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运用自我暴露进行学生谈话的四点建议 ——从《云颠之上》中的一段小剧情说起

运用自我暴露进行学生谈话的四点建议

——从《云颠之上》中的一段小剧情说起

刘杰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

 

    [摘要]论文认为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暴露也可以运用在学生谈话中,并以青春励志剧《云颠之上》中简兮自暴经历成功采访名模艾斯为例,提出教师与学生谈话时自我遵循自我暴露事件的亲历性、自我暴露态度的真诚性、自我暴露语言的适切性、自我暴露动机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我暴露,学生谈话,建议

 

    在青春励志剧《云颠之上》中有这样一段小剧情:主人翁简兮代理主持综艺节目《天下之一》,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世界名模艾斯。相传,艾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对媒体有很深的抵触,从来没人能挖到她的真实想法,她的童年更是采访禁忌。不出意外地,当简兮说希望艾斯谈谈童年经历时,艾斯便冷坐无言语。面对这样的局面,简兮将话题转到自己的身上,主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童年——没有爸爸妈妈,时常被身边的小朋友欺负嘲笑,她也曾奋力反击,得到的却是更多更严重的打击。在那样的日子里,是奶奶的关心和爱温暖着她,使她没有长成一个自暴自弃的坏孩子,并让她知道: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然而,她长大找到妈妈后,妈妈根本不认她,她得到的不过是羞辱。这样的经历,让她更体会到爱的珍贵,使她对生活中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深怀感激。就这样,艾斯被简兮感动,首次在公开场合中谈及自己的童年经历——生了一场大病,病情反复发作,激素药物的刺激使她长成一个超级大胖子,父亲厌烦了到处求医的日子,抛弃了她和妈妈。她曾一度觉得很痛苦,但最终学会了独立、坚强,不仅战胜疾病,更是瘦身成功(从200斤变成90斤),成为世界超级名模,走到今天,她觉得那些欣赏、提携过她的人比她的父亲更重要。

    在电视剧中,简兮只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就成功采访了视童年为“死穴”的艾斯,使这个从来没有被成功采访的问题成为了例外。这是因为简兮恰当进行了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本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也叫自我开放、自我表露,指咨询师主动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1],其目的在于使求助者了解咨询师具有与其相似的经历,能体会其困扰的心灵,进而敢于面对并愿意坦露自己。

    这种自我暴露同样适用于学生谈话,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刻意回避某些问题或某段经历,这些问题或经历又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或带来严重后果时,就可以通过自我暴露的形式打开学生心扉,了解事情真相,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事实上,当学生遇到困扰时,也渴望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暴露”,因为适当的自我暴露能够“为人们的私人世界和外界世界提供了一个桥梁,从而使个体较少地感受到社会隔离”[2],得到他人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排解心中的苦闷,走出心理的阴影。营造安全的谈话环境,教师在自我暴露时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自我暴露事件的亲历性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之所以会回避相关经历,根本原因在于内心深处坚信:自己的经历在周围的人中是少有甚至是没有的,会使人感到不堪、可耻,会遭到嘲笑、讽刺,因此,没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可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虽然通过网络、媒体或其它途径了解到一些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但仍不能面对自己的经历,因为那些事件在空间上离自己很远,降低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生活在学生身边,他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可以说触手可及,地理空间上的距离感并不远。另外,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亲师性,越小的学生越崇拜教师,如果看到教师也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那么学生便会潜在地相信这段经历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教师暴露一段亲历性的故事,让学生感到教师能够真正设身处地地理解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体谅自己的难处,原谅自己的过失[3],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卸下心理防御,愿意敞开心扉,敢于与教师分享一段共通的“秘密”。剧中的简兮如果不是讲述自己的经历而是转述一个他人的故事,艾斯肯定不会动容的,因为空间距离让人产生非真实感。

    自我暴露本身就是指把“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真实”[4]告诉他人,因此,真实性可谓自我暴露的首要原则。所以,教师在自我暴露时,讲述的一定是一段自己的真实经历,而不能是一些经过嫁接、改编的情节,也不能是一些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更不能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教师切不可为了诱使学生开口而编造经历,因为编造的经历本身具有非真实性,很可能被识破,无论是当场识破还是事后识破,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于教师而言,他可能失信于学生,以至于今后的所有教育甚至所有的言行都可能被学生置疑;于学生而言,他可能永远隐藏心中的“秘密”,从而形成“心结”难以打开,更严重者,将泛化这一心理隐患,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自我暴露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有暴必真”。打开学生心门的方法很多,自我暴露虽然有效,却并非唯一,因此,如果教师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二、自我暴露态度的真诚性

    自我暴露是否能有效拉近心理距离,教师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很多案例表明:真诚的态度才能感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愿意倾诉的欲望。教师自我暴露的真诚态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认真讲述自己的经历。认真讲述就要做到表达清楚,既不敷衍了事,也含糊其词,对自己在经历中的行为不隐瞒,对经历中的感受不掩饰,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如剧中简兮坦言自己在童年时被人欺负时采取的报复行为——拿石头砸别人窗户,也承认自己对父母亲情的渴望等等,她的经历吸引了艾斯,她讲述时的认真态度也深深打动了艾斯,令艾斯在了解她的童年后忍不住追问:“那后来呢?”。

    二是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所说的感情,不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而是指教师在经历中体验到的情感以及回忆这段经历时的情感体验,比如剧中的简兮讲述了自己经历中的情感是痛苦,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感激、珍惜。在自我暴露时,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表达既要真实,又要恰当,对自己的情感既不隐瞒,也不夸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相信教师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把表达情感等同于对学生的亲热,更不能等同于煽情。教师的自我暴露虽然是为了唤起学生参与交流的欲望,但是这个阶段的重心是教师的经历,这段经历学生无法参与,只能通过倾听来了解,进而理解甚至共情。如果教师把重心放在表现对学生的亲热或亲密互动上,则会带给人一种“为搏好感”的虚情假意,感受不到分享经历的诚意;若把煽情作为讲述重心,则给人“装可怜博同情”的印象,学生很容易把你当成一个“可怜虫”,即使感受到了你的诚意,却难产生共情,同时,学生也并不想把一段被定义为“可怜”的经历与人共享,从而拒绝在你面前坦露心声。

    三、自我暴露语言的适切性

    自我暴露本质上就是用言语介绍自己的经历,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言语活动,因此,语言的适切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适当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愿意倾听,也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更能激发学生自我坦露的意愿。教师在自我暴露时,语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精炼,切中重点。自我暴露就像中药中的药引子,虽然在整副药中作用很大,但是其份量往往很少。因此,教师要对陈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尽量做到用最精炼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把握住讲述的内容。剧中的简兮就做到了这一点,她对自己童年的介绍只用100多个字,就显得既有整体性(被人欺负),又有画面感(砸窗报复)。试想,如果她只是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艾斯有耐心听下去吗?

    二是语调平缓,语速适中。自我暴露不是朗诵,语言不需要抑扬顿挫,情感不宜激烈夸张,教师只需要用平缓的语调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既可。语速也会对学生的感受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语速太快,则显得太急切,既不便于学生把握内容,还给学生一种敷衍的感觉;而语速太慢则显得沉重压抑,使学生产生想要逃离的想法,这些都会干扰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后面的分享行为。剧中的简兮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无论是讲述童年经历还是长大后的发现,声调和语速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客观地陈述事情,以便艾斯自己去体验、领会,而不是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对方。

    四、自我暴露动机的积极性

    自我暴露的目的在于打消对方的对抗心理,打开其心结,引导其讲述并正确面对自己的经历。或许,在教师看来,这段经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种不愿与人道或难以与人道的隐私。如果教师以窥探学生隐私作为自我暴露的动机,不仅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还会毁掉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在谈话时,一定要在积极动机支持下进行自我暴露。

    一是帮助学生解构错误认知。如前所述,学生之所以在谈及这段经历时会沉默是金甚至抱以对抗心理,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那段经历往往是非同寻常的,也是令人难堪的、不被人接受、理解的,更谈不上被人尊重了。因此,教师自我暴露的首要动机就中帮助学生解构这种不正确或不全面的认知,让其了解这样的经历并非罕见,也并没有什么难堪,这样的经历是能被接受甚至被尊重被理解的,可能很多人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至少向学生传达出一个信号:我跟你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我能尊重并理解你的经历和感受。剧中的艾斯,正是在简兮的分享中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她才有被亲人抛弃的经历,那些在“爱的名义”下受折磨的孩子本质上跟她的经历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她才能毫不设防地在采访中首谈童年。

    二是引导学生重塑价值判断。与解构错误认知相比,引导学生重塑价值判断是更深层次的动机。任何一段经历,一旦成为心结,其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价值判断,正是这种价值判断,禁锢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决定着他对这段经历的应对态度和行动。所以,在自我暴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机的、恰当地进行价值引导,也就是在讲述自己经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一个积极的视角进行思考,重点强调这段经历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尽可能弱化或回避这段经历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把关注焦点放在有意义一面。比如,简兮在自我暴露时,就重点强调了她从中学会了更加珍惜爱、更能感受并感激别人的帮助,从而唤醒了艾斯相似的价值判断,使她将对待这段经历的重心从被父亲抛弃的痛苦转向了更多人对她的欣赏和提携,正是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才使艾斯不再回避这段经历。

 

[1]李晓莉.心理咨询技能在师生谈话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4,12(05):116-117.

[2]董丹.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暴露的差异[J].校园心理, 2017,15(03):177-180.

[3]岳炜.玉笔峰上争论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6):53.

[4]360百科.自我暴露. https://baike.so.com/doc/65011-68593.html.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