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班(班主任)很亲切,我的同桌很“自恋”,我的朋友很诙谐,我的3班很留恋。 ——小余
一、思考:转校转什么?
每年教初三,总会发现又多出几张陌生面孔,开学第一课时他们大多比较沉寂,表情也很茫然,几乎都是一人一座,当别的同学因为新学期见面而兴奋时,他们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拿出书随便翻翻,当问他们名字他们也爱理不理,似乎脸上都写着“我是转学来的”,和这个班格格不入。由于初三,大多老师也是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只要新同学不违反纪律,其他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都不闻不问,双方似乎都很漠视。
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和学生也反映转校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现象都出现在初三。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转校生,你们的心转来了吗?
这几年来,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调查并尝试一些方法,帮助转校生转来也把“心”转来。
二、调查:转校有烦恼
我所遇到的转校生都是从城镇比较好的学校转到农村普通中学来的,班级同学不存在对他们有歧视现象,不存在原来班级学生对转校生的排斥心理,问题更多出在转校生身上。
连续3年来对初三转校生及家长做追踪调查,累计共48人,调查题:
1、自开学来,家长和你进行沟通了吗?
A有 B没有
2、转校后你有向你的父母说说你的心理状态了吗?
A有 B没有
3、你和新同学相处愉快吗?
A有 B没有
4、你适应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吗?
A适应 B不适应
5、你觉得老师有关注你吗?
A有 B没有
6、如果让你打分(0—10)你觉得你对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满意度是多少?
从调查结果看,转校生对新生活整体满意度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在与家长沟通中双方都没有任何作为,在与同学教师相处中又极不主动也不沟通,只是将问题滚雪球似累积,导致越来越多。转校生心理状态几乎无人关注,而对他们而言,也似乎只是把人转来了,心还留在原来地方,在初三这样特殊时期,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少年,家庭,学校,教师都缺乏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注,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曾看到这样一则案例:温州平阳一名刚转学的初二学生,参加新学校模拟考试时,竟交了一份白卷,在试卷上写下“我不想读书了,开除我吧”几个字。备感意外的老师连忙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才发现原来是这名学生不适应转学后的新环境,产生了不想在该校就读的念头。
我们发现在转校生身上所体现的共同问题有:
1、不适应新学校一切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相比城镇来说条件自然比较艰苦,有的初三转校生以前不用住校,现在需要住校,又不习惯,他很难适应,就会有情绪。调查中发现一般性格比较内向、家里较受宠、对新学期熟悉不足的学生,容易出现对新环境不适。
还有的转校生以前学校较有名,现在转到农村普通中学之后,戴着“名校”光环,成绩若不是很突出或进步很大,压力会很大。
2、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
几年的习惯一下子变了,不是说能改就改的,面对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面对成绩难以进步的事实,转校生难免担心和紧张,如果不能很好和老师沟通,如果不能主动去改变,那么接下来就会是恶性循环。
3、和老师相处不融洽
有的学生在以前班级在老师那里很有影响和人缘,可以说是个红人,现在到了新环境,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大家认可和欣赏,大部分初三老师把转校生仍看做是外校生,也一下子难接受,这种关系存在让双方都难以融合和谐,一些转校生转不过来,就走入死胡同。有的转校生不满“现在班主任老师一个星期都没有叫到过我名字”受冷落了,还有一些人在调查中表示“不想适应,反正很快又要毕业了”,思想比较消极被动。
4、没有建立新朋友圈
当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聊着他们共同的话题时,转校生找不到,自然会想念以前的朋友,难免愈发孤单,这时如果转校生不主动加入大家,别的同学也很难主动邀请他加入的话,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愈来愈严重,久而久之,就和大家越走越远。有转校生反映“问题出现在他们身上,他们谈话的内容太低级无趣,和他们说话没意思”,有的认为“不想被打扰,安静些省点事”
三、实践:让心理一起“转校”
转校生来到新环境,会有很多不适应。首先人际交往关系方面就是一个新考验,包括和新同学、新老师相处,对新生活、学习环境的适应等。如果转校生在新环境中出现与同学相处不和,教师又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受伤害的转校生就会出现焦虑、恐惧、忧郁、神经衰弱、孤僻、自卑等症状。由于学生自身心理救治系统薄弱,这些有“心病”的学生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一遇“导火线”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其次,转校生在新学校里的学习是否能跟得上,能否与新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磨合适应,对他们而言也十分重要。不少学生因转校后学习无法跟上,或“名校”压力太而进一步加剧对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从而会产生严重排斥心理。
转校生该以何种心态面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作为家长教师又该怎样帮助转校生消除心理阴霾?
(一) 家长“归零”重定位
无论是从什么样的学校转到什么样的学校,家长和转校生都应学会使用“归零法”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要放下过去的荣耀或失败,在一个新群体中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认清自己,也认清他人。如家长在心理上要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冷静看待孩子转校后可能会出现的位置变化,相应的教育观念也要跟上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因为“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需要从家人的鼓励与赞扬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会达到1+1>2的效果。” 学生在遭遇了失败、委屈、惊吓后,精神通常处于高度的压抑紧张状态,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个时候以好朋友身份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通过哭泣、倾诉、运动等方式及时地宣泄紧张压抑的情绪,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摆脱消极心理的漩涡,这个时候他也许只需要你做他的倾听者。然而“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家长们认为,供他们读书就算完成了责任。”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除成绩外,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包括完整的家庭情感疏导。作为孩子最亲密和最信赖的人,家长在应对新环境时的情绪和态度常常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过程中,关注孩子需要,成为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有力后盾。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开学来,家长和你进行沟通了吗?”这个问题答案是0,“转校后你有向你的父母说说你的心理状态了吗?”这个回答也是0,同样我把问题“自从开学来,您和您的孩子有进行沟通吗?”“您向您的孩子了解他转校后的心理状态了吗?”叫学生带回去给他们的父母亲去调查,得到的答案是惊人相似仍是0,这让我很惊讶?现在的家长孩子之间太需要交流了,他们缺少的就是一个平台。
所以对于转校生家长来说,一定要配合学校,及时将孩子情况反馈给老师。家长可以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过作业记录本、短信等方式告诉老师,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另一面。在和这些家长交流时,我也都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周半小时,即每星期都抽出30分钟认真听孩子说,说什么都行,听时不要插嘴,要用心倾听。然后听完问孩子“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两个多月之后,有两个家长通过QQ给我信息:他什么都讲,一开始不想听,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有时候他讲的很生气很激动,但到了后来都平静了下来,等我听完问他还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时,他居然说‘我好了没事了,谢谢你哦’。我感觉这样的方式还是有成效的。当我问起他们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化时,这几个转校生都一致表示: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了,因为他们愿意听,还给他们帮助,鼓励。这种变化很快就体现在他们身上,情绪变的积极些。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转学后出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他们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告诉他们每个人面对新环境,都需要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这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已经向你表露他对新学校的不适应的想法后,家长不能当作不知道,要引起重视,这样对于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可以更早的了解他们的过激想法,进而做一些干涉。
(二)调整心态是关键
对于转校生而言,虽然家长疏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但毕竟新环境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适应,因此,学生一些心态方面的调整也很重要。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知道学生重新认识问题,认识自己,ABC情绪疗法是比较适合在学校开展应用的。
案例:小周,女,初三,从附近某城镇村中学转来,好动,脾气有点暴躁激进。某天英语课堂吵闹,被老师发现,走到她座位旁边拿起她的书本找到她的名字并当众点名批评,她感到不满,认为全班有那么多学生说话,为什么老师不批评别人,就批评她,分明因为她是新转来的,好欺负,就是和她过不去,对她有意见,她很郁闷,讨厌这个老师,后来不想听这个老师课,甚至公然和老师作对,早上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早读时,她带头不读,还叫她的左右同桌也不要读,通过这种方式和英语老师对抗。
运用ABC理论辅导(这一方法适合学校大多数心理辅导老师):
A…………………………… 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
B……她是存心的和我过不去 我也要和她作对 我就是坏学生
C……郁闷 难过 激愤 极端 放弃 消沉
D……上课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而被老师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学生也会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也不会觉得老师是和他们过不去,重要的是我应该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想法。
E……情绪:舒畅 开心 行为:积极 主动 改变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小周认识到英语教师并不是在批评她这个转校生,重新和英语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了英语课程,也融入班集体中。
(三)合理评价促改变
并不是所有从城镇来的初三转校生成绩都不错,有的不是很理想,但用功勤奋,肯努力上进;有的纪律也不是很好,可能是原来学校的“刺头”。那现在他重新换了个新环境,对他而言就是个新生活的起点,以前的错误已经过去,现在教的老师没有必要再去以前学校老师那里打听他的不好情况,以便找机会“修理”他,教师做的应该是给他一个全新的平台展示,全新的开始。他转校,就说明他主观上有重新开始的愿望,那么我们教师就要认真对待,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
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有学校对转校生实行“三优先”原则: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很多学生来到新学校都会对学习没有信心,而老师的适当关注,可帮助学生在新环境中学习起来更有动力。”这一做法让转校生感受到更多的校园温暖,对学校有归属感。
还可以通过转变评价来改变:
1、建立课堂学习卡。课堂学习卡专门为转校生准备的,此卡夹在作业本中随作业本一起交给老师和返还给学生。其中:“标”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可把自己一节课的体会,如掌握得好的地方,不明之处等或其它想与老师交流的问题,都可写在卡中,方便与老师做进一步的沟通。
2、二次给分。即二次评价,在第一次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堂分析试卷,再给他们一次补正的机会,再二次给分。这样做可以给那些暂时因不适应而落后的转校生一种信念“你行你可以的!”
3、一事归一事。教师不能翻以前的老帐旧帐,会让他们觉得自尊心丧失,没面子。有转校生来心辅室反映他们换了个学校就想有新的开始,没想到老师因为自己的一次错误就把他以前犯的错一股脑的都搬了出来,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恨死XX老师了。所以教师应该知道,一事归一事,对转校生犯的错误也是如此,既不翻开过去,也不否定未来,重要的是解决目前这件事。否则就只会适得其反,引起某些适应性差的转校生的过激行为。
(四)教师关注是后盾
转到农村中学来的很多是城镇学生,有的在班级里以前是“红人”甚至是非常优秀,但到了新环境,一切都变了,他可能在新学校里表现并不突出,这会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使他们无法在新环境展现最佳状态,但转校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就会觉得是这里老师不好,学生不好,抱怨一切,与大家越走越远。又或是有一些来自名校的学生,到了新学校,则可能会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过度关注,以至于学习中背负很大压力。”
案例:小余,男,初三从某镇一中(比较好的学校)转到农村普通中学,成绩尚好,刚来时要求一人一座,同学反映孤僻。自己反映背负“名校生”压力大,有老师也对这位来自“名校”生另眼相看,考试后也会特别关注他成绩。小余说:“那时候每逢考试,总会有学生私底下关注他考得怎么样,要是考得好,大家觉得理所应当;如果考差了,大家就会议论纷纷。当时我压力很大。”
由于刚开始和班级同学格格不入,学生们说“他老是摆着一副臭架子”, 他却觉得“和他们说话没意思”,于是他要求一人一座。所以主要是帮助他融入集体,慢慢双方增进了了解,关系就会融洽,转校生的“名校”压力也会随着同学老师的了解而理解。恰巧某次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他唱歌才能,正赶上国庆节红歌比赛,为此教师特意安排他为领唱,还要他将班级同学排好位置,要做好这些事情,他必须要和同学老师交流,在这一个月里,他不断和班主任其他同学接触,增进了师生情感,和谐了同学关系。现在他早就要求要有同桌,大家觉得“名校生和我们也一样”,觉得他这个人还不错。因为关系的融合,同学们对他自然就多了了解,也不再议论,老师也发现他的不足之处,一起查漏补缺。他也会把他的心事说给现在班级里的朋友听,一起调整一起减压。
除此之外,这些转校生还会遇到另外一个相同的问题;因为路远,以前不住校,现在只能住校了,那么放学后的时间他们不知怎么安排,常看见教室里就剩下这些转校生,显得很孤单。开学一段时间后,根据这种现象,我们心辅室对各班转校生做了小调查:“你希望在新班级里过怎样的学习生活,你需要获得那些帮助。”收上来一看,比较集中的是:轻松有趣的,温暖关怀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老师也要帮帮我们,上有的老师的课听不懂不敢去问。
再根据他们的不同要求和帮助请求再反馈给各班班主任,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开展不同活动,有的是在班级增设读书角,利用全班同学的图书资源建成小小图书库,可以去看书;有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团体小竞赛活动,合理安排他们的住校生活,如打篮球,羽毛球等;有的参加了无线电等兴趣小组活动,大家都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融入校园生活。
(五)同伴互助显温馨
给他安排的同桌应该是和他能互补的,如果转校生是属于安静或木纳形的就安排活跃点的同桌,如果转校生是好动爱说就安排文静沉稳的同桌,同时请同桌做好观察,有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或心辅老师汇报。
案例:小雷,由于中考失利从某城镇三中转到农村普通中学,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大多沉默不语,据他自己反映由于期末和好朋友玩的很,耽误学习,表示不想再交朋友,故对现在班级同学排斥,学习中等偏上,勤奋刻苦。
分析小雷情况,主要是他认为中考失利是好朋友影响,认为不交朋友就不会失利。事实上这只是他为自己寻找的借口来逃避中考失利带来的痛苦,而久之就真会变成事实。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小组力量消除他的排斥心理,这些同学是精心从班级挑选并经过心辅教师培训的,具有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所以他们在有意识帮助小雷时,并不是一个普通身份和他聊天,而是给予心理上的倾听和帮助。所以当小雷和小组成员间接表达“有朋友会影响学习”的想法时,小组成员及时给他“辅导”,他们还给他列举上届我校毕业生小梁的事例,小梁的朋友中还有一些是老师认为最头疼的学生,可他依然考入了本地最好的学校,而且是第一批招走的(该生在我校人人皆知)。借此告诉他学习关键是自己,朋友左右不了什么。小组成员的力量果然影响了小雷,后来小雷去打听这事,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的观念开始转变。
还有轮到这个班排心理剧时,小组成员特地叫上他,因为这次心理剧故事情景是根据他的原型编的,在剧中,他所处的角色正是他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当同样事情发生,他已能客观的站在中立立场上看待问题,认识到自己的固执和排斥是没有道理的。
同伴互助由于是同一年龄层次,对他的影响要比师长要大,也不存在说教,容易被他接受,小雷渐渐与同学相处,学习并没有受影响,相反在第一次检测中,他各科都发挥的相当不错,让他又恢复了自信。
四、收获:转校也快乐
转校的快乐也很多,随着越来越多的转校生口耳相传,更多人认识了他们转校的学校,认识了他们转校的班级,认识了他们转校的老师,分享了他们转校的成长快乐。在初三最后一课上,我让学生写“我的3班情结”,转校生的“3班情结”每每让人感动:
我的老班(班主任)很亲切,我的同桌很“自恋”,我的朋友很诙谐,我的3班很留恋。
——小余
几经周折后我终于发现,现在的班级我最怀念。 ——小楼
没想到,小周败在了“老周”(她老师)手上,I follow you,but I love you too.
——小周
如果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师,每所学校都能本着宽容的接纳心态,积极的和转校生一起成长,一定能帮助更多的转校生成功转来身心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平 韩似萍 关于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话题 《影响家庭教育的12个话题》
浙江出版社
[2]高亚兵 《学校心理辅导》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刘宣文 《心理咨询技术与运用》 宁波出版社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上半月刊 2009 12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