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面对挫折,为什么知易行难?

挫折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之一。人际交往上的挫折、学业失败的挫折常常伴随着其阶段性的情境,快速让学生一蹶不振。而多数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并不强,抗挫能力差,这使抗挫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应对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活动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冯讲平,1991)。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美国把挫折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范畴,其生命教育的内容涵盖四个板块: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品格教育和健康教育(杨振峰,2018)。台湾的生命教育的理念是“全人教育”。2006年台湾把生命教育课程写入95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并于2010年实施。其十二个生命教育单元也含有《生于忧患》来帮助学生面对痛苦和失落(吴秀碧,2006)。挫折让人直面自身的缺点和失败,获得成长。

一、学业挫折是高中生挫折的主要来源

高中生最主要的挫折来源是学业挫折。调查显示,高中生的挫折81%是来自学习成绩的、8%来自人际关系、6%来自个人情感、3%是因为家庭环境、其他方面占了2%(孙江河,2018)。高中三个年级中,高一和高三两个年段受挫频率较高(张中华,2011)。高一有入学适应的问题,曾经初中的优势不再、初高中学习方式转变造成的不适应都会造成挫折。而高二则相对适应和缓和了。进入高三以后,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外界压力、自我要求都相应增加,遭遇挫折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本文主要针对学业挫折,根据课堂调查、常见个案展开讨论。

二、学生常见学业挫折困扰

案例1在高三心理课中,学生反映在学习上最大的苦恼是,总是一次次给自己树立目标,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又坚持不下去。周末“报复性熬夜”玩游戏、看小说、刷视频。回校后身心疲惫,为自己浪费时间的行为感到后悔,却又改不掉。仿佛越努力,越受挫,整个人既混乱又矛盾。

案例2高三文科班的女生竞争激烈,大家总是暗自较劲:比做作业的速度,比考试成绩,比谁睡得晚、起得早。仿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假想敌”,赢的时候感觉良好,赢不了又自责不已。这种比较让人屡屡受挫,学生明知这样比较不好,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但还是忍不住去比,整个人都处在紧张焦虑之中。

案例3有些学生勤勤恳恳却没掌握高中学习的方法,总是原地踏步。尽管无数次励志发奋努力,不断尝试,却还是考不过班里上课睡觉的学生,内心委屈、无助,指责自己不够努力,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这样的学生一次次重新振作,努力坚持,最后振作不起来,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跟踪类似的案例不难发现,面对挫折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都知道要勇敢、理性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但又往往知道该怎么做却做不到。这是为何呢?该如何去面对学业挫折呢?

三、积极面对挫折为何知易行难

当处在挫折环境中时,学生其实知道要积极面对,却很难做到,是因为此刻他的心理能量已经不足了,如果单从认知层面入手是无法解决的。

心理能量最早由荣格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发展而来,认知学派将“心理资源”等同于心理能量。朱建军认为心理能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表现为生命的活力。陈建文把心理能量分为活力、动力和能力三个维度。一是活力,是个体情感上的能量。有活力的人表现出精力旺盛、态度积极、行为主动、情绪有感染力。 二是动力,即意志上的能量。具有动力特征的人在意识、目的和计划的支配下,表现为行为的方向性和持久性。三是能力,即个体认知上的能量,具有能力的人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问题(刘立新,2018)。

心理能量理论认为所有压制性的想法或者情绪、抑制冲动或者诱惑、任何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都可能消耗能量。而那些让你产生强烈动机的事件能增加内在的能量。同时,心理能量和身体状态相关,健康的身体会增加心理能量。

简而言之,所有需要超我去控制的事都是消耗能量的,所有能满足本我的事都是能获得能量的。成就感、幸福感这些让人愉快的感受能获得心理能量,沮丧、失落、无助这些消极的感受会消耗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较低的时候,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都处在低谷。好比汽车没油了就没办法开过坎坷、泥泞的路,这就是很多挫折没办法通过认知调节得到改善的原因。

案例1中,学生容易在树立目标后把学习变成极度压抑的“苦学”,早起晚睡,禁止娱乐,超我占据强势地位,心理能量没有来源,反而被快速消耗。等到周末稍微放松,本我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逃出了超我的牢笼,面临失控。原本释放本我可以获取心理能量,但游戏和网络小说这些轻而易举让人获得成就感、愉悦感的“迷幻剂”让人难以自拔,一旦放下又无比空虚。熬夜玩游戏、看小说消耗体力,事后消极情绪涌上心头,反而消耗了本没有多少的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心理能量匮乏状态下,学生只能随波逐流了。

案例2中,文科班的女生们大多刻苦好学,她们练就了强大的超我。但刻苦好学毕竟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而学生间的暗自比较就能让他们获得一些能量。如果我比别人作业做得快,就能有更多时间背书,这样做得快的学生的心理能量就增加了。日常比较成了她们心理能量的加油站,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心理能量获取渠道时,她们就会沉醉比较无法自拔。

案例3中,那些假装努力的学生用努力的表象来安慰自己,如果没办法通过好成绩获得心理能量,那么特别努力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也可以获得心理能量。然而学不进去的刻苦学习本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行为,而面对糟糕的成绩也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如果此时再让自己振作起来,再努力一下试试,已经没有多余的心理能量可以调遣了,也就感到自己耗竭了。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面对学业挫折重要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平时经营好自己的心理能量。当心理能量充足,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人的心理弹性就会良好,逆商水平就会增高。

四、帮助学生建立 “心理能量加油站”

作为心理老师,在了解了心理能量对学生抗挫性的影响后,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心理能量加油站”,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独特的“心理能量加油站”,实现心理能量的平衡。

在挫折个案辅导或心育课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1、觉察和原谅自己的无能为力

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感到强烈的耗竭感、无力感,面对失败你想要逃跑,这说明,此时你的心理能量已经不够用了。

觉察和原谅此刻的无能为力是心理赋能的开始。这些消耗的心理能量见证了你曾经的努力,告诉自己,你已经尽力了。不后去悔恨过去,不去自责,不再勉强自己,此刻,接受这个无力的我、不完美的我,告诉自己——你需要给心理能量加油了。

2、暂停消耗心理能量的行为

心理能量匮乏时,先对自己喊一声“暂停”。不要逼着自己继续前行,不要给自己狂“打鸡血”,更不要熬夜。在心理能量匮乏时逼自己继续努力和“打鸡血”只会在又一次溃败后更加失望。而熬夜消耗体力,也会让心理能量减少。

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审视过去的努力过程。

3、审视和平衡自己的心理能量

1)建立你的“心理能量加油站”

在心理能量太少的时候,先别急着解决挫折带来的问题,先去积攒一点心理能量。等能量稍微能充沛一点的时候再回头思考,事半功倍。

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快乐程度越高以及压力度越小,面对挫折的积极能量也越多。这结果与幸福心理学上的研究数据是一致的,即人的幸福感越高,那么抗挫性和对生命的珍视度就越高。人际关系相处得越好,就越能积极应对挫折(杨振峰,2018)。刘戌(2007)认为,社会支持能通过缓和消极情绪来增加抗挫能力。这些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事、让身体健康的事都能成为心理能量补给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对自己来说比较有效的增加心理能量的方法。比如失落时和朋友、家人的聊天,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好好吃一顿,好好睡一觉,有规律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都是获得心理能量的常见方法。另外,一些个人小习惯,比如整理课桌、资料,做家务,写日记,听音乐,都能增加心理能量。日积月累,你就能形成自己的增加心理能量的独特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心理能量加油站。

2)反思那些无谓的消耗

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哪些行为无谓地消耗了你的心理能量呢?在案例1中,你会发现,前期过高的学习强度,后期熬夜、游戏和小说都是无用地消耗能量的行为。案例2中。那些女生虽然可以通过比较获胜后获得心理能量,但比较带来的焦虑感、沮丧感更是消耗心理能量。案例3中没学进去的刻苦努力更让心理能量快速损耗。

当一个人心理能量不足时,为了维持继续运转的“假象”,本我会创造出各种困难、问题,像走神、学生关系问题等,把当事人的精力从当前的学习、工作中解脱出来,来解决所谓更重要的困难、问题。这些行为你明知是没用,还要继续消耗,是因为消耗的背后还有少量的获得。这些少量的获得就是学生们在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快速、简单的心理能量补给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在理智看来是“入不敷出”,至少让人看到了希望。但这样的做法只会白白浪费心理能量,并不会对你当前的学习有所帮助。所以,要尽早识别本我的这种“避重就轻”的策略,停止无谓的心理能量消耗。所以,你需要停下来好好审视当下你投入了大量精力的行为,是在增加心理能量还是在不知不觉地消耗你的心理能量。

另外,像游戏和小说能一时娱乐人,事后却需要动用更多的心理能量把你拉回学习中去。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痛苦而无法改变的环境中时最容易出现上瘾行为。游戏、小说和电视剧通过巧妙设计满足了学生们此刻最渴望的成就感、自由感,却非常容易让人成瘾。可以用那些不容易成瘾的活动替代这些易成瘾的活动。

想要停止这些无谓的消耗行为重点不在制止、禁止,而是替代。如果此时学生能发展出另一种简单、高效的心理能量补给方法,自然能替代原先那些无效的方法。比如用新的兴趣爱好来替代游戏和小说。

3)多进行有效消耗的活动

总结根据焦点解决的法则,如果一个行为能让你更接近目标,实现了心理能量的有效消耗,就多做点。如果是无谓的消耗,就需要想办法把无谓的消耗转化为有效的消耗活动。适当降低过高强度的学习,用自我学习效率比较来替代学生间作业速度比较。这些有效的消耗活动的进行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能量。

4)学会平衡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总体有限,如果我们同时做好心理能量的储备和有效消耗,让心理能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位,实现收支平衡,那么挫折来时就能自信应对,内心的超我和本我也能和睦相处。所以,应对学业中的挫折和困难,需要形成一个心理能量平衡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呵护的系统。

    五、挫折心理辅导课这样上

学业挫折是学生最想了解如何应对的话题,可是面对这么大的话题,学生们道理能讲一箩筐,老师懂的学生未必不懂,可学业挫折仍然难以应对。所以,心理老师可以从学习上的挫败感“知道却做不到”谈起,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困惑。

在向学生解释心理能量的概念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释。想要心理能量顺畅地流动起来,就得让无效的心理能量消耗转化为有效消耗,让心理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达到平衡。平衡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是个体最有能力应对挫折的状态。用心理能量不足来解释学生面对挫折时的无能为力更能让学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到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写出现阶段他们的心理能量产生和消耗的方面,各写一列。第一步,对无效消耗进行转化,可以用讨论的形式进行。第二步,审视自己的心理能量产生和消耗是否平衡,需要减少消耗亦或是增加心理能量的产生来平衡。第三步,借用平衡轮,把心理能量的产生和消耗写进平衡轮,做进计划,方便学生执行,更能督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心理能量的平衡。

 

心理能量这个理论是强调个体在面临挫折时的状态对其应对挫折的影响,这是一个容易接受、容易操作的角度。当然我们也在挫折系列课程里结合老师、家长、学校、社会等角度帮助学生应对挫折。

 

 

参考文献

 

1.  冯讲平.挫折心理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2

2.  杨振峰.高中生命教育支持系统研究——以上海市示范性高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35.

3.  吴秀碧.生命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案[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6:36.

4.  孙江河.高一学生挫折教育个案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8:13.

5.  张中华.高中生受挫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6.            

6.  刘立新.个体心理能量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教育,2018,4:75.

7.  刘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902-90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