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上海市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访谈报告

上海市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访谈报告

王婕菲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大属双语学校,上海,200433)

 

摘  要:在物质上高度优越的今天,全国各地中学生的自杀等极端事件层出不穷,令人愕然。为了探究其背后原因,找到应对措施,以上海部分中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中学生漠视生命的原因,认为生命教育的必要,重点探究了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联动推进生命教育的措施,为生命教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

 

一、访谈背景

2019年4月某日深夜,上海某中学少年因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后从卢浦大桥跳下身亡。2017年15岁上海某小区初二学生卢某跳楼。上海2010年全年自杀死亡中学生8人,比2009年增加2人。《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披露,2013年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共计79例,其中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1]。每每看到这些舆论让我痛心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极端事件,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杜绝这种极端事件?是这次访谈的主要任务。

二、访谈目的与意义

生命教育在国外起步稍早。如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美国的生命教育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通过对死亡的揭示来教育人们珍爱生命[2]。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3]。英国在许多中小学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我国现代生命教育起步稍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反思生命教育,并于2004年启动生命教育。2005年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引导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教育在全国处在领先示范位置,且上海较多的外来人口带来很多小新上海人在上海学习成长。因此在上海青少年中进行生命教育问题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抽样访谈调查,探究上述极端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生命教育合理可行的建议。

三、访谈设计与实施

本次访谈调查采用形式是电话访谈、网络访谈和一对一面谈。为了真实反应上海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采用随机原则,尽可能多的扩大访谈范围和人数,对222人进行了访谈,其中本校七八九年级学生70名,外校学生有20名高中生,社会人士有10名同济大学的大学生。访谈前设计了访谈内容结构,如下表所示:

表1 访谈计划

访谈对象

访谈人数

访谈内容

访谈时间

副校长

2

1、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是否必要;

2、生命教育存在问题;

3、生命教育方式、如何开展;

4、生命教育的支持度、意愿;

5、对生命教育的建议;

2020年10、11月

班主任

4

非班主任

6

学生

120

家长

30

2020年12月

社会人士

60

 

为了顺利推进访谈,成立了10人访谈小组。访谈首先用约两个月时间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按照分工对上海L和C大学附属中学、上海Y高中50名学生进行访谈;第二阶段对家长和社会人士进行了访谈,家长主要是本班同学家长,主要通过家长微信群和同学回家面访为主,同时分三个小组在黄兴路、四平路、同济大学地铁站对社会人士随机访谈。

四、结果分析与启示

(一)访谈结果分析

根据访谈问题及访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漠视生命的原因

在问及近年来青少年极端自杀原因时,老师多认为他们心理脆弱,没有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教育;家长给出答案主要是缺少家庭社会责任,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和社会人士主要倾向为学习生活压力大、沉迷网络游戏、受到“蓝鲸”等邪教网络的诱惑、心理抑郁、青春叛逆期等。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不会疏导压抑的心理是共识。漠视不珍惜生命原因盘根错节,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各个方面。

2.对生命教育较为陌生

当被问及青少年时是否接受过生命教育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全部回答未接受过生命教育,同济大学的大学生认为上好心理课就行了。只有15%的学生表示接受过。75%的受访者此前没有听说过生命教育。

对生命教育陌生的结果就是漠视生命。在受访者中有18%的人表示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受挫而万念俱灰,有过轻生的想法,心理上呈现过亚健康状态。北京大学《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也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4]。竟然有30%受访者对那些自杀等方式消失的生命漠不关心,对他人的生命消失相当冷漠。显示生命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严重缺失。

3.学校对生命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访谈中了解到,上述三所中学均无专人从事生命教育,如果有相关内容,也仅仅在思想品德等课中点到即止,也没有针对生命教育的大纲或讲义等专业资料,没有资源开设专门生命教育场所。生命教育的实践远落后于理论认识,究其原因,一是上级教育部门未对生命教育进行规划设计,未统一推进;二是学校当前没有人力、物资等资源支撑生命教育。

4.各方参与生命教育的意愿不高

在问及是否愿意参与生命教育时,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太大,各种辅导课较多,没有时间参加;家长表示不愿参加,不止一位家长说“好好学习,生死有什么教育的?”与其搞这些“歪门邪道”不如上好正课;老师认为当前工作量较多,没有精力进行生命教育,且教育部门没有具体推进。全面开展生命教育的大气候尚未形成。

(二)访谈启示

1.生命教育的必要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披露: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这主要是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以及生命教育的缺失所致。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把青春期称为“暴风骤雨期”,暴风骤雨就是指青少年的快速的心理、社会交往、情窦初开时期对异性情感等快速变化,以及生活、学习、交往挫折和对未来世界的理想与现实冲突等等。快速的心理变化没有得到有效疏导,没有获得有效生命教育,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极易走向极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书中说:我要大胆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人体认到他的生命有一意义[1]。这就要求青少年认为自己生命有意义,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的目标和使命,并且愿意不断地增强对生命含义、目标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5]。尼采说过: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只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在充满挫折和失败的人生道路上阳光的迎接未来。因此对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极其必要。

2.生命教育的途径

顾明远教授也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6]”对于中学来讲,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自我感知、自我控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开朗活泼的性格。生命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

一是政府要承担生命教育的规划设计责任。人的生命是自己的,是家庭的,也是社会与国家的宝贵财富,不应轻视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因此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监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数值,对处于亚健康的中学生及时预警干预。要由高度责任感,制定法规为生命教育保驾护航,规范中学生在网络等虚拟空间的活动,严格禁止精神沉迷、价值取向低劣的网络触角伸向中学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国家或省级层面的生命教育大纲,从民族发展的高度推动生命教育工作。如1989年日本从国家层面推出的《教学大纲》就明确要求:把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作为生命教育的目标[7]。为生命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设计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鼓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生命教育合力,为生命教育创造和谐环境。运用“拿来主义”,在国际合作中学习生命教育的先进做法,洋为中用。

二是学校要承担生命教育首要责任学校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还要让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7]。因此学校要建立生命教育部门,规划并推进本校的生命教育工作。要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技能培训,让从事教育的人重视并掌握生命教育知识技能。优化课程,探索将生命教育嵌入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教育中。例如,英国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科渗透,是把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人其他课程当中去,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7]。丰富校园文娱生活,让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索、小文艺创作、参与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接受生命教育。与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坚持对校园霸凌说不,杜绝生命教育中的负面因素,营造温馨校园环境。对逆反期的中学生进行适当惩罚教育、挫折教育,对极端认识思维,用特殊教育方法引导纠正。对个人思想、家庭、生活特殊的学生要由专职老师跟踪辅导帮扶。成立学生成长小组,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互帮互助,学生间更容易敞开心扉,易于发现问题,为生命教育提供帮助。

三是家庭要承担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蒙引导责任。家庭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言传示范是学校教育难以替代的。家长要在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中进行正面启发引导,在不同阶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生命教育。作为孩子的亲密接触者,要善于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心理变化,要对孩子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萌动做健康引导,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进行科学探索,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家长要对孩子遇到的挫折进行正面引导,用正反面案例进行实例教育,帮他们树立健康的生命观。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与父母沟通所学所思,主动承担适当家务;学习“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锻炼勇敢的品质,认真践行忠于祖国、孝敬长辈的高尚理念。用阳光的心态认识、敬畏生命。

四是社会要建立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一个学校推动生命教育,做的再好也独木难支。需要政府社会全方位引导,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多渠道参与,积极宣传通过努力改变人生的成功典型,指明生命的追求方向;宣传不为己利追求奉献的先进榜样,凸显生命的意义;宣传为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模范,彰显生命的价值;全社会应该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学会尊重生命,珍惜大好学习时光,为将来回报家庭、奉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精彩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孙庆玲.初中生自杀个案警醒:生命该如何“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7-03-27(11).

[2]刘艳萍.国外的生命教育及其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3.

[3]王爱芳.西方生命教育工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广西教育B(中教版), 2011,(11):7-8.

[4]张文凌.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比好成绩更重要[N].中国青年报,2018-11-08(05).

[5]胡巧飞.生命意义感在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D]. 宁波: 宁波大学,2019.

[6]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3(9):85.

[7]李曦,黄鸿鑫.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 教育探索,2014,(07): 146-148.

 

 

联系方式:18157906022,316774693@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