和终极目标。同时更要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持之以恒,实现理想,避免急功近利,错失机遇。

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自控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扰、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对自己不负责任;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此类学生也是生涯规划教育严重缺失的关键群体,因此,不仅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鼓励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恢复心理平衡,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引导建立生涯规划意识,强化责任意志,培养学生成为关心他人、服务社会、追求自我实现中学生。

三、总结

提高个人和社会幸福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学校应抓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良好机遇,关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通过“5W1H”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立个体生涯规划档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校友、家长以及各类社会资源,提供从讲座分享、课程学习到职业访谈、岗位实践等多形式多内容的生涯实践体验。通过这些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专业和职业信息,更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体验。 “5W1H”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培育过程中,体验社会百态,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的社会化和道德素养,为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魏来.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20,18(03):213-215.

[2]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刘敬云.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1)

[3]藏亚琴.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20(11):185-186.

[4]林婷婷.新高考背景下“三位一体”生涯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6):33-35+38.

[5]刘淑桢.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J].教育观察,2020,9(03):82-83.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 ,镇江,21201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