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创设
(一)发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工作。
但是,由于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晚,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理念的误区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常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种“问题取向”的教育模式,往往聚焦于处理“问题学生”或“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偏离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打折扣;也容易使学生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的,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和印证,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和自我防御,从而曲解、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被动和片面
2、形式的片面
       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多采用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养。教育形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需求与爱好,因此教育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容易导致学生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最终性格发生扭曲。所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不能超越时空;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受限制;信息反馈性差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发展。
3、师资的不足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处于发展期,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开展心理辅导,为全体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心理支持系统。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专职心理教师的短缺,导致心理教师与学生比例的严重失调。以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为例,在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共计1807人,包括2个校区,但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人,而一些发达国家心理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400左右。由于心理教师人数过少,使得他们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持续性的、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无法开足,影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效率,更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开展。
(二)积极探索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早,也较好。学校心理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集思广益,尝试用学生感兴趣、乐实践的形式,探索培养学生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以全校学生为受众,制作、播放了以“启迪心灵、漫游人生”为主题的《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视片。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
仅就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是不够的,要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必须克服消极心理学中将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作为关注重点的取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关注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转化为关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心理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具体而言,是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技巧,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和心理武装自己,根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促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引领学生在欣赏中开启阳光人生。
2、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视片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形象、逼真的视听效果,以细物润无声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唤醒学生对内容的共感,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追求自我、思维活跃、充满新奇与求知欲,他们希望获得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电视、网络。这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体验主动性。
因此,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电视片形式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又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增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3、以全校学生为受众
开发教育电视片这一新模式,也有效弥补了专职心理教师短缺的瓶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系统及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实践
(一)主体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反映的心理问题、讨论的心理技巧、分享的心理感悟,一定要贴近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遇到的共性心理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确定电视片的主题和整个实施过程。
项目伊始,从策划节目、确定主题、讨论分析、搜集素材、撰写文稿、配图配音、参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电视片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投稿的学生,他们或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分享经验、交流感受,带给全体学生思考与启迪;参与制作的学生,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寻找图文素材,以积极的视角向全体学生展现问题解决的技巧;观看电视的学生,他们通过本片发现自身优势、尝试总结问题,学会帮助自己更积极地应对生活。
两年多来,有1800余名学生每月定期收看《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项目至今,共收到学校学生自己撰写或推荐的优秀习作290余篇,并精选出17篇学生撰写的文章和49篇学生推荐的佳作在节目中进行展示,12位学生参与节目配音,100余位学生参与节目摄制和图片搜集。
1:《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学生参与情况(部分)

 数
  
参 与 学 生 名 单
5期
最美的身影
撰稿:八(1)班 幸 韵
配音:八(1)班 张欣怡
演员:学校教职工、6~8年级学生代表
拍摄:八(3)班 周晓辰、秦梦雪
10期
今天我当家 明天我成才
撰稿:七(1)班 韩舒斐
指导:七年级组 祁克莹老师
主演、配音:七(1)班 孙香君
主要演员:七(1)班全体师生
其余演员:各年级师生代表

(二)内容
《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视片每期十五分钟,由“人生金言”、“人生万花筒”、“人生一点通”、“人生花絮”和“人生漫游”这五大版块相得益彰,人生金言语言简洁、启迪心灵,人生万花筒分享感悟、点亮生活,人生一点通则侧重传授心理技巧和为人处世方式,人生花絮开拓视野、新颖别致,人生漫游优美抒情、感悟生活。所有的文本素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案例、人生感悟或遇到的心理困惑。
娓娓道来的讲解词带给学生思考与遐想的广阔空间,精致唯美的图片、视频紧扣文字常常令人回味无穷,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让人不经意间舒缓心情,让学生在享受视听饕餮盛宴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思考自我、感悟人生,寻找解决人生困惑、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促使学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新颖独特的教育内容,启发学生自我探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学生阳光心态,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2:《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节目单(第9期)

 块
 容
人生金言
生活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人生万花筒
《电梯里的温暖进行时》
人生一点通
《我为谁学习?》
人生花絮
《妙在“出人意外”中》
人生漫游
《有一天我们长大了……》

(三)形式
为了使《人生漫游》这一教育电视片走进学生、吸引学生、感动学生,追求精品意识,提高节目质量,需要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内涵、改进技术以及完善形式,具体体现为“三性”:
首先是可看性。尽量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悦耳的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动地展示美的滋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触动他们内心那颗未被拨动的心弦……理论概括少而精,增强趣味性和生活性,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化在具体的方式方法或抽象的形象之美中,以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和教育成效。
其次是针对性。更为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不安但可塑性较高的时期,利用其心理柔软性施加审美影响力,来促使人格升华、动作美化。以教育电视片的形式,尽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心理“自助”,使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得到“固化”,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量。
最后是实效性。选材要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入情入理的剖析,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心灵与生命关怀的热流涌动。例如:在期末考试期间播放的第6期《人生漫游》中,“人生一点通”板块《复习迎考的策略》一文,侧重考前心理辅导,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述学习的目的、复习的策略等,比起单纯的理论阐述,在学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
 
三、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成效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已日趋成熟,在校内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校园内也形成了一股催人进取的积极氛围。
1、教育电视片的效果显著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在《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每一个细节中:
内容积极:这里没有大道理的说教,这里一点一滴的感悟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人生的“金钥匙”。它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的心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知识变得新奇、多样、有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电视片的五大板块各有侧重,富有哲理的格言金句、触动心灵的学生感悟、启发智慧的人生故事、调适自我的心理技巧、充满趣味的生活花絮、优美动人的励志散文,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感悟人生。睿智的语言、趣味的内容、精致的视听体验,使学生在感化和熏陶中提升自我塑造的心理力量。在最近一次的问卷调查显示:这部电视片五个版块中最受师生喜爱的就是“人生万花筒”部分,因为其中的故事时而幽默诙谐,时而寓意深远,用最质朴的人生情怀感化学生,用主流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特别是在播出了一些学生的习作后,学生在收看时更有亲切感,出乎意料地起到“学生教育学生”的效果。
主题积极:增强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第1期)、《带着自信出发》(第14期);改善沟通技巧——《赞美——人生的鲜花》(第2期)、《沟通让生活更美好》(第11期);学会情绪管理——《克服害怕心理》(第10期)、《发怒——扭曲你的形象》(第18期)……这些来源于师生生活体验的文章或学生自发搜集的素材,更贴近本校学生,从学生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学生想知而未知的知识,使学生在制作与观看中寻找一种心理共鸣,加强心理自我教育功能,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审视生活,保持最佳的生命状态
资源积极:《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整合了心理、美育、德育、礼仪、信息等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以“联系实际、增加体验、开放心态、自信自强”为原则,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易懂、易学、易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生动典型的故事情节、富有内涵的语言解说,很好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论性与形象性、思想性与情感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学生制作、观看后的调查访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评价,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跟踪学生成长轨迹。
2、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这部《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以新颖别致的教育途径、赏心悦目的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积极的体验与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充满自信,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能协调统一;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对自己持积极的态度,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合作;有自主性,有能力选择和创设适合自我发展的环境;生活有目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个体不断健康成长。
《人生漫游》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心理教育,又重视良好性情的培养。由学校心理教师搭建平台,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电视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研究策略、总结方法。他们在实践与体验中懂得宣泄不良情绪、与人沟通合作等的方式,学会积极看待生活、发掘自身优势,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能力得到提高,写作技巧与审美情趣得到培养,配音与表演的才能得到锻炼……在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着身边同学的学习生活品质。
通过自我教育与同伴教育,学生们的智能和情商都得到较好地发展。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纷纷表示在参与制作、欣赏学习《人生漫游》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对于自己的心态与行为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更深刻的反省。他们充满真情实感、描绘自我成长与收获的320余篇观后感,经过整理汇总,现已入编《阳光洒满校园》、《寻觅阳光育人的轨迹》等出版书籍。
四(2)班的徐奕超同学看了第8期节目后感触颇深: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却不幸患了白血病,但她没有被病魔击垮,仍然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看了二(5)班周佳蓓妹妹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同样是小学生,她还比我小,就能如此坚强!而我就连拔一颗牙,还要痛哭一场。和她比起来,我真羞愧啊!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努力创造辉煌!
五(2)班的邢吉成同学在他的体会中这样写道:前几天,观看了我们自编自导的《人生漫游》,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认识了我是什么?真希望爸爸妈妈也能看一看我们做的《人生漫游》,一起来认识一个多姿多彩的我。
七(4)班的黄贝沁同学也感慨道:《人生漫游》用优美、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用质朴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实现理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其中有一篇《用新的走相每天走一段路》,告诉我们良好的走路姿势,能体现个人的精神面貌,给人以踏实、安全的感觉。听了这段话,我不禁感叹,原来连走路这么平常的细节,也能提升个人的成功系数啊!真是感谢《人生漫游》的细致入微呀!期待着下一次“人生漫游、心灵顿悟”的美妙旅程。
在这部教育电视片的带动下,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学生受到良好心理教育、感受深刻心理体验,学会了认识自我、调节情绪、改善沟通、问题解决等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和内化。
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体育、文娱、科技等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改善礼仪素养,以及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化与教育,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逐渐养成“积极情感”与“阳光品格”。
 
参考文献: 
[1] 朱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 广东教育.2011(12):33
[2] 周鸿海、卢昌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浅议.教育革新.2010(3):19
[3]赵芸.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8(9):44
[4] 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程轶波、于跃.由共振到共鸣——电视理论教育片制作的三个结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2):89
[6] 王蕊.教育电视片的审美探析.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4):76
 
(作者单位: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上海,20006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