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事件再现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或群体惯常处理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不足以应对当前遇到的某些应激事件的影响或挑战时,其内心所处的高度紧张、焦虑、痛苦的不平衡状态。
场景重现:四年级男生小C,成绩优异,思维灵活。早晨班级早读时,老师提醒同学要读出声音,并点了几位同学的名字,其中就有小C。被点名后的小C当即情绪失控,把语文书扔到教室前方,掀翻课桌,歇斯底里地大哭。班主任到达现场后,在老师告知班主任情况的当下,小C冲到窗户口,打开窗户准备往下跳。班主任见状急忙上前抱住,用力将其拉回地面。
二、个案背景提要
由于之前的情绪问题,班主任推荐小C接受心理辅导。在此次危机事件前,小C接受过一次心理辅导。结合心理辅导以及班主任沟通了解到小C以下情况:
在校情况:在老师眼中,除去偶尔情绪波动大,小C是个优秀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语文素养特别好。与同学相处中时有矛盾,朋友较少,情绪易激惹,三年级开始因与同学冲突、被老师“批评”等原因有尝试“离校出走”的行为。
家庭情况:爸爸个性较温和,妈妈性格急躁。父母关系不稳定,妈妈几次尝试离家出走,爸爸带着孩子出门追妈妈回家。父母经营超市,工作时间长且忙碌,家中还有一个上二年级的妹妹。父母没有时间关注孩子,但妈妈对两人的成绩要求十分严格。妈妈要求孩子成绩必须优秀,若没有达到要求,必须多做家庭作业直到达到优秀为止。批评时孩子不能哭不能动,回房间站没得到允许不能出来。
成长史:小C和妹妹都是早产儿,老人在老家,两个孩子从小都由父母带,父母边管理超市生意,边照顾两个孩子。
三、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流程
(一)保证安全,稳定情绪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同时做情绪稳定化工作。班主任将小C从窗口救下来后,小C情绪依然激动,想要挣脱,并有用手指抠自己手臂的自伤行为。在场老师合力将小C拉住,并由跟小C关系更亲密的班主任安抚情绪。班主任的一句“小C,你实在控制不住就抠老师的手臂吧!老师看到你弄伤自己真的很心疼。”让小C的情绪缓和了不少。场面基本控制后,看早读的老师管理班级秩序,以免个别同学的言语对小C造成二次伤害,再次激惹到他。心理老师到达现场后,和班主任一起安抚情绪,并将小C带离现场,到心理辅导室冷静、休息。
(二)三级防护,逐层上报
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三级防护网络依次由以下三个层面构成:第一级是各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防护;第二级是学校管理层及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防护;第三级是区域学生心理辅导机构的监护,由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和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承担。
将小C救下来后,班主任立即将小C的危机事件逐层上报。首先报告所在年级组组长,年级组长上报德育处和心理辅导老师,再由德育处上报校长室,由学校管理层组织指导危机事件的处理。鉴于小C事件的危机性,由心理辅导老师上报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备案,并商量后续评估干预事宜,做进一步指导。整个干预流程符合从第一级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到第二级的学校管理层和心理辅导室,再到第三级的区域心理辅导中心的三级防护网络设置。
(三)家校沟通,调整重点
小C情况基本稳定后,班主任电话联系家长,并预约家长到校详细面谈。
面谈约在下午,由于家中只有父母两位成年人,爸爸出席面谈,妈妈在家看小C和妹妹。学校方面由德育处副主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以及班主任三位老师与之面谈。
基于对孩子的家庭情况的了解,与爸爸的沟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沟通经过,搜集信息
首先,学校方面告知爸爸事件的详细经过,包括事件缘起和发展、学校应对措施以及小C目前的状态。沟通过程中,小C爸爸未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反应。
在接下来与小C爸爸沟通中了解到,父母已经关注到小C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但不知如何帮助疏导。小C爸爸说,孩子学习主要由妈妈管,妈妈性格急躁,脾气不好,对孩子要求高。小C内心对妈妈的管教方式不满,但妈妈严厉的教育措施让小C敢怒不敢言。爸爸表示自己的学历较低,平时对小C的管教不多,如果小C反抗严重有时会协助妈妈。
2. 关注心理,安全第一
此次沟通,重点让家长看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重视。心理辅导老师解读小C的自伤及企图自杀行为背后的危机,解释学校及时干预的必要性,与家长探讨如何配合。首先,要重视此次危机事件释放出来的信号,保证孩子居家安全;其次,强调目前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一定空间调整状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最后,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避免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刺激。
3. 沟通协调,做好后盾
由于小C主要由妈妈管教,并且小C的情绪压力主要来自于妈妈,因此爸爸的沟通协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请爸爸回家将学校沟通内容传达给妈妈,帮助转变妈妈的心态;其次,鼓励爸爸适当承担部分小C的家庭教育职责,凸显出爸爸山一样稳定的存在;最后,在小C遇到问题时,如果与妈妈沟通不畅,爸爸要起到“桥梁”作用。
(四)教师会议,合力守护
第二天,学校校长室、德育处、心理辅导室组织小C班级任课老师召开危机干预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围绕:(1)小C事件的告知和解读,认识其情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机性;(2)接纳小C的特别之处以及教育小C时的注意点,主要在于避免语言刺激和关注情绪动态;(3)长期目标是共同帮助增强小C的自我效能感。
经过上述干预工作和后续定期心理辅导,小C的情况有所改善。虽然在遇到现实刺激时小C依然会情绪爆发,并伴有自伤行为冲动,但没有再出现过危机事件,整体状况逐步好转。小C的父母教育观念有所改变,妈妈对小C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弹性空间;任课教师对小C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同学中也有愿意主动帮助小C的小伙伴。
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探究
近几年,中小生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复学复课的后疫情时期,校园危机事件更是呈指数级增涨。基于当前形势下中小学生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心理困境,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健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学校心理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必要环节。现在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以下总结梳理:
(一)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健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所谓危机干预就是时刻为处于困境、遭遇挫折而自身又无力解决,或者已出现过激行为的个体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仅是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于学校领导层灵活应变的考验,更是对于学校心理危机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在平时工作中将危机干预工作落到实处的检验。只有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才能在危机发生时转危为机。
一般情况下,校园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安保人员、全体教师作为小组组员。干预工作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及时预警、协调有序、反馈追踪。危机干预小组分工如下: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工作;2.班主任现场应变、稳定班级、逐层上报、通知家长;3. 心理老师负责疏导干预、稳定情绪,避免极端行为;4. 学校安保人员维持现场和校园秩序;5. 其他教师辅助协调工作;6. 干预结束后观察随访。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筛选心理危机隐患群体
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了解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情况。开学初期,心理辅导室和各班主任一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隐患的学生群体及时筛选,做好跟踪调查。
筛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十类学生:
① 早期家庭问题:寄养经历、病理性依恋关系;
② 过去有严重的人际创伤:被欺凌,家庭内暴力;
③ 父母离异,或长期冲突,家庭内暴力,丧亲;
④ 有精神病史(经治疗后返校);
⑤ 家庭贫困,社会地位低下;
⑥ 在校人际关系差或缺失,孤独;
⑦ 目前学业严重困难,感到没有希望;
⑧ 目前环境支持性因素缺失: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⑨ 近来,突然对宗教,哲学,心理学有浓厚兴趣;
⑩ 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认识模糊,迷惘、无价值无意义感。
(三)以多样活动为载体,挖掘心理支持资源
学校心理工作应重点发挥心理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功能,才能将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弱化甚至排除。平时扎实做好心理常规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每天开放的心理辅导室、每周一次的心理广播和心理微信公众号推送、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板报和心理班会课、每学年一次的心理健康周等。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如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开展针对重点关注群体的主题活动,如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讲座、青春期学生心理讲座、毕业班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等。
当然,各项心理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呵护。只有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真正杜绝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梁云珍.校园危机事件识别与干预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0):62-64.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王敏芳 13052890214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亭友街99号 邮编:215122