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尊重差异,与真实而独特的“人”相遇 ——影响学生攻击行为的性别教育途径和策略探索

 

一、引言

传统的性别教育观点倾向于根据性别将人划分为男性和女性,注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男孩子成为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女孩子成长为具有阴柔之美的小淑女。而在这样的性别观念影响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性别刻板,在充满了性别刻板的环境中成长的男生女生,当出现不符合环境期待的行为表现时,极易被贴上不友善的标签。如爱玩洋娃娃,或者说话轻声细语的男生,可能会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喜欢打篮球、踢足球,长得高大的女生,可能会被贴上“女汉子”的标签等,而被贴上这些标签的男孩女孩们更容易受到来自同伴的攻击,如语言上的嘲笑,身体上的踢打,间接的孤立排挤等,使这些与传统性别期待不符的孩子对自我的性别认同受到负面的影响,而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本来并没有性别之分。

现代性别教育观点则认为,两性的特点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教育不应仅仅关注男孩应该怎样,女孩应该怎样,而是应该构建“完整的人”的形象,让具有男女性别特征的人通过相互吸纳对方的价值而超越传统的陈规陋习,有能力发展积极的人类潜能,将两性的优秀品质汇集于理想的人性之中[1]

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从小培育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共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2]。在文件的指导以及“十三五”德育课题的推进下,我校积极探索性别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希望通过性别教育的开展,在尊重两性生理、心理差异的前提下,创造男女共同学习的机会,引导男孩、女孩在认清自己性别优势和弱势的同时取长补短,培养出兼有两性优秀品质的完整的人,向孩子传递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值得被爱、被尊重,也应该具备爱别人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使孩子在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团队合作的学习中提高儿童的性别认同,让儿童发展成为一个有独特个性魅力的现代公民,构建和谐、友善合作互助的校园氛围。

二、学校开展性别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一)巧用心灵剧场,鼓励男孩女孩散发独特的光

在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中,我校将现代性别教育观点融入剧中,编排心理剧《我们不一样》,该剧以性别刻板为切入点,讲述身材矮小的六年级男生主人公小竣,由于不符合大家对男生主持人的期待,大家对他的身高评头论足,并对他要竞选主持人一事抱着嘲笑和打击的态度,面对来自同伴的攻击,小竣变得自卑退缩,他对自己因为矮小而无法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肯定而感到愤怒和难过,差点放弃了自己最爱的主持人竞选,但最终,在精灵的引导下,小竣开始接纳自己,相信小小的身材也可以拥有大大的梦想,并且勇敢追梦,最终获得担任演讲活动主持人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追梦故事,激励同学们突破性别刻板,突破家庭、外面、性别的束缚,勇敢追梦

该剧在镇第二届小学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学校体艺节、十大歌手等活动中多次展演、结合心理课的课堂主题在课堂中播放。学生通过心理剧感受着小竣从被攻击后的很自卑到找回自信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看着周围的同学从嘲笑到由衷敬佩的转变,从而更加明白每一个生命都会因为自信、努力地生活而散发独特的光芒。

“我很喜欢踢足球,但是每次去足球训练的时候都会很犹豫,因为班里总有男生在路过的时候会冲着我做鬼脸,并嘲笑我男人婆,但是通过这个剧,我知道了原来我有足球梦并不是我的错,虽然我是女孩,但是我也可以喜欢踢足球!”“在演这部剧之前我也很介意自己的身高,刚开始也不想要演,后来我明白了这部剧的目的,也通过演这部剧知道,男生身材矮小也还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没有这么介意自己的身高”……通过校园心理情景剧的编排和展演,同学们在演剧和观剧中突破了性别刻板,重新认识了自我和接纳了自我,也能够用更加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身边拥有自己独特特质的同学。

二)活用心理课堂突破性别刻板,重塑生命认知

通过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课堂开展了以“探寻性别的奥秘”、“男孩女孩大不同”、“突破性别刻板,做最好的自己”、“尊重生命,拒绝欺凌”四大主题8个课时的性别教育课程,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融入到性别教育课程当中。一系列的性别课程下来,学生的性别意识逐渐建立起来,由最初因性别刻板对“为什么男生一定要短发,而女生是长发?”“为什么男生就不可以哭?”等的困惑中逐渐明白“头发的长短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也要看场合。”“人难过的时候都可以哭,哭完寻找办法解决困难也是坚强的表现。”“男孩女孩都可以成长为最棒的小孩。”等。

    通过课堂笔记本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性别的知识有了新的认知,并能够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职业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需要尊重到不同的别人。同学之间对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更多了,相处起来也更加融洽。

三)善用活动育人,鼓励男孩女孩挣脱性别的束缚

围绕性别的主题,我校开展了“我爱我自己”、“我们都是追梦人”、“拒绝欺凌,友善校园”、“首届525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加喜欢自己,以此提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倡导学生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坚持做最棒的追梦人;提醒孩子们在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时,不忘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独特的个体,拒绝欺凌,一起共建友善的校园。

四)借用个案辅导,让男孩女孩看到真实美好的自己

将性别的视角带入到心理辅导工作中,老师能够更加敏锐地觉察到学生因环境的性别刻板和期待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如在五年级男孩小恒(化名)起初,班主任反馈他因为想家而哭泣,后来总是闹着要回家,故转介到心理室进行辅导。辅导进行一共进行了四次,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小恒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想家,而是由于自己爱哭的性格,在班内经常被同学嘲笑“像个女孩子一样”,而小恒也无法接纳自己作为一个男孩经常哭泣,但难过的时候实在是无法控制住自己,因此他对自我的性别认同感较低,闹着回家是为了让自己哭的时候不被同学们看到,以躲避同学们的嘲笑。经过辅导,小恒理清了自己是因为难受才哭的,而哭完以后可以继续面对学习和生活,哭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难受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先宣泄一下,且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他能够确认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故在此过程中,他接纳了自己,从自我的接纳和支持中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二年级女孩小雯(化名),第一次走进辅导室的时候满手是一浪一浪的伤,在辅导过程中,孩子执意表达自己的伤是摔的,且在表达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情绪表现。后来在与家长的约谈中了解到,伤是姐弟发生争执后爸爸打的,虽然争执的起因是弟弟扔了姐姐的玩具,但她因为是姐姐而被惩罚了。小雯家中有她和弟弟两个孩子,妈妈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当姐弟同时做一件让父母会生气的事情时,父母都会惩罚姐姐,并不断告诫姐姐,弟弟的错就是姐姐的错,因为是姐姐没有管好弟弟,小雯非常乖巧,即使委屈也不敢表达。在约谈过程中,妈妈回忆是因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并未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经过约谈,父母也逐渐意识到重男轻女性别教育观念的弊端,并承诺日后将调整家庭教育的模式,对姐弟一视同仁,为孩子们提供平等、安全的成长环境。小雯也在后续的辅导中,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把内心的委屈和不解表达了出来,她开始相信虽然自己是女孩,但依然值得被喜欢和疼爱。日后再见到这个小女孩时,她的脸上有了更多阳光般天真的笑容。

    性别视角的带入让心理室遇见了越来越多真实而美好的男孩女孩,他们从喜爱自己的那一刻开始闪耀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

三、不足与展望

1.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家长的性别意识和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认知,因此,在日后的探索中,可借助家长会等契机,向家长普及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观念,普及性别知识,并对有较强攻击行为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和支持,开展亲子团康活动等;

2.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教师的性别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我性别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的解读,因此,提升全体教师的性别意识在性别教育有效性的探索过程中尤为重要。日后要加强对全校教师的性别教育相关培训,普及现代性别教育观点以及相关知识,将性别观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3.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性别教育活动,探索更多有效的干预模式,将性别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条战线中,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如团体辅导、少先队活动、班队会、文明礼仪教育、性别知识宣传栏、性别绘本共读等。

四、参考文献

  [1]刘秀丽.郭庆童.因性施教,构建“完整的人”——西方性别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中小学管理.2017.03

[2]广东省妇联.打造性别平等教育“中山模式”创新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J].中国妇运,2018(9):37-40.

[3] 王林松.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行为地认知差异研究.教育心理,2001,11:42-49.

[4] 刘秀丽.论科学的性别教育.教育研究.2013.10.

[5] 张悦红.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2009.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